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基础知识摭谈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都是古代人民辛勤创造的宝贵财富,是祖先们的聪明和智慧的结晶。对联就是其中独具风格的一种艺术,是祖国文化艺术园中的一朵奇葩。它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素为人们喜闻乐见。
  一、 对联的起源
  对联的起源可追溯到唐以后的五代时期。后蜀主孟昶于归宋前之岁除日,题桃符于寝门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此为传世第一联。到了宋代,春联还是叫桃符;直到明朝开国之初,人们才开始用红纸写春联,称之为春联。
  二、 对联的特点
  对联 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对联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根据对联特点分析对联一则:
  万里山河添异彩
  千年历史写新篇
  这副对联,上下联都是七字;上下联的词性排列都是数词、名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名词;上联的平仄分布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联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上联末字仄声,下联末字平声;上下联讲的是新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万紫千红的景象,内容紧密相关;上下联的结构都是“定——主——谓——宾”式;其节奏都是前四(字)后三(字)。
  三、对联的种类和形式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我们仅谈常用的正对、反对和串对。
  1、正对。上下联内容相似或者相关(即只有一面性)的对联。如:
  松竹梅岁寒三友
  桃李杏春风一家(上下联内容相似)

  爆竹声声喜庆丰收岁
  梅花朵朵笑迎跃进年(上下联内容相关)
  2、反对。所谓反对,顾名思义,就是上下联意思相反。因为内容相反,就形成了上下联的鲜明对比,引人注目,能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如:
  破千年旧俗
  立一代新风

  红日消残雪,反动派同悲末路
  曙光照征途,无产者共向未来
  3、串对。串对又叫流水对。它的特点是一个意思分成两句来说,其实两句是一个整体上下联独立起来都没有意义,至少是意义不全。串对的上下联一般都有因果、连贯、递进,条件假设等关系。如:
  莫愁前路无知己
  西出阳关多故人(因果关系)

  除夕刚饮祝捷酒
  新年又看报春花(连贯关系)
  正对、反对和串对,什么时候该用哪一种,要根据内容的需要与可能去选择。
  三、 练习
  1、海内存知己
  2、领异标新二月花。
  3、桃李满天下
  4、英雄肝胆男儿血
  5、春夏秋冬,四季服装皆溢彩

(0)

相关推荐

  • 从春联如何贴说起

    从春联如何贴说起 王缉志 54分钟前 阅读 61 关注 格律诗词的声韵之美 鼠年过去了,牛年来到了,又进入了一年一度的春节假期.两年前,我们小区换了新的物业公司,就在2019年的春节前,新的物业公司在 ...

  • 对联到底有多少种?它的基本特点、要求,以及修辞手法都有哪些?

    对联 对联是中国文学特有的一种形式,其中的优秀者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欣赏它们,可以从中得到艺术教益和美的享受. 对联究竟起于何时?据<宋史・蜀世家>等书载:五代十国时期,后蜀主孟昶曾命人在宫 ...

  • 写对联常识(1)对联的六点基本要求

    作者:诗道骏言 关于对联的基本概念 头条上喜欢对对联的朋友很多,甚至有不少头条账号是专门对对联的,每天热热闹闹,玩得很开心.不过,参与此活动的人,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水平很高,有的则水平很低,恐怕连对对 ...

  • ​胡晓斌《对联十八讲》讲得细、讲得深,值得一读!

    对联十八讲 --在岳阳市诗联学会长檀分会培训班上的讲座 胡晓斌  湖南岳阳 对联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独立文体之一,具有群众性.实用性,鉴赏性,久盛不衰.对联的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对联知识博大精 ...

  • 少儿书法教学系列思考之五:写什么

    这一讲我们讨论一下书写内容. 书写内容是书法作品的灵魂.选择语言优美.思想上进的书写内容来陶冶情操,也是书法教育的应有之义.目前,中华民族正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也正在重新找回自信.在这样的时代 ...

  • 对联基础知识(16)

    原文地址:对联基础知识(16)作者:散漫斋主 明.清对联之繁盛,当然有许多原因.我想,大抵有三个方面: 第一,从文学史的角度,从文学发展.演进的过程看.这一方面,我比较赞同台湾学者南怀瑾和吉林大学赵雨 ...

  • 对联基础知识(15)

    原文地址:对联基础知识(15)作者:散漫斋主 我想,在没有掌握确切的.无可争议的资料的情况下,似乎并没有必要去认定哪一副对联是"第一副"什么联,哪一副又是"第一副&quo ...

  • 对联基础知识(14)

    原文地址:对联基础知识(14)作者:散漫斋主 综上所述,基本上可以肯定:成熟的对联应该是产生于唐代.但这并不是说现在所发现的唐代的一些诗歌等作品(包括联句.题于门的诗歌等)中的对偶句都是对联.因为我们 ...

  • 对联基础知识(13)

    原文地址:对联基础知识(13)作者:散漫斋主 还有人把唐代人作诗时的联句作为"楹联"或"联语".如<中国楹联报>总251期孙皖樵先生的文章<颜 ...

  • 对联基础知识(11)

    原文地址:对联基础知识(11)作者:散漫斋主 第二节   对联的产生和发展 刘叶秋先生曾有这么一段话:"对联的产生和发展,绝不是偶然的.对联是我国所特有的一种文艺形式,单音个体的汉字,使它的 ...

  • 对联基础知识(10)

    原文地址:对联基础知识(10)作者:散漫斋主 此外,还有人从对偶是汉族人的审美意识.思维模式及汉语的表述特征等方面讨论对偶和对联. 湖南岳阳的童山东在<修辞学的理论与方法>(河南人民出版社 ...

  • 对联基础知识(9)

    原文地址:对联基础知识(9)作者:散漫斋主 俄语中有个成语,字面意思是"中国汉字",其寓意则是"非常奇妙的东西".法国作家都德在他的著名短篇小说<最后一课 ...

  • 对联基础知识(8)

    原文地址:对联基础知识(8)作者:散漫斋主 当代著名学者.哲学家.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先生在1999年7月13日给我的复信中说: "楹联的产生,从思想上讲,由于有对立统一的辩证法,不对仗,即 ...

  • 对联基础知识(7)

    原文地址:对联基础知识(7)作者:散漫斋主 以上是第一个方面,即思想内容方面.此外,还有第二个方面,那就是外在形式方面.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9月有高玉的一篇文章--<对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