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权谋:作为君王“佩剑”的赵云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有两位“名不副实”的人物。一位是“战事未捷身先死”的智圣诸葛亮,一位是虽有“常胜将军”之名,却并没有出奇功业建树的赵云。诸葛亮在刘备去世前的蜀汉前期基本上都是在做类似萧何的后勤工作,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及至夷陵败后,蜀汉精锐尽失,国力衰微。即使诸葛丞相鞠躬尽瘁,也难有回天之力。最后,命丧五丈原,空留遗憾,长使英雄泪满襟。
常山赵子龙
至于赵云在蜀汉的遗憾在于虽有常胜将军之名,却没有关云长威震华夏之功。尽管也有诸葛孔明的智谋、远见,却也没有丞相指挥若定的机会和潇洒。赵云终其一生犹如刘备的一把佩剑,主要事务在于围着刘备的老婆、孩子转悠,以至于有人怀疑五虎上将的赵云不过就是就是刘皇叔的贴身护卫而已。有人提出在成都的武侯祠内,赵云穿的是文官服饰,可见武功确实一般。甚至有索隐者怀疑赵云本来就是一个女同志,据说刘备还曾讨论过赵云的名分问题。
护卫幼主
小说也许可以演绎,但是历史不容颠覆。赵云非但武略超群,在政治谋略方面也堪称远见卓识,在真实的三国历史中也曾多次为蜀汉,开疆拓土,独当一面。只不过三国演义小说文本过多地渲染了赵云与刘备的私人关系,以及其与刘备相处时的一些细节,以至于后世的读者们误认为赵云之于蜀汉的主要工作就是打理刘备的内务而已。
五虎将
首先是赵云的武功在小说的描述中并不输于关羽、张飞。小数文本描述张飞多次与魏国五子良将之一的张郃交战,二人不分伯仲。汉水之战中,老将黄忠被徐晃、张郃杀得看看要败,是赵云及时赶到,杀退二将,救得黄忠。可见赵云能同够时战胜徐晃、张郃二将,武功不在张飞之下。至于赵云与关羽武功的高低,二人虽未正面交锋,但也可以通过与其他人的战绩推导得出。长沙之战,关羽三战黄忠,并未取得压倒性优势。如果不是黄忠战马失误,关公并无完胜黄忠的把握。结合汉水之战,赵云单独击退战败黄忠的徐晃、张郃,可见赵云的武功即使没有超越关羽,至少不在关公之下。民间传说“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也许不是虚言。
子龙一身都是胆
战术谋略方面,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全线败退,只有赵云所部能够基本没有损失的回归本部。汉水之战,赵云救得老将黄忠回营。其后,又导演空城计,嚇退曹军官兵。次日刘备到赵云兵营察看战斗之处,赞叹“子龙一身都是胆也!”于是设宴欢庆直到黄昏,军中称呼赵云为“虎威将军”。在政治谋略方面,赵云曾多次劝戒刘备。平定益州,有人主张将成都城中房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给诸将。赵云建议刘备“益州的百姓,刚刚遭遇战祸,现在应该将田宅房产归还给百姓,先让他们安居乐业,然后可以使他们服兵役、纳户税,这样也能得到益州的民心。”章武元年刘备称帝伐吴,赵云劝戒“国贼是曹操,并不是孙权,不该放置曹魏,反而先打东吴。”刘备不纳,随有猇亭之败,埋下蜀汉亡国的祸根。
刘备摔孩子
赵云之于蜀汉,虽然也曾独当一面,但更多的是直接服务于刘备的家事。赵云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在家事方面,赵云对于刘备,乃至于蜀汉的贡献则显得有为重要,赵云曾经三扶幼主。长坂坡前,赵云纵横曹军,保幼年刘禅安全,甚至留下了“刘备摔孩子”的佳话。刘备西征,又是赵云将军拦江救阿斗,保住了蜀汉传承的血脉。白帝城刘备托孤,刘备密令赵云看护刘禅,以防不测。至于刘备在东吴招亲时的安危,刘备更是将自己的身家性命托于赵云。
君王之剑
应该说赵云与刘备是少有的肝胆相照的君臣。后世人总是质疑刘备为什么没有把荆州托付赵云。如赵云的文武之资,断不至于让东吴有可乘之机。也许如人们猜测的那样,刘备还没有象相信关羽那样信任赵云,因为他毕竟不是桃园结义的原始班底。也许刘备身边,尤其是个人生活方面,确实离不开这样一位文武全能,能够刚柔兼济的将军。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