24章 节葬(中)原文及翻译

原文:

子墨子言曰:“古者明王圣人,所以王天下,正诸侯者,彼其爱民谨忠,利民谨厚,忠信相连,又示之以利,是以终身不餍,殁世1而不卷。古者明王圣人,其所以王天下正诸侯者,此也。

译文:墨子说道:“古代的明王圣人所以能统一天下、长于诸侯的原因,是他们爱护百姓确实尽心,利于百姓确实丰厚,忠信结合,又把利益指示给百姓。所以(他们)终身对此都不满足,临死前还不厌倦。古代的明王圣人所以能统一天下、长于诸侯的原因,即在于此。”

1.世:原错为“二十”。自孙诒让《墨子闲诂》改。

原文:

是故古者圣王,制为节葬之法曰:'凡天下群百工,轮车、韗鞄、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曰:'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1。

译文:所以古代圣王定下节葬的法则是:“凡是天下百工,如造轮车的、制皮革的、烧陶器的、铸金属的、当木匠的,使各人都从事自己所擅长的技艺,只要足以供给民用就行。”而那种种只增加费用而不更有利于民用的,圣王都不做。

1.,则止。’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原错为“。’诸加费不加民利则止”。自孙诒让《墨子闲诂》改。

原文:

古者圣王制为饮食之法曰:'足以充虚继气,强股肱,耳目聪明,则止。不极五味之调,芬香之和,不致远国珍怪异物。’何以知其然?古者尧治天下,南抚交址北降幽都,东西至日所出入,莫不宾服。逮至其厚爱,黍稷不二,羹胾不重,饭于土塯,啜于土形,斗以酌。俛仰周旋威仪之礼,圣王弗为。

译文:古代圣王制定饮食的法则是:“只要能够充饥补气,强壮手脚,耳聪目明就行了。不穷极五味的调和与气味芳香,不招致远国珍贵奇怪的食物。”怎么知道是这样呢?古时尧帝治理天下,南面安抚到交址,北面降服到幽都,东面直到太阳出入的地方,没有谁敢不归服的。及至他最喜爱的(食物),饭食没有两种,肉食不会重复,用土镏吃饭,用土铏喝汤,用木勺饮酒,对俯仰周旋等礼仪,圣王不去做。

原文:

古者圣王制为衣服之法曰:'冬服绀緅之衣,轻且暖,夏服絺綌之衣,轻且凊,则止。’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古者圣人为猛禽狡兽,暴人害民,于是教民以兵行,日带剑,为刺则入,击则断,旁击而不折,此剑之利也。甲为衣则轻且利,动则兵且从,此甲之利也。车为服重致远,乘之则安,引之则利,安以不伤人,利以速至,此车之利也。古者圣王为大川广谷之不可济,于是利为舟楫,足以将之则止。虽上者三公诸侯至,舟楫不易,津人不饰,此舟之利也。

译文:古代圣王制定做衣服的法则是:“冬天穿的天青色的衣服,轻便而又暖和;夏天穿细葛或粗葛布的衣服,轻便而又凉爽,这就可以了。其他种种只增加费用而不更加利于民用的,圣王不去做。古代圣王因为看到凶禽狡兽残害人民,于是教导百姓带著兵器走路。每日带著剑,用剑刺则能刺入,用剑砍则能砍断,剑被别的器械击了也不会折断,这就是剑的好处。铠甲穿在身上,轻巧便利,行动时方便又顺意,这是甲衣的好处。用车子载得重行得远,乘坐它很安全,拉动它也便利,安稳而不会伤人,便利而能迅速到达,这是车子的好处。古代圣王因为大河宽谷不能渡过,于是制造船桨,足以行驶,就可以了。即使上面的三公、诸侯到了,船桨也不加更换,掌渡人也不加装饰。这是船的好处。

原文:

古者圣王制为节葬之法曰:'衣三领,足以朽肉,棺三寸,足以朽骸,堀穴深不通于泉,流不发泄则止。死者既葬,生者毋久丧用哀。’

译文:古代圣王制定节葬的法则是:“衣三件,足够使死者骸鼻朽烂在里面;棺木三寸厚,足够使死者肉体朽烂在里面。掘墓穴,深到不及泉水,又不至使腐气散发于上,就行了。”死者既已埋葬,生者就不要长久服丧哀悼。

原文:

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宫室之时,因陵丘堀穴而处焉。圣王虑之,以为堀穴曰:'冬可以辟风寒’,逮夏,下润湿,上熏烝,恐伤民之气,于是作为宫室而利。”然则为宫室之法将柰何哉?子墨子言曰:“其旁可以圉风寒,上可以圉雪霜雨露,其中蠲洁,可以祭祀,宫墙足以为男女之别则止,诸加费不加民利者,圣王弗为。”

