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一则新闻视频。
一名广东河源的父亲,在路上撞见了彻夜未归的女儿。
气急败坏之下,在大街上,扯着女儿的头发,怒扇其耳光。女孩倒在地上,阵阵惨哭。
视频的下方,有不少的网友对这名父亲的行为表示认可:现在不打,难道以后让别人打吗?
这种当着外人的面暴打严惩的方式,或许能让孩子记住教训,因为恐惧,暂时性不会再犯。
但从长远来看,是不是真的能让孩子知道事情的严重性?甚至是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呢?比如,孩子被“打皮了”,破罐子破摔了,那不就废了嘛。还有网友说,打可以,但是别在大街上呀,周围全是街坊邻居。人越多,越打越不听话。我们也理解当家长的心情,有时候气急败坏,很容易采取一些极端方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因为其认知的局限性,在探索的过程中,无可避免的会做出各种错事。做错了,就要承担后果,就要接受惩罚,这条准则,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都适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惩罚如果做对了,其产生的教育力量是非常强大的,但如果惩罚做的不对,对孩子的伤害也是挺大的。有很多的父母,遇到孩子犯错,明着说是在惩罚孩子,实际上是在孩子身上宣泄自己的情绪,从而获取一种控制感。曾经看到一则新闻,12月的一个凌晨,外面天寒地冻的,一个男孩子正孤零零跪在地上乞讨。民警到了现场,才知道怎么回事,原来是孩子不写作业,老师告诉了家长,孩子的父亲,怒不可遏。这样的惩罚方式,可能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当孩子控制自己不犯错的冲动,源于对权威(爸爸妈妈)和惩罚方式的恐惧时,孩子会为了避免犯错而畏畏缩缩、不敢尝试和探索,甚至会用撒谎来逃避父母的责怪、内心对父母也更加防御。至于为什么会犯错,为什么这个错误不能犯,并没有通过这样的惩罚方式,整合到孩子的认知当中。更可怕的是,一旦后续又发生类似的错误,又知道等待自己的是可怕的惩罚时,那他很可能做出一些更加错误的事情,甚至是一些不可挽回的事情。宁夏一位6岁的女孩,和亲戚家12岁的哥哥在一起玩时,不小心从木架上跌落,头部着地,女孩陷入昏迷。男孩因为害怕女孩醒来后告诉家长,害怕受到责罚,就将用一块木板将女孩打死。曾经有这样一则新闻,一名9岁的男孩,因为把学校的玻璃撞碎,纠结了两天后,决定跳楼。他们只要想到被责骂,要受到皮肉之苦或是语言暴力,内心就惶惶不可终日。惩罚不等于伤害,这个简单的道理,却让很多家长混淆不清。李玫瑾说:等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父母往往用一种最简单的方式去处理,结果却导致悲剧的发生。以为深爱,实则伤害,错误的惩罚方式,非但不能引导孩子解决问题,反而还把孩子推向无尽的绝望深渊。我想很多父母,惩罚孩子的目的是希望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纠正行为。《正面管教》里面说道:孩子犯错,才是最好的教育时机。然而有些错误的惩罚,往往矫枉过正,让孩子分散精力到如何报复家长上面,错失了对自己行为后悔和反思的机会。顾名思义,就是借着惩罚孩子的名义,宣泄自己的情绪,通过对孩子的一通打骂,来出一口气。比如,孩子打翻了盘子,弄脏了衣服,父母会说,你怎么这么没用,这点事情都做不好。比如,一些习题,老是犯错,父母会说,你怎么这么笨,上课的时候,你是不是没听讲啊。他们会想,我真笨,惹爸爸妈妈的生气了;让爸爸妈妈失望了;我老是犯错,这么没用,他们不爱我了。孩子没有自我保护的能力,也没有形成稳固的自我意识,他们对自己的看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父母的看法。父母就是一张镜子,在这些打骂声中,孩子看到了那个不被父母爱的自己,被父母厌恶的自己。