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之05清明:追思慎远,子孙茂衍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既是节日,又是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指每年4月4-6日太阳到达黄经15度的时节。清明有天气清彻明朗、万物欣欣向荣之意。《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西汉时期《淮南子·天文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桐树枝头花朵绽放;二候田鼠化为鴽(rú,古书指鹌鹑类小鸟),喜阴的田鼠都躲回洞穴,喜爱阳气的鴽鸟开始出来活动;三候虹始见,雨后阳光辉映,天边可以见到七色彩虹。
清明时节,春光明媚,桃花初绽,杨柳泛青,莺飞草长,油菜花香,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人们往往在这个时节到郊外野游,谓之踏青,又叫春游,古时称探春、寻春等。因此,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宋代踏青之风盛行,著名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生动地描绘了以汴京城外汴河为中心的清明时节景象,画面人物达 550多人,牲畜50余头,船20多艘,车轿20多乘,足见清明踏青的盛大场面。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在清明节扫墓。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但并非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为秦以后的习俗,到唐朝开始盛行,并相传至今。《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清明节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相传清明扫墓与寒食节有关。民间传说,寒食节形成于春秋时期。相传晋献公的儿子重耳为躲避后母骊姬的迫害,由介子推等陪同逃亡国外,逃到魏国时饥饿贫病交加,绝望之时,介子推忍痛割下自己腿上的肉,谎称野兔肉煮给重耳吃。19年后,重耳得以回国成为国君即晋文公,待论功行赏时,却把介子推忘得一干二净,后经人提及才想起此人,于是派人去迎请,介子推却避而不见。晋文公便亲自登门寻访,却发现介子推已背着年老的母亲躲进绵山,派人上山搜寻也未能找到。晋文公深知介子推孝顺,思忖若是纵火烧山,介子推定会背着老母亲走出山来。可是,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介子推母子俩也没出来,后来在一株枯柳旁发现介子推母子已被大火烧死了,介子推的脊梁堵着大柳树上的一个洞,洞内藏着他留下的一块衣襟,上面用鲜血写着一首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做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亡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致清明复清明。”晋文公看后十分感动,放声痛哭,将其母子二人安葬于绵山,改名为介山,建庙纪念,并下令把介子推被烧死的那天定为“寒食节”,每年这一天严禁烟火,只吃冷食。第三年寒食节,晋文公率群臣到介山祭祀,发现那株枯柳死而复活,便赐名“清明柳”,规定从寒食到清明,人们都要祭奠介子推。
唐代韩翃《寒食》诗有云:“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民俗学家认为,寒食墓祭大约在南北朝时形成习俗。《旧唐书·玄宗纪》记载:“寒食节上墓拜扫礼经无文,但近代相沿,积久成俗,士庶之家,每逢寒食节无不祭扫。”鉴于此习俗形成以及流传已久,唐玄宗于开元二十年下诏:“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寒食墓祭作为国家礼俗正式确定下来。后来寒食与清明渐渐融为一体,清明节祭祀则成为固定习俗,并为历代百姓看重。如果先人坟墓无人祭扫,则会认为已经“断后”。因此,无论多么穷困,清明前后几天,都要去到祖坟上去祭祀挂纸以尽缅怀之意,也向他人宣示此家有后代香火传承。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清明时节,麦长三节”,“梨花风起正清明”。清明时节,除东北与西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已升到12℃以上,大江南北直至长城内外,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对于酷爱茶的朋友来说,清明前后正是采制茶叶的最好时节。
古时贡茶求早求珍,于是把春茶划分为社前茶、火前茶和雨前茶三种。社前指春社前,古代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祭祀土神称之为社日,一般在“立春”后的41天至50天之间,大约在“春分”时节,所采制的茶叶细嫩和珍贵。唐代每年要求将湖州长兴采制的紫笋贡茶在“清明”日运至长安,按当时的交通状况可以推算紫笋贡茶当属社前茶。火前即明前,古人在寒食节有禁火三日的“寒食”习俗,火前茶实际上就是明前茶。据说清乾隆皇帝下江南到杭州龙井观看龙井茶采制时,曾作诗《观采茶作歌》有云“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说明清明时节采制的茶品质最好。雨前即谷雨前,清明至谷雨节气之间采制的茶即雨前茶,往往滋味鲜浓而耐泡。
古代清明节习俗很多,植树、放风筝、荡秋千、蹴鞠、射柳、斗鸡等等,各地不一,插柳则是最为常见的习俗。据说,插柳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有人认为柳可以驱邪祛鬼,贾思勰《齐民要术》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有人则认为直接与纪念介子推母子二人死于柳树前有关。还有人认为“柳”与“留”谐音,《诗经·小雅·采薇》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难分难离,恋恋不舍,有挽留之意。所以,古人的诗词中有大量折柳赠别的记述。柳是春天最具代表性的符号,是欣欣向荣的标志。清明时节在祖坟前插柳,既表达礼敬祖先情意,又喻示子孙万代兴旺,含意深远,其义可嘉!
(0)

