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神经元病的早期症状都有哪些?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运动神经元病早期最主要的症状是运动系统的无力,它比较经典的表现是手部的小肌肉无力,同时伴有肌肉萎缩,患者第一骨间肌或者大小鱼际肌萎缩,这种无力逐渐地向其他肢体扩散。进行性延髓麻痹的患者早期症状可能只表现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即说话不清楚、鼻音重,还有口腔分泌物比较多;连枷臂综合征的患者表现为双上肢的近端对称性无力,患者近端上抬、上举都比较困难。此外,运动神经元病比较常见的早期症状是肉跳,如果患者还合并有无力、肌肉萎缩,要引起警觉,可能是运动神经元病的早期表现。
运动神经元病症状:运动神经元病首发症状75%的病人在四肢,而25%表现为球部症状。最早表现的症状为一个肢体的非对称性无力,或构音不清,上肢发病者多从肩部无力开始,有时在轻微的局部损伤后发现远端无力常较明显,表现为持物无力,大约35%的患者首先在上肢,大约40%的患者从脊髓腰段开始,这些病人由于单侧足下垂跛行或由于无力难以站立。疲劳不是特征性的早期所见但肌肉痛性痉挛是常见的,而且多在受累及的下肢近远端肌肉。肌肉跳动可能引起患者重视,而且有时肌肉跳动早于无力和肌肉萎缩几个月之久。随着病程的发展,几乎所有四肢起病的患者都出现球部症状,无力会进一步加重,而肌肉跳动会变得不明显。相反地,以球部症状发病者最后也出现四肢症状。
1、下运动神经元
常常出现在多于30岁左右发病。对于运动神经元病的初期症状则表现在颅神经损害,舌肌萎缩,伴有抖动,以后腭、咽、喉肌,咀嚼肌等也会慢慢出现无力,导致病人构音不清,吞咽困难,咀嚼无力等。如果出现病变往往会危害脊髓前角者,称为进行性脊骨萎缩症,也因它常常出现在成年人身边,所有也称成年型脊肌萎缩症;也会出现在婴儿期或少年期出现,被称为婴儿型和少年型脊肌萎缩症;倘病变主要危害延髓肌者就称为进行性延髓麻痹或进行性球麻痹。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2、上运动神经元型
现象表现为肢体无力、发紧、动作不灵。由于病变通常先危害下胸髓的皮质脊髓束,所以该病的出现往往会从双下肢起,之后慢慢危害到双上肢,其中下肢最严重。肢体力弱,肌张力增长,走路不稳,出现痉挛性剪刀步态,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如果病变危害双侧皮质脑干,则发觉假性球麻痹病症,表现发音清、吞咽障碍,下颌反射亢进等,有这些症状称原发性侧索硬化症,在临床上不常见,常常处在早成年后,通常进展非常缓慢。
日常护理:
1、若口水多,可给予少量抗组胺药。
2、若痰多,可以给予雾化及化痰药。
3、若出现情绪低落,给予抗抑郁治疗等。
4、多翻身以防止压疮发生。
5、如进食障碍,给予鼻饲或皮胃造瘘。
饮食调理:
1、在能够正常进食时,应采用均衡饮食,吞咽困难时采用高蛋白,高热量饮食以保证营养摄取。
2、对于咀嚼和吞咽困难的患者应改善食谱,进食软食,半流食,少食多餐。对于肢体或颈部无力者,可调整进食姿势和用具。
3、当患者吞咽明显困难,体重下降,脱水或存在呛咳误吸风险时,应尽早行经皮内镜胃造瘘术,可以保证营养摄取,稳定体重,延长生存期。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MND目前无论在发病机制还是治疗上均无突破性进展。从文献报道来看,中医治疗在延缓疾病进程、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确实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总结各医家经验,各型MND皆以脾肾亏虚为本,以上运动神经元损害为主的PLS兼有肝阴不足,标证以虚风内动为主;以下运动神经元损害为主的SMA以脾虚为最主要病机,以痰湿为其标证 ;兼有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ALS则同时兼有痰瘀、内风等标实:而以延髓神经核损害为主的PBP则未有较为统一的辨证分型。高氏认为,对于运动神经元病病机的研究,应借助于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寻找其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并初步揭示其中医病理机制;加强病证结合理论的研究,有助于揭示证候在不同分型中的不同机制,从而丰富中医证候本质的研究;并探讨运动神经元病不同临床分型中医证侯的规范化诊断标准。MND迄今 尚无公认可显著改善症状、逆转病程的有效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