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小河(散文)
家乡的小河
作者:黄雪琪
我是在江南水乡的小河边出生和长大的,多少年来,朝夕相处,自然对小河非常的熟悉。家乡的小河是从北面的长漾荡逶迤着流向南边的公式塘运河的。由于南北之间的水位落差,所以小河水一年四季总是由北往南疾疾地流淌着。
家乡的小河水是两岸乡亲们取之不尽的饮用水和生活用水。过去,农村里没有自来水,世世代代的农民就用小河水烧饭、炒菜、沏茶……每天清晨,家家户户都用木桶或铁皮桶拎水回家,将水倒在灶台边的水缸里,考究的人家还会在水缸里投些明矾,水缸里的水就会更清澈。吃过早饭以后,大嫂和大娘们又从家里端出一盆盆的衣服、床单、被单,在小河边的石河埠上清洗。隔河两岸洗衣服的人,边洗衣服边搭讪问候,捶打衣服声、说话声、笑声,使沉静了一晚上的小河热闹起来了。
小河水也是两岸庄稼的灌溉用水,小河边上开着一个个缺口,遇到大雨,田里水多了,打开缺口,田里的水就可以顺着缺口往小河里排。遇到干旱天,在缺口上架上木水车,两人站在水车上不停地踏车,将小河水抽上来,浇灌着干涸的禾苗。多少年来,两岸数千亩农田,到了秋天稻花飘香,沉甸甸的稻穗在秋风里点头微笑。
过去,江南农村几乎不通公路,弯弯曲曲、又矮又窄的田埂是水乡农民行走的主要通道。遇到下雨天,乡村小道更是泥泞难走,因而,穿梭在河港里的各种船只便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罱泥积肥船、运粮船、运送黄沙石子的运输船,还有航船、帐船、摆渡船、生产与居住为一体的渔民小网船,都在小河里穿梭往来。
大清早,站在网船船头上的渔民亮开嗓子“卖鱼喽,卖鱼喽——”不停地吆喝着。小网船靠上岸边的石埠头,乡亲们跟渔民一番讨价还价后,渔民操起网兜往活水船头里网捞起活蹦乱跳的鲫鱼、穿条鱼等过秤后立即成交,也有岸上人用干的桑梗柴、枯毛豆梗来交换鲜鱼。船梢上的小行灶是渔民的炊具,做饭、炒菜都要用到干柴,渔民常用鲜鱼来跟岸上人进行交换,这是一种便利双赢的交换形式。
小河水长年不停地流淌着,河水十分清澈。夏天,下到齐胸深的小河里,能看到水里游来游去的小鱼,有的小鱼还用嘴来咂小腿,感到有些痒痒的。家里烧饭煮粥时用来炖菜的竹蒸笼,每当我拿到小河里清洗时,掉在水里的饭粥屑,常引来小鱼争食,有时在水里把住蒸笼口沿,轻轻往上一提,冷不防还真的能逮到几条偷嘴的小鱼呢!
在小河边长大的年轻人都是游泳、戏水的好把式。每年夏天,在小河里摸螺蛳、河蚌,用大头针弯成钓头,扎上蚯蚓来钓鱼。在小河里游泳、扎猛子,小河成了孩童们的乐园。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小河水变得浑浊了,乡亲们也都用上了自来水,两岸稻田插秧灌水早就用上了电力灌溉,当年抽水的木制水车已无处觅了,小河里也不见了船的踪影。
有一年夏天,我试图再到小河里游泳,当我将双脚跨入河里,在脚底碰到河底烂泥的一瞬间,“呼噜噜”一股污黑的污泥从河底下冒上水面,河里也看不到小鱼和小虾。我也不敢在河里游泳了,立即爬上了岸。只觉得腿上痒痒的,用手一抓,皮肤上立即生出一个个小红疙瘩,我弄不清是被小虫咬了,还是河水的水质原因所致?
今年夏天,我又回到乡下老家,小河还是当年的模样,跟多年前不同的是,小河两岸矗立着一幢幢气派的新别墅,院子里停着小轿车。乡亲们告诉我,现在农村里公路十分通畅,村道连着国道,国道又连通高速公路,即使到吴江、苏州、上海办事,开着小车一会儿就到。于是当年小河里穿梭往来的船只都被淘汰没了踪影。近年来加大对农村河道的整治力度,实行了“河长制”,年年进行河道疏浚和推行“清源活水”,综合整治工程,小河面上哪怕漂浮一小簇浮萍、水草,也有专人打捞干净。
雨后的小河水疾疾地流淌着,河水十分清澈,我又在小河里痛痛快快地游起了泳。这是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后,家乡的小河在环境保护与发展中迎来了机遇,重新焕发了青春。
我深信,家乡那百折不回的小河水,日夜不停地流淌着,伴着家乡人民一定会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2021-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