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价时代,他们将家安在报废汽车上
夜幕下,房车透出橘色的光,暖暖的。
在合肥邵大郢附近的一个拆解中心,有六七户人家,全部住在车上,短则三四年,长则十多年。这几年国内关于“最牛房车”的报道很多,不过但像这样六七户聚集在一起的房车群却很少见。
傍晚,李让庭的妻子又开始忙起来,为一家子人准备晚饭。
李让庭家的厨房。
夕阳逐渐西下,李让庭的妻子开始在厨房里忙碌起来。说是厨房,实际上是一个货柜车车厢改造而成,里面有点凌乱,挤放着冰箱、微波炉等电器。晚餐极其简单:馒头、稀饭和李让庭的妻子自己腌制的咸菜,以及一碟花生米和炒肉丝。
用水是最麻烦的事情,要从很远的地方拉来。
李让庭的房车总共有三间,一间是货柜车改造的厨房,一间是大巴改造的客厅兼卧室,还有一间则是中巴车改造的工人宿舍。
李让庭的妻子在家里看电视。她的家被报废汽车零件包围。
房车的四周堆满了大大小小的报废汽车以及拆解后散落的汽车零部件。“车有的是,想住几间就几间,还不用花钱。” 李让庭的妻子笑着说。
夜幕降临,一个工人还在忙着切割报废汽车。
天逐渐黑了下来,拆解中心的工人还在忙碌。“吃饭了!”妻子大声呼喊着李让庭的名字,几分钟后李让庭和两个工人回到房车上。
吃饭的时候,李让庭和工人们喝几杯小酒,聊聊天,还挺惬意。
49岁的李让庭来自朱元璋的家乡凤阳,搞报废车拆解已经十多年时间,一直住在车上。“夏天热,冬天冷。”李让庭说,“谁也不愿意住车上,但是买房谈何容易?租房也不方便。而且这些废车还要看守,只有住车上了。”
李让庭说,搞拆解风险很大,2008年的那场金融风暴,他赔了二十多万。现在虽然有所好转,但还是很艰难。“人员工资高,仅有的两个工人,还都是自家亲戚。”
与李让庭的家紧挨着的是沈庆葛的家。此时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沈庆葛一家五口人正在车上吃晚餐。
饭后,沈庆葛的孩子在房车里玩耍。
他的4岁儿子沈星辰在车上调皮地翻来翻去,逗得大家发出爽朗的笑声。
沈庆葛的妻子在忙碌着。她的家在一辆面包车上。
沈庆葛的孩子在很远的地方上幼儿园,回来后第一件事是吃煎饼。
沈庆葛的家也是由三辆车组成,一辆大巴车是餐厅兼卧室,另外一辆则是工人的卧室,自己一家三口则蜗居在一辆中巴车上。
沈庆葛全家。车里堆满衣物、日用品,尽管拥挤,但却温馨。
沈庆葛的中巴车空间狭小,一个硕大的床就已经占据了整个车厢的后半截,驾驶舱则堆放着衣柜和一台电视机,这是全家唯一的打发时间的娱乐方式。沈庆葛搞拆解有7年时间,那时还没有成家。他最大的感觉是,干这一行累还不算,关键是风险太大。
在这个拆解中心,还有李乃流等另外五户人家,也全部住在车上。
56岁的李乃流在搬运车门。拆解中心,堆放着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报废汽车。
李乃流的父亲已经84岁,是年龄最大的“房客”。他一个人住在一个面包车上。
白天没事干,李乃流的父亲独自一人在他的车里看电视。
李乃流的家颇为“宽敞”,是一辆大巴车。
李乃流带着两个工人,以及他的父亲、妻子,五个人全部住在车上。
买进废车,拆解后卖出,赚取差价是他们经济的主要来源。
一名工人在驾驶一辆报废车。工人都是雇来的,他们白天干活,晚上也住在车上。
沈庆葛的哥哥帮沈庆葛打工,主要工作是切割报废汽车。
28岁的沈瑞是李让庭的亲戚,在拆解中心已经干了4年。
由于地处偏僻,晚上工人很少出门。他们唯一的娱乐方式是看电视。
夜幕下的报废汽车,因为他们而变得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