译文:古代人类产生之初,还没有宫室的时候,依著山丘挖洞穴而居住。圣人对此忧虑,认为挖的洞穴虽然冬天可以避风寒,但一到夏天,下面潮湿,上面热气蒸发,恐怕伤害百姓的气血,于是建造房屋来便利(他们)。既然如此,那么建造宫室的法则应该怎样呢?墨子说道:“房屋四边可以抵御风寒,屋顶可以防御雪霜雨露,屋里清洁,可供祭祀,壁墙足以使男女分别生活,就可以了。其他各种只增加费用而不更加有利于民用的,圣王不去做。”

(0)

相关推荐

  • 战国纪(春)十一

    周考哲王九年.鲁悼公三十六年[公元前432年] 卫敬公薨,子昭公纠立.是时三晋强,卫如小侯,属之.[史记.卫康叔世家] 卫敬公弗薨,在位凡十九年.共子纠继立,是为昭公.三晋强,卫如小侯属之.[通鉴外纪 ...

  • 《孟子》研读第15讲:滕文公(下)解读2

    <孟子>研读第15讲:滕文公(下)解读2 教学内容:滕文公(下)解读6-10章 教学目的和要求:诵读原文.进行文字训诂和义理阐发.理解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周围环境 ...

  • 吕氏春秋•仲春纪

    纪·仲春纪段译          原文: [仲春] 一曰:仲春之月,日在奎,昏弧中,旦建星中.其日甲乙,其帝太皞,其神句芒,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夹钟,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始雨水,桃 ...

  • 墨子生平事迹年表中

    周考哲王三年[公元前438年] 子墨子游公尚过于越.公尚过说越王,越王大说,谓公尚过曰:"先生苟能使子墨子于越而教寡人,请裂故吴之地方五百里,以封子墨子"公尚过许诺.遂为公尚过束车 ...

  • 《兼爱》导学案

    <兼爱>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     积累文中所涉及的典型实词.虚词和句式知识.  2·技能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的实词.虚词及句式方面的知识,去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3· ...

  • 《墨子全鉴》节用(下)

    节用(下)--要称霸天下就要尽力地做爱民利民的事情 [原文] 子墨子言曰:"古者明王圣人所以王天下.正诸侯者,彼其爱民谨忠,利民谨厚,忠信相连,又示之以利,是以终身不餍①,殁世而不卷②.古者 ...

  • 36章 非命(中)原文及翻译

    原文 子墨子言曰:凡出言谈.由文学之为道也,则不可而不先立义法.若言而无义,譬犹立朝夕于员钧之上也,则虽有巧工,必不能得正焉.然今天下之情伪,未可得而识也.故使言有三法.三法者何也?有本之者,有原之者 ...

  • 27章 天志(中)原文及翻译

    原文 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君子之欲为仁义者,则不可不察义之所从出."既曰不可以不察义之所从出,然则义何从出?子墨子曰:"义不从愚且贱者出,必自贵且知者出."何 ...

  • 25章 节葬(下)原文及翻译

    原文 子墨子言曰:"仁者之为天下度也,辟之无以异乎孝子之为亲度也."今孝子之为亲度也,将奈何哉?曰:亲贫则从事乎富之:人民募,则从事乎众之:众乱,则从事乎治之.当其于此也,亦有力不 ...

  • 23章 节葬(上)原文及翻译

    原文: 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1,足以倍之.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 ...

  • 21章 节用(中)原文及翻译

    原文 子墨子言曰:"古者明王圣人所以王天下.正诸侯者,彼其爱民谨忠,利民谨厚,忠信相连,又示之以利,是以终身不餍,殁世而不卷.古者明王圣人其所以王天下.正诸侯者,此也." 是故古者 ...

  • 18章 非攻(中)原文及翻译

    原文 子墨子言曰:"古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情欲誉之审,赏罚之当,刑政之不过失--."是故子墨子曰:"古者有语:谋而不得,则以往知来,以见知隐.谋若此可得而知矣.&qu ...

  • 15章 兼爱(中)原文及翻译

    原文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 ...

  • 12章 尚同(中)原文及翻译

    原文 子墨子曰:方今之时,复古之民始生,未有正长之时,盖其语曰,天下之人异义,是以一人一义,十人十义,百人百义.其人数兹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是以人是其义,而非人之义,故相交非也.内之父子兄弟作怨雠, ...

  • 09章 尚贤(中)原文及翻译

    原文 子墨子言曰:"今王公大人之君人民.主社稷.治国家,欲修保而勿失,故不察尚贤为政之本也!"何以知尚贤之为政之本也?曰: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