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橘泉:当归芍药散-脚气】【皮肤病用药】
当归芍药散(《金匮要略》)
摘自叶橘泉《叶橘泉临证实用方剂》
当归芍药散
别名六气经纬丸《元和纪用经》
处方当归9克 芍药18克 茯苓12克 白术12克 泽泻12克 川芎9克
制法上六味,杵为散。
药理作用抗贫血作用 《中药通报>1957(1):42,本方有明显治疗贫血作用,各组成生药及混合制剂中均含有叶酸、复合叶酸、烟酸碱和维生素H等抗贫血成分,其中以当归、川芎、芍药含量最高。
功能主治疏肝健脾。主妇人妊娠,肝郁气滞,脾虚湿胜,腹中疠痛。现用于妇女功能性水肿、慢性盆腔炎、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妊娠阑尾炎,以及慢性肾炎、肝硬化腹水、脾功能亢进等属脾虚肝郁者。
用法用量每服6克,温酒送下,一日三次。
备注本方主治妇人肝虚气郁,脾虚血少,肝脾不和之证,重用芍药以敛肝止痛,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合泽泻淡渗利湿,佐当归、川芎调肝养血。诸药合用,共奏肝脾两调,补虚渗湿之功。
据《元和纪用经》所载,本方原用于养生,能"祛风,补劳,养真阳,退邪热,缓中,安和神志,润泽容色;散寒邪、温瘴、时气。安期先生赐李少君久饵之药,后仲景增减为妇人怀妊腹痛方。"
摘录《金匮要略》卷下
当归芍药散
别名当归芍药汤、当归茯苓散
处方当归3两,芍药1斤,茯苓4两,白术4两,泽泻半斤,芎?半斤(1作3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养血调肝,健脾利湿。主妇人妊娠或经期,肝脾两虚,腹中拘急,绵绵作痛,头晕心悸,或下肢浮肿,小便不利,舌质淡、苔白腻者。现用于纠正胎位。
用法用量当归芍药汤(《济生》卷九)、当归茯苓散(《普济方》卷三三九)。本方改为丸剂,名“六气经纬丸”(见《元和纪用经》)。改为片剂,名“当归芍药片”(见《重庆市中药成方制剂标准》)。
各家论述1.《金匮玉函经二注》:此与胞阻痛不同,因脾土为木邪所g,谷气不举,浊淫下流,以塞搏阴血而痛也。用芍药多他药数倍以泻肝木,利阴塞,以与芎、归补血止痛;又佐茯苓渗湿以降于小便也;白术益脾燥湿,茯、泽行其所积,从小便出。盖内伤六淫,皆能伤胎成痛,不但湿而已也。
2.《金匮要略论注》:(??)痛者,绵绵而痛,不若寒疝之绞痛,血气之刺痛也。正气乃不足,使阴得乘阳,而水气胜土,脾郁不伸,郁而求伸,土气不调,则痛绵绵矣。故以归、芍养血,苓、术扶脾,泽泻泻其余之蓄水,芎?畅其欲遂之血气。不用黄芩,(??)痛因虚,则稍挟寒也。然不用热药,原非大寒,正气充则微寒自去耳。
临床应用1.纠正胎位:用当归芍药散纠正妊娠七个月以上胎位不正者100例,复查87例,胎位转正者78例,未转正者9例。对63例(其余尚未分娩)追踪观察结果,分娩时头位56例,足位3例,臀位2例,横位2例。说明对妊娠七个月以上胎位异常者,本方能促进胎位转为正常。但在分娩时,发现少数产妇又转为异常胎位,提示胎位还会反复变动。
2.经后腹痛:郑某,女,30岁。患经后腹痛已半年,近月加剧,前来诊治。体矮小、孱弱,年幼多疾,初潮后月经不调,经期尚准,经后下腹拘急胀痛,时痛时止,时喜按,时按之反剧。舌苔薄腻,脉小弦。此肝肾不足,气滞湿阻之腹痛。治以当归芍药散合枳实芍药散加味。处方:茯苓、全当归各12g,白芍、白术、川芎各9g,枳实6g,菟丝子、丹参各18g,川断、桑寄生各15g。服五剂后,腹痛已除,腰酸已愈,精神亦振,并嘱下次月经后再服此方。隔二月后随访,经后下腹已无痛感。
摘录《金匮》卷下
当归芍药散
处方当归、茯苓(去皮)、白术,各二两;川芎、泽泻,各四两;白芍药八两。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妊娠腹中绞痛,心下急满,及产后血晕,内虚气乏,崩中久痢,并宜服之。
