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考点|必考!“议程设置理论”的内涵及相关超高频考点~

【公 告】
火爆全网的木铎《每日考点》专栏又双叒叕上线啦!
围绕10年真题高频词汇,从核心概念梳理、历年真题梳理以及相关论文推荐三个维度出发,每个考点新增加【考察偏向解析】,针对真题,全方位帮助你理解并记忆重要考点。
食用指南👉:打开你的专题笔记,进行查漏补缺式补充吧。

核心概念辨析

一、议程设置理论的理论概要及特点
  • 理论概要:

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议程设置是大众传播媒介影响社会的重要方式,其观点主要来自于政治学,李普曼的《舆论学》最早提出该思想,被认为是传播学领域的奠基之作。
  • 议程设置的特点:

(1)议程设置的着眼点是大众传播认知层面的效果,关注的是大众传媒对人们“思考对象”上的影响,也就是告诉人们“想什么”的方式来把他们的关心和注意力引导到特定的问题上。由于传播效果是一个循序发生和深化的过程,认知阶段的效果并不排除对态度和行为产生联动作用的可能性。
(2)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所考察的,不是某家媒介的某次报道活动产生的短期效果,而是作为整体的大众媒介具有较长时间跨度的一系列报道活动所产生的中长期、综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
(3)议程设置理论暗示了这样一种媒介观,即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也就是说,传播媒介对外部世界的报道不是镜子似的反映,而是一种有目的的取舍选择活动。在现代社会里,由于大众传播是人们获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不管这种再构成对现实环境的客观反映还是歪曲的反映,都会影响到人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判断。
二、议程设置理论的相关研究
(1)议程设置功能的作用机制:“0/1效果”或“知觉模式”,大众传媒报道或不报道某个“议题”,会影响到公众对该“议题”的感知;“0/1/2”效果或“显著性模式”,即大众传媒对少数“议题”的突出强调,会引起公众对这些议题的突出重视;“0/1/2...N”效果或“优先顺序模式”,即大众传媒对一系列“议题”按照一定的优先顺序给予不同程度的报道,会影响公众对这些议题的重要性顺序所做的判断。
(2)议题的不同类型:个人议题、谈话议题、公共议题。相比较而言,传媒对后两种影响大一些。
(3)不同媒体“议程设置”的特点:报纸的“议程设置”对较长期议题的“重要性顺序排列”影响较大,而电视的“热点化效果”比较突出;报纸的新闻报道形成“议程”的基本框架,而电视的新闻报道则挑选出“议程”中若干重要的“议题”加以突出强调;电视的主要影响是提供“谈话议题”,而报纸则可以进一步对“个人议题”产生较深刻的影响。
(4)属性议程设置及两个重要考点(重点★★):媒介议程设置效果不仅停留在“制约视野”的层面上,还有更深层次的影响。大众传媒的报道对象有各种各样的属性,而大众传媒对某些特定属性进行凸显和淡化处理,使对象事物的“主导属性”传达给受众,影响受众的认知、判断和行为。属性的议程设置(议程设置的第二层)不仅可以影响受众对议程某一特征的重视程度,还会反过来影响对象议程的显著程度,即议程设置的第二层会影响第一层。
铺垫效果:以前的语境对新信息的诠释所造成的影响。此理论认为,人们不会对所有的事情保持专注、注意力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其次,人们在判断时,喜欢试探试分析——直觉和常识。试探试分析的一种形式就是依据最容易获得的信息资源作出判断。大众传媒恰好是现代社会中公众最容易获得的信息资源。其不仅可以告诉人们“想什么”,(涉及重要性认知)还可以告诉人们“怎么想”(涉及价值评价)。即议程关注问题排序从媒体到公众的传递,铺垫效果更关注的是议程设置的后果,个人意见的形成过程。
框架理论VS属性议程设置:框架研究包含的内容涉及新闻生产、分配和消费以及结果的全过程。因此,框架本身所包含的内容比属性议程设置更加丰富,除表现在具体细节外,还是一种格式塔(整体的感觉),如风格、语气等。所以框架的影响大于属性议程设置。
(5)从受众角度考察媒介议程设置效果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导向需求是媒介议程设置功能得以发挥的社会心理前提。受众个人与对象事物的关联度、对象事物的不确定性、媒介使用的方便程度都会影响媒介议程设置,这说明受众个人接受媒介议程设置的人际差异性和多样性。其他因素:受众对各种议题的经验程度(越间接,受媒介影响越大);受众对媒介信息的接触量(接触量越大,受媒介影响越大);人际传播的频度(对媒介的议程设置效果具有“抑制”和“强化”两种作用);人口统计学上的属性(传媒的“议程设置”对知识水准高、政治关心程度高以及从事较高层次社会职业的人影响等)。
三、议程设置理论的意义与不足(高频考点)
从考察大众传播在人们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入手,重新揭示了大众传媒的有利影响,为效果研究摆脱“有限论”的束缚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环境再构成作业”的观点出发,凸显了大众传播过程背后的控制问题;
与我国的的舆论导向研究之间有一定的理论接点。(我国大众传媒作为社会主义媒介,具有舆论导向作用,并将引导舆论作为自己的一项基本任务,而议程设置是舆论导向的第一个阶段,因此,传媒通过有选择的报道将公众注意力引导到特定的方向。但这是大众传播的一种客观产生的传播功能,不是传媒自身主观的传播观念)。
不足之处就是它只强调了传播媒介“设置”或形成社会议题的一面,而没有涉及反映社会议题的一面,不能将它的效果绝对化。我国学者范东升指出“新闻媒介并没有随心所欲地为公众设置议程的力量”。
四、议程设置理论下的其他研究(注意联系思考,都是议程设置理论的前沿考点)
  • 反转新闻

