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笔记:陪着老人生活
梁东方
有一种说法,最大的孝顺就是陪伴。其实陪伴绝非仅仅是单向的孝顺,还同时是为人子女者至为珍贵的人生慰藉。
不过,如果不是老人病了、坐到轮椅里了、卧床不起了,生活不能自理了,一般也少有子女能专门从外地回来长期陪伴,哪怕只是利用周末和假期回来、频繁回来,亦洵非易事。
不管老人还是孩子还是整个社会,都默认能正常生活的情况下,不必那么频繁地往返,甚至执意如此的话,连老人自己也会有一种过度关怀的错觉,觉着一切还都能自理,没有必要如此。因为归根结底个人有个人的生活,放弃、哪怕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放弃自己的生活来专门陪伴老人,也是伦理所不奢望的高要求。
可是陪伴所要求的如果不是长期厮守,那恰恰就是频繁地往返。在老人还健康的时候,和他们一起生活,一起在可以活动的时候一起活动,采购、做饭、遛弯儿、聊天,坐车、逛街、转公园、爬山、骑车、游泳,不也正是那些不能自理的老人和不得不在那个时候才回来照顾他们的孩子所向往与所悔不当初的吗。在还都健康的时候,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出旧日家庭的某些生活片段,多一种家庭体验,多一段亲情时光,付出的那点旅途代价、个人时间代价又算得了什么呢!
认真想一想,如果这个时间不回家陪伴老人,也无非是自己待着,或者呼朋唤友而已,远不如陪伴有价值,远不如陪伴不虚度。
八十多的老人还坚持给你做饭,让你吃现成的;在仿佛昨日重现的家庭格式里,重温旧日时光的情境。发现你爱吃大枣,每次回来之前必定先采购好,买来的都是顶级的新疆枣。至于其他的时令水果,总也要备的有,比你自己家里还全:草莓、杏、香蕉、樱桃、荔枝、桃……吃饭就更是大事了:周五晚上回来吃鱼,周六中午吃火锅,周日中午则肯定要包饺子……
其间很多默默的时刻,也都含着既回到了过去的美好,又还有站在今天的珍惜。不管说什么,不说什么,其实都是一种知足状态,在平静平衡的心绪里。每每意识到了这一点就会再次肯定周末回家的决定,就会为周一到周五那些林林总总的各式概念下的所作所为而无奈。
陪伴当然不易。子女未必有时间,有时间未必愿意花在陪伴老人上,真正陪伴了,也会有很多意想不到,想不到自己的生活和老人的生活之间已经出现了很多不一样。
陪着老人的生活,大致上相当于陪着孩子,不是说老人的需要照顾和孩子的需要照顾相似,而是说老人孩子都没有完全的行动能力,你自己的出行的自由都要以他们的能力为限,你不再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仿佛从来如此的那种率意而行的自由状态,而是以孩子或者老人为主的陪伴状态。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说,陪着老人还不如陪着孩子,因为孩子没有那么强烈的主观意愿,没有形成自己生活的模式,你想去哪里他们一般不会选择不去;而老人则相反,只能以他们的主观意愿为主导,以他们的习惯乃至生活模式为主导。而他们的生活格式已经根深蒂固,不愿意有什么改变,甚至不能有任何改变。
他们可能会因为没有阳光而不愿意出门,又可能会因为外面阳光太强烈而拒绝下楼;一早一晚到了他们习惯于出门的时间,又会永远不做丝毫改变地走完全一样的路径,在广场上绕圈做健身动作,都是超级复制,一天一天永远不变。一天三顿饭,每顿饭几点开始做,做什么,都有不能变化的规矩。
对于新鲜事物他们接受起来很费力。关于手机,总是有最基础的问题需要解决;有了解决方案,还需要一步步地都写到本子上,才能在下次出现的时候按照那些步骤一点点去尝试。关于网络,总是不能理解其匪夷所思的运作机制,总会出现彻底的外行使用者才会有的错误。教老人使用手机和网络,大抵相当于他们在我们小时候教我们吃饭走路,一次次失败,一次次尝试,一次次鼓励,一点点进步……
他们在生活细节上的那些其实在你小的时候就一直如此,以这样被你回看的方式呈现着的时候,突然变得很是陌生:怎么不用流动的水来洗碗,怎么可以将炊帚直接扔在水池里而不挂起来晾干……因为没有戴助听器早晨起来一说话就高声大嗓震耳欲聋;一切都要按部就班,到上午九点解决了吃饭解手洗漱等等一系列问题之后,还不能出门,临出门了什么都收拾好了怎么还要在屋子里转来转去……
周日的上午九点以后,在公交车上,上上下下的乘客大多都是老人。读卡器一再在乘客刷卡的同时高声播报:老人卡,老人卡,老人卡……每个上下车的老人都步履蹒跚,即便没有拄拐杖也都需要扶着栏杆;司机干脆嘱咐那些准备下车的老人,说没有停稳之前不要动。好不容易挪到下车门的踏板上了,又不能一步一个踏板,而必须每次都等着双脚都踏上一个踏板以后才能继续向下迈出脚步……
每一个人老了大抵都会如此。人在年轻的时候无论如何都不肯相信自己将来也会这样,甚至对这种就摆在眼前的老人景象完全视而不见,以为永远都不会和自己有什么关联。
公交车将平常应该在四十分钟左右的路程走了五十分钟,下车的时候我很庆幸地注意到,父亲下车的步伐基本上是正常的,只是比年轻人略慢,比一般的中年人更稳当,更注意脚下而已;但是过马路的时候需要快一点的时候,却总是依旧保持原来的慢,不能快。
我们坐在总工会楼下树荫中的长椅上,吹着风,在灼热的六月底的上午时分,聊着天儿,意外地觉着很惬意。
父亲从当年总工会一位姓吴的领导说起,说起五十年代办展览会的事情,说有一次两个人骑公家的车子出去买东西,放在商店门口,一出来,正看见小偷骑着车子猛跑,赶紧喊抓贼,也还是没有抓到。过了一年,这辆车子在定州被发现,给送了回来;说展览会结束的时候那位领导在留念的笔记本上给他写的留言,字是多么端正漂亮……
这是老年人得天独厚的福利,他们总是能在貌似平面的眼前景象里看见既往多少年前的过去,看见现实景象后面立体的人生。作为陪伴者,如果没有在他身边,便无从了解那已然随风而去的一切,就会在相当程度上以为世界就是表面上所显示的这样日复一日一般,至少不能如此具体地看到历史中的细节。
这是陪伴才会有的收获,这是在一起才会有的人生丰富的皈依感。那些没事不回家,不到老人不能动了不回家的人,损失的正是人生中这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回家陪着老人,收获是双向;收获的既是日常慰藉,也更是让人更足以立足世界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