如果亲子关系本身稳固,这样的宣泄情绪惩罚,很可能破坏亲子关系,让孩子渐渐没有安全感,长大了,还会表现出低自尊。如果亲子关系本身就不好,这种惩罚,会让孩子破罐子破摔。他们会想,错也犯了,你们该罚也罚了,这事儿应该过去了吧。所谓口嗨,就是说一些恐吓的话,而又不落实,只是过过嘴瘾。我们都知道,我们这只是说说而已,并不会真正的去做。但其实,小孩子可聪明了,也许最开始的时候,他们很恐惧,可试探几次,发现并没有你们出现你们所说那种后果,他们就会发现,大人说话,未必可以当真。渐渐的,作为家长,可能会发现,当自己再去恐吓的时候,孩子像没听见似的,该干嘛干嘛。而孩子的行为,又反向了激怒了家长。这个时候,家长可能会觉得,怎么孩子越来越调皮不服管了,那都是自己惯着了。虽说,我们人类是理智的,但很多时候,情绪对我们的行为影响很大,心情越差,越容易钻牛角尖,心情越好,也越容易宽容别人错误。很多父母,正在有意无意的,使用心情式惩罚,应对孩子的错误。比方说,我们给孩子立下规矩,没有写完作业,不能玩游戏。有一天,你心情好了,发现孩子还没写作业就玩游戏,你很可能跟孩子一起玩。有一天,你心情极差,同样的事情发生,你可能破口大骂,甚至是砸了孩子的手机。
能够察言观色,也是好事,但这时候,孩子并没有学会对规则的敬畏,他的察言观色,只是用来如何逃避规则的惩罚。长大了,也会越来越没有原则,巧言令色,钻规则的空子。在他们潜意识里,规则不是拿来遵守和敬畏,而是拿来利用的。看到这里,我想大家,也渐渐意识到,错误的惩罚方式所带来的不良影响。那我们究竟要如何惩罚,才能真正做到,既能纠正行为,又让孩子保持心理健康呢。因此,在你要惩罚之前,一定要控制好情绪,分析分析,孩子为什么会犯错,再去决定该不该罚。比如,为了给上班很辛苦的爸爸妈妈,做个饭,弄乱了厨房。如果孩子出发点是好的,没有恶意,而犯了错误,那就没用惩罚的必要了。韩国综艺《超人回来了》里面有一个超人气小嘉宾朴娜恩,有一次她趁着爸爸睡觉,把弟弟脸画成了大花猫,还把地板上、爸爸的眼镜上都肆意涂鸦。爸爸看到后,没有呵斥她,因为那只是童真,而不是什么错误。在《正面管教》一书中,简·尼尔森曾提出了一个自然后果的惩罚方式:让孩子承担自然发生事情的后果。这个时候,家长,可以提醒她,得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一个,或者自己的想法去解决,但不能因为她摔坏了碗,就罚她不能看电视。同样的,当孩子不爱学习,考试成绩差时,父母不能用做家务的方式让孩子得到教训;答应带孩子旅游,成绩不理想,不能随意取消旅游,否则就会让孩子觉得这不是简单的惩罚,而是索取、是要求,更是一种情感绑架的无理行为。
很多父母看心情式的惩罚孩子,非但没有让孩子矫正行为,还让他们学会偷奸耍滑。原因就是因为没有把制定的规则要贯彻到底,不能因为父母心情好或者不好而进行改变,更不能因为孩子哭闹或者求情而改变。有时候,父母心狠一点,坚定一点,孩子才能知道底线在哪里。
英国凯特王妃的妹妹结婚时,当时三岁的小王子踩了一脚阿姨贵重的礼服。看到儿子的行为后,凯特王妃有些生气,就把儿子拉到了一个比较偏僻的地方教育了一顿。孩子在犯错时,大庭广众教训孩子,是对孩子尊严的践踏,这种惩罚方式,非但不会让孩子意识到错误,只会让孩子难堪,怨恨父母,甚至留下心理阴影。朱德庸《绝对小孩》中说,欠缺管教的孩子的家庭是动物园,过分管教的孩子的家庭是马戏团。严厉的惩罚,会让孩子恐惧犯错,恐惧惩罚,继而追求完美。而一旦犯错,很可能做出极端性的行为出来。只有我们给予孩子一些宽容,才能让孩子有勇气敢于承担错误,只有这样,才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最后,心理学家赛奇斯说:“当孩子犯错了,你应该带着孩子从过失的痛苦中走出来,不要盯着孩子的过失不放,应该去赞赏孩子尝试活动的努力和勇气。”当孩子犯错,我们实在忍不住对他实施惩罚时,要问问自己,你的目的是伤害孩子,还是希望孩子通过认识错误获得更美满的人生?愿我们的孩子都能在惩罚中修复过去,在人生的海洋里扬帆起航,筑梦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