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秋香小传(2)

农业社里的女强人

解放初期,农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土地改革后,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各家劳动力状况不同,生产技术水平不均,在缺乏工业化支撑的条件下,农业生产都要靠体力劳动才能进行,这导致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一些困难和问题。为尽快恢复农业生产,党和国家根据实际情况,号召农民组织起来,开展互助生产。这样,全国迅速出现了数以万计的农业生产互助组织。在此基础上,党和政府又进一步因势利导,将互助组发展为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张秋香自小颠沛流离,没上过学,是实实在在的文盲,也吃透了没有文化的苦头。可她赶上了好时代,解放初,国家大力开展扫盲活动,她响应政府号召,一边参加生产劳动,一边利用农闲时间参加扫盲班学习文化。学习文化,对一个中年妇女来说,其难度可想而知。但生性倔强的张秋香没有退缩,经常向她的邻居们、亲友们请教,一有时间就学习识字、写字,很快她就凭自己的勤奋好学,掌握了常用汉字的识读书写,达到了脱盲标准。此后,她经常读书看报,识字数量越来越多,并逐渐能替人写信、能给自己写讲话稿了,她成了村里妇女中最有文化的能人。有了文化的张秋香,思想进步了,眼界开阔了,她开始懂得劳动人民只有跟着共产党,才能得到彻底解放。

1953年起,国家开展大规模的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社会主义大建设的浪潮中,她一往无前,冲在最前线。她家带头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劳动中,她身先士卒,舍得下苦,又善于巧干,遇到什么问题,大家都乐于向她请教。男劳力能干的活,她一样能干。那时的农业生产,主要依靠繁重的体力劳动。别说是妇女,就是男劳力也难以承受。而自小就吃遍了苦头的张秋香没有被困难吓倒,她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和男劳力一样努力参加生产劳动,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被推选为农会组长。她带头办起第一批互助组、合作社,在村里的声望越来越高。

她积极参加各种政治活动,1954年,张秋香因为思想进步,合群能干,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接着又当选为八里店村村长,成为渭南县解放后第一个女村长。1955年,她再次被推选为八里店初级农业社副主任,成为村里有名的女强人。

张秋香一家在村里热情好客、乐于助人是出了名的。据当年的生产队长张九成回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八里店村还没有统一规划,房屋七零八落地分散在村子的各个角落。在八里店渡口附近,有四户人家比邻而居,张秋香家就在这里。他们四家人在一起和谐相处,从未因任何琐事发生过争执。大人们经常东家串西家,孩子们自然也非常要好,整天在一起玩耍,关系好得就像一家人一般。

有一户王姓人家,家庭情况复杂,孩子多,生活十分困难,有时候孩子们连饭都吃不上。张秋香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就常常把自家的饭端给他们的孩子们吃,有时干脆把孩子们叫到自己家里来一起吃饭。那时候,大家的生活水平差不多,家家粮食都不够吃,谁家都不容易。一把粮、一顿饭都是关乎自己一家人温饱的大事。而张秋香从来都不计较这些,哪怕自己少吃点,也不会亏待了孩子们。她的热情好客、乐于助人,在邻居间传为美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