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笔记 道德经 63章 “无为”的张力

原文: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阅读笔记:

这一章非常值得探讨。

老子既是在讲无为,也是在讲有为。

有为和无为,究竟是怎样的关系?

在无为中展开有为,这是我的理解。

也有人提出"无为为体,有为为用",这句话还是很抽象。

还可以提出一对概念,理想与现实。

辛意云老师说,要先学"无为",先让自己空,然后再去有为,基于"无为"的"有为"会带来不一样的化学反应。

人不能先有为,犹如人先扎进了现实,就很难再超脱,可能一辈子都学不会"无为"。

中华书局版在这一章的注解里,提到了"人的张力",我很喜欢这个说法,其实老子整本书,都在展示一种大宇宙观下人的张力,心的宽度,生命的宽度。

我想讲我自己的例子。

在接受了老子"无为"的很多言论之后,我反而开始做很多事,开始想"有为"了,当了这么多年全职妈妈,我以为我丧失了做事情的能力以及愿望,毕竟很多人都在描述温水煮青蛙,我目前也不需要承担挣钱养家的社会压力,如果愿意,我真的是可以躺平带娃。

于是,我就在思考,我的这股很想做事的冲动,究竟从哪里来?

事实上,恰恰是老子的"无为",启发了我现实生活中的有为",怎么说呢?

在没有清楚无为之前,我的行动力受阻,主要是两点:第一、不自信,第二、对结果患得患失。

现在为什么不呢?

因为一种"无为"的思路,帮我消除了顾虑和目的性,以及对他人反应的期待与揣摩,只为回到自己的初心。

其实我还是我,转变在哪里?是在内心,一种带着"无为"的念头展开的想法,突然就可以轻松开始了,而且内心感觉好自在充实。

无为不是全无目的,我有我的目的,我当然希望有反馈,希望有更多互动,以此验证自己的想法和经验,是不是有更大的使用范围和空间,是不是能帮到一些父母,是不是能给更多人提供一些解决现实问题的困惑,我的“无为”大概体现在:我有我的觉不为的部分,不为营销,不为刷量,也不为迎合,只说我自己认为对的内容,不利用别人的焦虑和信任,不为谋取利益而"运营",我很不喜欢"运营"这个词,所以,我很没有商业头脑,这是我改变不了的底色。

这也并非一种清高,而是认识到自我的局限性,只要真实做自己。

暑期开始给几个孩子讲课,我一度觉得自己是不够资格的,但后来我发现,我不是跟人拼知识面啊,我最难能可贵的,恰恰是我不够渊博,所以我愿意让度空间和自由表达给孩子,因为我的不够,所以我的影响力不足以淹没她们,于是也就是开始真诚地按照自己的思路来讲。

我一度写了很长时间的公众号,最近开始尝试短视频好,短视频一直是我排斥的内容,我的手机至今也没有下载抖音快手,现在为什么要做,原因有两个:

一、我只是为了分享我的所得,一切都可以为我所用,哪里受众多,就去哪里,举一个自大一些的比喻,佛陀讲经会挑选地方吗?

二、操作是为了欣赏,在自己制作短视频的过程中,收获好大,首先,要克服很多心理障碍,比如如何一直面对自己这张熟悉又陌生的脸,如何面对屏幕想象自己面对的是真正人的面孔,每天要穿不一样的衣服.

还有,一个话题究竟要如何深入浅出地表达,这跟写文章大大不同,写一篇文章可以战线很长,可短视频最大的特点就是短,短就一定代表不精良吗?我曾经是这么认为的,直到自己尝试,最迟一个问题按照平常固有表达模式,大概要7-8分钟,当你决定权录第二遍的时候,发现可以少一分钟,于是努力再精炼,可以5分钟,在编辑字幕和回听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平常说的话,自认为已经比较逻辑清楚了,实际上还是有很多可删减的内容。过程中,我最大的收获在于,我居然能自我修正,如此自然地,平和地,修正自己,因为我是在做事,没有更多关于自己的小我,我发现这其实是一种如何更好接受自己的修炼.