常服通畅血脉,不生痈疡,消痰养胃,明目益津。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温酒调下,食前服。
皮肤病用药的基本规律
风热:浮萍、薄荷、防风、牛蒡子;
风寒:麻黄、桂枝、威灵仙、白芷;
湿分层次
1.芳香化湿:藿香、佩兰、砂仁、用于皮肤病初起,渗出液不多,痒感不重,小儿和老年人等。
2.辛温散湿:苍术、海桐皮、赤石脂,适用于潜在性丘疹较多,剧痒难忍,病在肌腠者。
3.淡渗利湿:茯苓、泽泻、滑石等,适用于湿邪下趋,病位在下阴部及下肢等处。
分脏用药
病在肝:合欢皮、百合、夜交藤、条达安神;
病在脾:山药、玉竹、条参、玫瑰花等,扶理脾气;
病在心:莲子心、柏子仁、琥珀等,清心镇静;
病在肺:肺风:病变初期,仅见炎性丘疹、丘泡疹和皮肤油腻,责之肺经风热,可选轻宣之品,如枇杷叶、桑白皮、黄芩、焦山栀等;
略久脓疱出现或较多,皮肤欣红明显,表明热化为毒,当选清心之药,如莲子心、连翘、金银花、凌霄花等;
若见结节、囊肿,乃至瘢痕重证,为毒热与痰瘀互结,应加化瘀散结之品,如浙贝母、甲珠、皂剌等;
注意表里用药:如肺热不论在哪一阶段,均可加入通畅肠腑的药物,如酒大黄、紫苑、杏仁、桔梗等;
经络用药
督脉药:多为阳刚药,如鹿茸、鹿角胶、鹿角霜、附子、肉桂、川椒、干姜、细辛、藁本、锁阳、巴戟天、肉苁蓉、牛、羊、猪骨髓等;
任脉药:多为血肉填阴药,如龟板、鳖甲、鱼胶、知母、黄柏、玄参、熟地、紫河车、紫石英、人乳、何首乌等;
冲脉药:多为利气通络药,如玄胡、川楝子、香附、郁金、降香、充蔚子、乌药、青皮、小茴香、桃仁、当归等;
带脉药:多为固摄下元药,如五味子、山药、芡实、金樱子、覆盆子、桑螵硝、当归、白芍、续断、龙骨、升麻、艾叶、甘松等;
二跷药:升阳:麻黄、防风、炙甘草、苍术;
养阴:知母、黄柏、酸枣仁;
祛风湿,强筋骨:虎骨、玄胡、南星、甲珠、肉桂。
皮损用药
1、丘疹为主:不论新久,皆从肺治,宜轻宣疏散,常用用花类药物,如抗菊花、野菊花、金银花、槐花、厚朴花、红花、款冬花、凌霄花、月季花、玫瑰花、鸡冠花、辛荑花、荷花、白扁豆花等,这是因为花类药质地轻扬,大都能宣能透,具有轻而扬之的功效。
2、以斑为主时,当辨颜色而治:
白斑为气血违和,治宜从肝,法拟疏达,药用柴胡、当归、川楝子、乌药;红斑为营热燔灼,治宜从胃,法宜清营凉胃,药用生石膏、紫草、知母、白茅根;
紫斑为火毒炽盛,治宜从心,法拟凉血化斑,药用牛角粉、绿豆衣、生地、炒丹皮、银花炭;
黑斑为肾亏本色外露,治宜从肾,法拟温补肾阳,药用附片、肉桂、菟丝子、巴戟天、大熟地;
3、脓疱:未溃为毒热,己溃为毒湿,前者从心宜解毒,药用野菊花、蒲公英、地丁、莲子心;
后从脾,治宜化湿,药用白藓皮、茵陈、生薏仁、赤小豆;
4、皮损在四肢,治在脾,药用苍白术、炒扁豆、茯苓;
皮损在躯干,治在肝与脾,药用川楝子、郁金、焦山栀、赤苓、陈皮;
皮损在二阴:治在肝与肾,药用炒龙胆草、泽泻、柴胡、沉香;
皮损在头面:多从风热论治,药用浮萍、蝉衣、大青叶、玄参等;
5、配对用药
皮损以水泡为主者紫草配茯苓;
皮损以血泡为主者,紫草配红花;
瘙痒限于阴囊者,杜仲配沉香;
皮损限于女阴者,杜仲配小茴香;
皮肤欣热剌痒者,浮萍配生石膏;
痒如虫行者,浮萍配白茅根;
另如
一厚一薄的赤芍配川芎,治带状疱疹神经痛;
一表一里的柴胡配黄芩,通治皮肤瘙痒;
一阴一阳的熟地配苍术,主治掌跖脓疱病;
一寒一热的黄连配肉桂,治口舌生疮;
一轻一重的蝉衣配生石膏,治夏季皮炎;
一开一合的菖蒲配何首乌,治圆形斑秃。
分过敏源用药
解鱼毒:苏叶、陈皮、蒲公英;解肉毒:鸡内金、蒲公英、山楂;解蟹毒:乌药;
花粉:薄荷、虫蜕;烟尘:玄参、射干;酒毒:葛花、枳具子;
中医的精髓在于辨证施治,倘能辨证精确,再结合上述诸法,对于皮肤病来说,是不存在绝症之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