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没钱惹的祸
洋人到了日本之后,发现了一件让他们惊异的事。宗泽亚在《明治维新的国度》里写到,“幕末日本民众的识字率达到 60-70%,而当时的欧洲民众识字率仅20-60%,法国甚至未满10%。日本教育普及程度之高,令发达的西洋诸国惊叹不已”(本图为明治8年一所小学的师生)
然,从幕府手里夺回权力的天皇并不满足于此。因为识字率高仅指能读“故事会”和“知音”之类通俗文学的人多,但一个国家要腾飞,还得有大量受过系统教育的人才。本图为明治初期一所学校。校门上“三岛黌(音:洪;义: 学校)”三字是朝廷重臣三条实美所题。
明治四年(1871),文部省设立,1872年,学制公布……明治政府的重要任务,就是提高小学的入学率。因为这是最基础的。(这是当时一所学校)
但进展却总是不如人意。(本图为当年的课本)
按宗泽亚书中所写,尽管到了1900年,明治政府用甲午战争中清朝的赔款,“对全国入校小学生实施学费全额免除制度”,却并未增加多少贫困家庭的子女的入学率。(本图为明治末期南材木町小学毕业仪式)
显然,这种举措对占当时很大比重的贫困家庭的父母吸引力并不大,他们并不领情。原因何在?(本图为明治44年一所幼儿园正在上课)
原因其实很简单。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农民的孩子要帮着干农活。他们是家里正正式式的劳动力。他们考上大学的几率有多少?所以,读书,无用啊。但明治政府为增加入学率,甚至“采用威胁强制手段,迫使学龄儿童入学”。
到了大正四年(1915),日本全国小学的入学率,终于超过了90%。从设立文部省到小学入学率90%,花了44年。(本图为大正时期一所学校 本文照片,来源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