因为我要讲跟育儿相关的一系列,所以,当我将日常的一些案例重新整理讲述出来的时候,第一个被教育的人,其实是我自己,大家不妨试验一下,你自己头脑里闪过的念头,拿笔写下来,感受会不一样,从你嘴巴里非常正式地讲出来,更不一样,这是不同的自我教育,那第一种闪过的念头,其实是相对微弱的一种,很可能一闪而过而不需要我们付太多责任,人心里的念头其实比灰尘还多,但因为别人不知道,便多半也很灰尘一样隐身了.只有当你写或说出来,这个就好像是一个公告一般,你需要重新审视一下自己,是否真的有做到。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可以很有自信地告诉自己:

我想短视频这件事,我大概又可以做好几年,就如当初开的公众号一样,很长时间都属于发表作品数量多于读者数量的,但并不影响我做这件事的坚持和热情。

总结来说:

无为跟有为,是相辅相成的。

无为给我们带来一种心理松绑,放下期待,放下小我和功利,它必须是符合你真实意愿和性情的,是一种最高指引,也是你有为中就能获得的奖赏。

有为帮你实现无为,无为是做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一个人只有在有为的事件中,才能真正体会到"无为"的价值感,这是我的体会。

难事作于易,大事作于细,这句话好理解,最难是开始,开始了就会有路在前方。我做第一期课件的时候,并不知道第二期课件做什么,但是在讲述第一期的过程中,发现第二期已经产生了,正如短视频的内容也是一样,每讲完一个,就发现接下来又有好几个需要展开,所谓的持续产出,不是一个静止时间里产出所有东西,而是在过程中不断有调整和创造。

所以,这句话,非常适合一些事情想了很久却没敢开始的小伙伴,不妨从最简单的开始。

圣人不为大,故终为大,犹难之,故无难。前者在说谦卑,后者在说谨慎,一个人只要谦卑地谨慎地做事,就能走得远。

回到首句“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读起来非常温暖人心,也激励人心,很多事,很多体验,都是一种幽微的心灵体验,自己知道就好,自己要学会馈赠自己,学会给自己甜头,学会嘉奖自己,人生就容易许多,做事也会变得容易。

"大小多少",两组反义词放在一起,中间没有任何多余的间隔,本身字的组合就是在给我们展示:这些人为概念的区分,其实都是一回事,都是一体的多面,它们可以是彼此的替身.

"报怨以德",很容易想起孔子说的"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现在看来,这并非两种相冲突的观念,而是他们在讲不一样的内容,孔子注重人与人的关系,社会秩序,伦理道德,所以孔子不会打破伦常,他维持秩序,守护正义公平,老子不是在讲人和人的关系,至少不是普通人之间的关系,老子全篇都在讲统治者与人民的关系,那么,统治者"报怨以德",正是要“以德治天下",天下人报怨,那统治者应该反躬自省,肯定是有那些措施不对了,所以要回到符合德的治理上来,唯有如此,社会才能回到常态。

读到这一章的你,不妨好好思考一下:

我们究竟该如何做事?

我们每个人生命的张力,究竟藏在哪里?

你有哪些时刻体会到自己是在“无为”地““有为”?

(0)

相关推荐

  • 李老子实乃天下之至狂

    原本并不想写文章,但碰到一位颇有意思之人,因此夜晚时分忽然想写篇短文. 这位仁兄对老子道德经倒背如流,他说:老子是上下五千年来最虚怀若谷之人,最低下谦和之人... 仁兄搞错了,实际上李老子乃天下之至狂 ...

  • 道德经第三章——圣人之治

    老子第三章,是一张赤裸裸的写给统治者的治人之术,愚人之术,看着让人不爽,但细细思来,实际上是不是这样呢? 先贴下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 ...

  • 阅读笔记 道德经 38章 上德、仁德与福德

    原文3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无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仍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 ...

  • 阅读笔记 道德经 61-62章

    61章原文: 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 天下之交也,牝恒以静胜牡. 为其静也,故宜为下也. 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于大邦: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 ...

  • 阅读笔记 道德经 64章 慎终如始 则无败事

    63章温习: 无为是一个非常美的概念和状态,补充这两天读到的孟子和庄子两小篇,大家借此感受一下老子作为众经之首的影响力. 篇1:孟子公孙丑上篇 孟子讲述人应该如何养浩然之气,有这样一句话:" ...

  • 阅读笔记 道德经65-67章 老子的三宝

    65章: [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①: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②.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①贼 ...

  • 阅读笔记 道德经 71-73章 天网恢恢 疏而不失

    71章原文: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是以圣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也,是以不病. 笔记内容: 尚,也写作"上",知道自己不知道,明白自己有盲区,这个就是好的,值得提倡的,也可以理 ...

  • 阅读笔记 道德经 74-75章 无以生为者

    74 原文: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畏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zhuo) ,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笔记]: 从本章内容,我们 ...

  • 阅读笔记 道德经 76-79章 射箭的若干道理

    76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曰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78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

  • 阅读笔记 道德经 79-81章(完结) 圣人不积 大道无心

    [79章:大道无心]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以责于人.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夫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笔记: 调节大怨,必然留有余怨,因为是强和,怎么可以算作善呢?与人和解, ...

  • 阅读笔记 道德经 第29章 去甚 去奢 去泰

    原文: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英文翻译: If anyone shou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