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登鹳雀楼》,凭什么让王之涣跑赢时间?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这首唐诗可以说家喻户晓,许多孩子上幼儿园时就能背得滚瓜烂熟。你看这首诗,没用一个生僻字,却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多么壮丽的画面:太阳渐渐落山了,九曲黄河一路奔腾入海,而这么壮阔的黄昏美景,全是因为诗人站在了高高的鹳雀楼上,当然了,要想看得更远,还得再登上一层楼噢!

这首唐诗可以说家喻户晓,许多孩子上幼儿园时就能背得滚瓜烂熟。你看这首诗,没用一个生僻字,却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多么壮丽的画面:太阳渐渐落山了,九曲黄河一路奔腾入海,而这么壮阔的黄昏美景,全是因为诗人站在了高高的鹳雀楼上,当然了,要想看得更远,还得再登上一层楼噢!

王之涣这首看似很随意就写出来的诗,其实还真没那么简单。短短的二十个字,气势全写出来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对仗工整,动静结合,更主要的是后面这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给人们带来无尽遐想。现在我们常说站得高,望得远,视野要打开,学习要进步,怎么办?就得“更上一层楼”啊,一千多年前,王之涣就已经说得很明白了!

话说这首《登鹳雀楼》刚刚问世,人们都觉得它朗朗上口,意境开阔,马上就传诵开了,可传诵归传诵,却有很多人不知道作者是谁。唐朝是一个特别重视诗文的时代,谁的诗歌写得好,谁没准就能做个大官,据说当时的女皇帝武则天读到这首诗之后,也是爱不释手,过目不忘,于是她就问身边一个叫李峤的大臣:“这首诗写这么好,是哪位才子写的啊,朕要好好封赏他!”这李峤也会写诗,一听皇帝问起他了,他就有了私心,当即回答说是自己的好友朱佐日写的。武则天马上让李峤把朱佐日召来,赏给了他彩绸百匹,并赐封了他一个御史的官衔,以示对天下才子的嘉奖。

自己写的诗就这么让人冒名顶替了,王之涣哪里知道?他还是没人器重,日子过得甚至都穷困潦倒了。但这不妨碍他在民间的扬名立万,据说自从他写了这首《登鹳雀楼》之后,简直就像给鹳雀楼做了个大广告,来这里的游人天天爆满,在这些游人中,有好多都是文人。尽管王之涣已经把鹳雀楼都写绝了,但他们还是不服气,想和这位高手过过招,如河东才子畅当曾写过“迥临飞鸟上,高出尘世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登鹳雀楼》)大历十才子之一耿潍曾写过 “久客心常醉,高楼日渐低。黄河经海内,华岳镇关西。去远千帆小,来迟独鸟迷。终年不得意,空觉负东溪。”(《登鹳雀楼》)晚唐诗人司马札曾写过“楼中见千里,楼影入通津。烟树遥分陕,山河曲向秦。兴亡留白日,今古共红尘。鹳雀飞何处,城隅草自春。”(《登河中鹳雀楼》),整个鹳雀楼简直成了唐代才子们的赛诗楼,但无论哪个诗人的诗,都难以超越王之涣这首千古绝唱,你说,一个诗人做到这个份上,做不做官又如何?

如今,我们依然能看到高高矗立在黄河岸边的鹳雀楼,当然,它已不是当年诗中的建筑,那座存在于王之涣诗中的鹳雀楼早在元朝初年就毁于了战火。现在这座楼是2001年山西永济市根据史料,在其旧址附近恢复重建的。但我想,无论新楼也好旧楼也罢,谁登上鹳雀楼,都会脱口而出地背诵出那首千古佳作“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人王之涣,跑赢了历史,跑赢了时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