网络媒体下的反转新闻主要包括媒体无意识议程设置与公民自我议程设置。前者在刻板偏见或者媒介习惯下设置议题,有可能达到媒介共鸣,引发全社会对此新闻的关注,如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而后者主要包括意见领袖的议程设置以及网民的评论与挖掘,其中必然会产生谣言。两者结合使新闻得到反转,不断接近事实真相,也正体现网络的自净化功能。
  • 议程设置与舆论引导的关系(政治传播)

(1)议程设置不等于舆论引导,前者只能告诉受众想什么,而后者可以告诉受众怎么想,且议程设置是舆论引导的第一步。
(2)当下,社会问题表现为数量多、真实度不高、变化多端。公共政策议程设置面临一些重要问题:“数字鸿沟下”导致公众主体表达的不全面;公众的情绪化表达或者不正当参与导致信息泛滥与信息失实;信息来源广泛缺乏政治性。
(3)因此,媒体在公共政策议程的设置上要做到科学化和民主化。最主要的就是引导舆论,一是从营造信息环境入手,解读信息,提高受众的认知度,二是主流媒体站在公众的立场,为公众发声,赢得他们的支持。
(4)在政府传播中,面对突发性事件,政府掌握议程设置主动权,也就等于掌握了舆论引导的主动权。所以首先要及时发布信息与回应,迅速占领舆论高地;其次主动澄清,不要被动等待追问;最后,采用多样化的议题形式,使民众易于接受,从而做好舆论引导。
  • 微博的议程设置功能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网络的及时性、搜索便捷性、无限容量性迫使公民新闻的不断发展,从而成为传统媒体的信息来源;“把关人”权力弱化,公众话语权释放,成为重要的信息节点;微博信息形式多样,话题丰富,受到受众的欢迎,传统媒体依据大数据等技术从微博中筛选主题,探究传播新形式,优化其运作方式。
  • 聚合类新闻App的议程设置特点

