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9-2)

孔子博学德高,达巷党人称赞其“大哉孔子”,与《论语·泰伯》“大哉尧之为君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体现了孔子在党人心目中的崇高位置。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注释】
达巷党人:古代五百家为一党,达巷为党名。这里指达巷党这个地方的人,也可理解为乡里人。
博学而无所成名:学问渊博,因而不能以某一方面的专长来称赞他。
【译文】
达巷党这个地方的人议论说:“孔子真是伟大啊!学问渊博到不能以某一方面的专长来称赞他。”孔子听到(这些称赞他的话)后,谦虚地对他的弟子:“我用什么作为我的专长呢?是驾车呢?还是射箭呢?我还是选择驾车吧。”
御、射属于“六艺”范畴。《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周朝官学要求学生掌握六种基本技艺“礼、乐、射、御、书、数”,“御、射”属于一般技艺,有人认为“御”在六艺中较为容易学习,有人则认为“御”为人仆而地位低下。《朱子集注》:“执,专执也。射御皆一艺,而御为人仆,所执尤卑。言欲使我何所执以成名乎?然则吾将执御矣。闻人誉己,承之以谦也。”并引尹氏(伊川先生的高足、和靖处士尹焞)曰:“圣人道全而德备,不可以偏长目之也。达巷党人见孔子之大,意其所学者博,而惜其不以一善得名于世,盖慕圣人而不知者也。故孔子曰,欲使我何所执而得为名乎?然则吾将执御矣。”孔子听到党人称赞,自选“执御”作为专长,类似于“执鞭之士”,以其卑微之职体现自谦的品德。
有人则认为孔子将执射与执御相提有其深意。执射只须讲求目标专一,眼睛专注于箭靶,射中即可,技术动作相对比较单一,执御则要求多方协调。《诗经·大叔于田》云:“执辔如组,两骖如舞”,“骖”就是车辕两边的马,“辔”即缰绳,驾马车的人如果善于控制“辔”,“两骖”跑起来就会很有节奏,像舞蹈一样整齐,只有极高水平的驾车人技艺才会如此娴熟、得心应手、出神入化。如果再结合孔子为《易经》所作易传“时乘六龙以御天”之“御”来看,“御”必须牢牢掌握主动权,绝对不能处于被动,既不能失去控制,更不能被牵制。可见,“御”绝不是一件容易学会、轻松掌握的技艺,而一个“执”字更体现出孔子的专一、专精,正如后世《三字经》所讲的“教之道,贵以专”。
孔子曾有直接将治国比喻为驾车的观点。《孔子家语·执辔》:“闵子骞为费宰,问政于孔子。子曰:‘以德以法。夫德法者,御民之具,犹御马之有衔勒也。君者,人也;吏者,辔也;刑者,策也。夫人君之政,执其辔策而已。’”闵子骞要去做费地的长官,临行前向孔子询问如何执政,孔子认为,应当以仁德法纪来加强治理。仁德和法纪是驾驭民众的工具,就好比驾驭车马所用的马嚼口和马络头一样。君就是驾车的人,官吏则是那驾驭牲口的嚼子和缰绳,刑法则是那御马的长鞭。人君的执政方法,就像驾车一样,稳稳拿住缰绳和鞭子就够了!由此可见,在孔子看来,为政就是君主的执辔,孔子在这里选择“执御”作为自己的专长,确实有着深刻的含意。
“博学而无所成名”也有两种理解。一是皇侃《论语义疏》认为,“言大哉孔子,广学道艺,周遍不可一一而称,故云无所成名也,犹如尧德荡荡,民无能名也。”有如“大哉尧之为君也”之“大”,孔子学问渊博,找不到只能用某一方面的专长来称赞他的表达方式。二是《朱子集注》认为,“博学无所成名,盖美其学之博而惜其不成一艺之名也。”意思是孔子学问广博,可惜没有一技之长以成名。但总体来看,“无所成名”是党人所“惜”,以惋惜其博学而无一技之长来映衬其“大”,以“抑”为“扬”,发自内心感叹并高度称赞“大哉孔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