相关推荐

  • 赣榆风情 | 清明节的习俗

    周明军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 ...

  • 清明节的风俗原来与介子推有关,清明节里有说不尽的历史故事

    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每年4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时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 "故清明节总是在公历4月4日. ...

  • 24节气、【清明】 ——清明思念

    鹿车 2019-04-04 阅读 265 关注 图片:百度 文字:鹿车 制作:鹿车2019.4.4 清明节 鹿车 ''二月清明遍地清,三月清明没一根''塞北的丰川大地流传着这样的气象谚语.我翻开日历看 ...

  • 辛丑岁24节气养生茶:清明

    前言 一直以来,我都有个心愿:让茶回归它的养生本原. <神农本草经>云:"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 茶,最初就是一杯排毒抗病的解药. 后世的人们赋 ...

  • 今日,清明!慎终而追远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2021年4月4日21:31,清明至! "万物生长有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的第五个节气.此时节,大地春和景明,桃花.杏花 ...

  • 【节气诗语】05清明诗(四首)

    清明诗(四首) (1)清明赋 清明细雨汇流津, 和缓东风暖仲春. 街巷樱棠争艳位, 庭园桃李竞芳邻. 仙神欣赏枝头卉, 圣祖云滋树下茵. 余祭先贤回首望, 高天朗笑现双亲. (2)清明思 轻烟细雨洒清 ...

  • 24节气之14处暑:暑热渐远,收成已近

    处暑后风雨 (宋)仇远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 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是指每年8月22-24日太阳到达黄经1 ...

  • 彩铅 | 24节气之清明

    应该是这波节气临摹的最后一幅了,是我最喜欢的一幅. 我非常喜欢画器具,能找到的可以临摹的不多. 仍然是按照马可公众号的教程. 最近比较密集的在临摹,手上.眼里都感觉有进步. 还是要勤奋啊......一 ...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24节气中有2个最美的节气,一是清明二是白露

    今天白露,蒙曼教师在<中国诗词大会>上说:二十四节气中,有两个最美的节气,一个是清明,一个是白露.白露时节美,天高云淡,秋高气爽. <诗经蒹葭>是最美的描写白露的诗. 蒹葭苍苍 ...

  • 【灵璧诗情】追思寄远(清明祭)

    追思寄远 文/萤火虫 清明-- 万物复苏 青草依依 追思寄远-- 泪花之中的晶莹 相思之中的柔情 呜呼哀哉 春风拂面而来 那赤子在寂寞之中孑行-- 彼岸花开的仙境 你在天堂笑看 人间百态 魑魅魍魉的狰 ...

  • 惊蛰作为24节气之一,关于它有哪些常识?

    惊蛰"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开始,此时太阳黄经度达345度,此前动物入冬藏在土中,不吃不喝,称为"蛰",天上的春雷惊醒了蛰睡的动物,称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