以《今日头条》为例,其版面设定、资讯分类实际上就是一个议程设置过程;其运作基于用户的个人兴趣,采取“智能算法+人工推荐”的方式为用户设置议题,实际上就是用户为自己设置议程;议程设置理论着眼于传统媒体,而在聚合类新闻App中,有众多自媒体品牌,(微信同理),共同为受众设置议程,构建受众的“感知阈”。
五、新媒体时代下议程设置理论下的嬗变
(一)议程设置主体多元化
在去中心化的互联网时代,技术赋权受众,传播权力下沉。大众传媒在议程设置方面的垄断性地位受到了挑战。微博用户、微信公众号、各类资讯平台都成为议程设置的主体,并且通过部分意见领袖和大量网民的共同参与,议程设置的效果也可见一斑。
网络媒体下受众选择信息具有倾向性,而受众在网络中的强匿名心理又使得网民们都想在网络的信息传递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自下而上”的网民的自我设置与选择作用越来越强,网民间联系的加强有利于某些议题迅速、广泛地扩散。
(二)受众议程分化与聚焦
网络环境下,伴随着媒介信息的丰富和受众兴趣的分化,受众的信息及媒介议程的接触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分化;但另一方面,恰恰因为网络信息内容的纷繁复杂,少部分优质的内容及重要的新闻往往会得到大量的媒介聚焦。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自媒体传统上被认为是造成媒介议程分化的重要力量,但事实上由于商业利益的驱动,他们往往成为舆论热点最敏感的追随者,这就造成了社会舆论场上看似选择无穷多样,但实际上大家关注的焦点却不过寥寥几个的现象。
(三)议程设置内容多元化
在新媒体时代,网民掌握了一部分议程设置的权力。网络环境的无限性与自由性,使每个人都是一个可以独立发声的传播者,而且每个人自由选择接收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例如雪乡宰客事件,类似的事件其实已经屡见不鲜,可以说这就是每天在我们身边上演的宰客事件,如果在传统媒体时代,可能媒体没有足够的精力和版面去关注每一件类似的事情,但是在新媒体时代议程设置的内容更加多元,每个人都可以为自己设置议程。
考点总结:议程设置理论是传播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不仅要理解掌握透彻,更要明白第一层和第二层的区别以及和框架理论的异同。在考察政府传播、国际传播等题目中,议程设置理论是最常用的也是最容易踩分的理论,希望大家高度重视。此外还涉及到拟态环境、传播效果中的第一个环节——环境认知效果(视野制约效果)等传播学概念。

历年真题梳理

1.简答题:议程设置理论与框架理论的基本内涵(2017年西北大学334真题)
2.名词解释:议程设置理论中的导向需求(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610真题)
3.论述题:用各种媒介分析“议程设置”现象(2017年广西大学440真题)
4.简答题:评述议程设置理论的主要发现(2017年南京大学440真题)
5.简答题:结合理论所学知识,谈谈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假说可能需要哪些修正(201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学理论真题)
6.名词解释:属性议程设置(2017年南京大学620真题)
7.简答题:议程设置的适用性及变化(2018年上海大学640真题)
8.论述题:社交媒体下议程设置新趋势(2018年湖南师范大学学硕真题)
9.辨析题: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2019年西南财经大学440真题)
10.论述题:结合案例分析议程设置理论在互联网时代的演变趋势(2019年湖南师范大学717真题)
11.论述题:从因果方法论角度谈议程设置起源、变化、发展(2019年北京师范大学938真题)
12.论述题:议程设置理论在新闻工作中的应用(2019年中央民族大学440真题)
13.论述题:用“议程设置”理论论述中美贸易战中双方如何进行舆论引导(2019年大连理工大学334真题)
14.简答题:议程设置理论的内容(2020年黑龙江大学334真题)
15.简答题:谈谈议程设置和框架理论的关系(2020年北京师范大学829真题)
16.简答题: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的发展和转向(2020年北京师范大学440真题)
17.简答题:新媒体时代,议程设置理论的变化(2020年中央民族大学440真题)
18.论述题:网络时代议程设置理论的发展和变化(2021年重庆大学440真题)
19.辨析题:议程设置是削弱还是增强了(2021年重庆交通大学440真题)
20.简答题:请简述议程设置理论的主要观点(2021年中山大学数字媒体440真题)
21.简答题:网络议程设置是什么,和第一、二层次的议程设置有什么区别(2021年中山大学考研真题)
22.简答题:网络议程设置的特点(2021年陕西师范大学710真题)
23.简答题:新媒体环境下媒介间议程设置(2021年兰州大学考研真题)
24.论述题:议程设置的观点和意义(2021年沈阳师范大学334真题)

相关论文拓展

I. 我国健康风险传播中的议程设置问题研究——江昀《科普研究》(理解即可)
II. 微信“全网民时代”:议程设置的赋值与强化——郝雨《社会科学论坛》(理解有难度,选择性吸收)
III. 网络媒体的国际议程传播设置——向志强《传媒观察》(重点看后面的总结)
IV. 论新媒体时代议程设置问题——李彦峰《科技创新导报》(简单阅读,注意总结)
V. 国内政治议题的国际溢出效果研究——刘小燕《国际新闻界》(深阅读,有关政府传播、国际传播的典型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