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应用案例集之苏州协同
专辑简介
截至2021年8月下旬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已上线150余家,标识注册总量超370亿,接入企业节点近24000家。
泰尔英福作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的承建单位,收集并整理了标识应用案例,供产业各界参考。
本期展示案例来自苏州协同创新智能制造装备有限公司。
No.
01
供应链协同管理案例
标识解析技术提升企业的供应链协同管理能力,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产品信息交换提供统一标准和信息关联手段。
供应链协同管理案例示意图
以医药行业为例,企业长期面临的痛点和难点主要有:
(1)药品生产包装、仓储、物流等信息系统相互独立,自动化、智能化手段有待进一步提升;
(2)药品供应链环节冗长,药品销售规范不透明,精准营销待加强;
(3)药品种类繁多,经营方式多样,药品安全事件频发,严重威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4)业务系统各自为战,形成数据孤岛。
(5)业务系统不完善,自动化程度不高。
以上问题导致传统药品追溯缺乏统一标准和信息关联手段,影响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产品信息交换与共享数据孤岛普遍存在,难以满足更加复杂的企业管理需求。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接入,通过赋予产品唯一标识精准记录产品全环节信息,通过解析系统将跨主体信息互通,实现产品智能化生产和供应链环节的追溯,创新后市场应用模式,建立全产业链的协同为企业带来增值效果。
目前苏州协同应用标识解析技术建立了面向药品行业的供应链协同管理系统,通过对产品、产品批次,以及自定义产品模板等功能,建立药品标识数据模板,自定义标识属性,完成药品的批量赋码及标识下载、打印等功能,基于标识解析体系,实现药品生产、仓储、运输、销售流程等供应链多环节的后台业务数据交互共享,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药品防伪追溯、药品物流管理、药品防串货管理、药品溯源管理、消费者数据库、电子质保等多个功能模块,为药品行业产业链协同管理建立了完善的应用生态体系。
随着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技术的应用,建立了药品追溯的统一标准,打造了企业业务数据关联机制和数据交互链路,实现防伪预警和串货预警,经销商库存优化管理,经销商销售排名可视化,原材料商、制造商、经销商、物流运输及药品零售等各个环节的业务信息统计,如原材料的订单数量统计,制造商的产线数量、药品品类、批次数量及药品数量统计,经销商的药品入库数量、出库数量及退货数量统计,物流运输信息的实时在线监管,以及药品零售环节所接入的药店数量和医院数量统计。
No.
02
设备远程运维案例
主动标识载体技术提升模具行业智能化工厂生产协同与智能决策能力。
基于主动标识的设备远程运维案例示意图
苏州协同制造互联可视化大数据平台
模具行业在模具加工生产的过程中,常因无法实时反馈可标识设备状态数据,企业对生产设备的状态信息获取难,无法有效掌握设备动态,常因未能及时有效的依据工单数量和设备状况协调产线而导致生产周期加长,存在高时间成本、低生产效率的情况,导致企业生产效率提升难、生产制造协同难的现状。
基于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利用主动标识载体可嵌入设备内部、承载工业互联网标识编码,并具备通信连接的能力,可主动与标识解析体系和应用平台连接。实现设备标识信息嵌入式的有效绑定、设备实时状态数据的主动上传,使企业对产线设备状态的实时掌控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同时为设备远程运维提供完整准确实时的数据。
随着5G通信技术的在工业互联网中的推广应用,为主动标识载体的主动通信能力带来了质的提升,通过标识注册为设备和主动标识载体进行标识赋码,绑定生产设备与主动标识载体,串联标识设备的标识数据,实时掌控设备的实时状态信息,给出有效的智能决策。
高效指导设备维护、生产协同,快速推动企业的决策速度和执行能力,有效的生产设备预防性维护提升了设备6%的开机率,以及5%的设备运行效率;高效的生产协同决策和执行效率,依托标识解析体系,同时也提升了工厂、仓库之间的柔性调配,物料、人员、生产等各环节的调度效率,使批次产品生产的周期缩短8天以上,订单交付效率提升约10%,在模具制造行业产能提升、设备维护效率提升的同时,通过从产业链层面实现模具全制造流程的智能决策,使得企业整体生产协同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设备维护的成本得以降低。
以模具行业生产企业为例,通过主动标识载体技术的落实应用,实现了设备标识注册量增长100%,标识解析量增长150%,有效的生产设备预防性维护提升了设备6%的开机率,以及5%的设备运行效率,订单交付效率提升约10%,企业年均降本可达300万元以上,生产效率提升5%以上。
No.
03
银行业标识应用案例
标识解析技术提升银行对贷款企业的运营监管能力,为银行全流程在线智能化审批和放款服务提供数据监测支持。
金融行业标识案例示意图
长期以来,银行业面临以下困惑:
1、对小微企业贷款支持操作难度大:国家部委多次强调加强银行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支持,但在实际运行中,中小微企业普遍存在信用等级偏低,抵押物不足等问题,给银行贷前审核及贷后监管带来挑战。同时,在开展小微业务过程中,既要坚持资产质量就是生命线,通过小额、高频、分散等风险管控策略来管理小微贷款,还要考虑通过科技手段,使小微客户获取贷款更加便捷。
2、缺乏有效的贷后管理手段:由于贷后管理有着流程长、内容多、差异性强等特点,客观上加大了银行工作的难度。银行贷后管理中存在的较为普遍问题是缺乏有效的管理工具、信息不对称、无法及时获知企业运营真实信息。客户的经营财务状况是不断变化的,可能在审批授信时客户经营财务状况良好,但之后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客户的经营财务状况在短时间内发生了较大的不利变化。目前银行的贷后监控大部分来源是人为的监控,很多都是客户经理根据查访的信息来进行监控,信息来源有限,监控的内容有限,很难及时发现客户的经营异动。监控是信贷管理的最终环节,对于确保银行贷款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运用标识解析及相关互联网技术,对贷款客户的终端设备、物料、产品等一物一码科学管理,采集相关数据,将数据实时传送到云平台,在云端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实时告知贷款方此时在管控范围内的数据情况,并将情况告知银行监管人员。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平台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