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一数台州人要做多少“月节”

戴相尚

过节日,我们村的老人叫“做月节”。具体到某个节日,如元宵节,叫做十四;清明节,叫做清明;中元节,叫做七月半;中秋节,叫做八月十六;冬至,则叫做冬至。

做,方言,过的意思。节,即节日。所谓的月节,传统节日中,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正月有春节和元宵,二月有二月二,三月有清明,四月四月八日(沐佛节)和疰夏(立夏),五月有端午,六月有六月六,七月有七夕和七月半,八月有中秋,九月有重阳,十月有十月初一,十一月有冬至,十二月则有腊八、小年和除夕。

这些节日中,有些是不太重视的,如二月二、七夕、中秋和腊八,我们村基本上没什么仪式和食俗,而其他几个节日,基本上都很重视。

节日的主要内容在于节日习俗。

以祭拜祖先的名义

除夕、清明、七月半和冬至的习俗以祭拜祖先为主,我们村称之为“三个半鬼节”。鬼者,归也,认为是死去人的灵魂。传统观念认为,人死如归,人死后的一切对照人间生活。人要生活,鬼也要生活,人间一年,阴间一天;人要吃饭,鬼也要吃饭。于是,清明、七月半、除夕三个节日便成了鬼的三餐,而冬至,则是未亡人给祖先的“点心”。四个鬼节的祭祖方式亦有不同,除夕和冬至为家祭,在家里祭祀一下;清明则要到先祖墓地上坟,为墓祭;而七月半则是群祭,除了在家祭外,还要到野外荒地上祭祀,原来除了祭自己的祖先外,还要祭祀一下无下代人的孤魂野鬼,以免其饥饿而伤人。

有“望老丈人”的习俗

四月八日传说为牛生日。这一天,耕牛的待遇是高规格的,除了不用劳作外,还可以吃到乌饭糢糍和鸡蛋。究其因,是因为过了这一天,就要进入农忙,到了耕牛大显身手之时,在干活前为家中的宝贝“补补身子”,以免累坏。

疰夏(立夏)的习俗主要是称人,另有带鸡蛋络的习俗。

端午习俗很多,以喷雄黄酒、吃雄黄酒、悬菖蒲剑和艾在大门为主。在我们家乡,这一天还有“望老丈人”的习俗,每到这一天,出嫁的女儿便会拎着大包小包,带着小孩子回家看望老人。

过年从“小年”开始

据说七夕是天上牛郎、织女相会之日,说这一天人们躲在葡萄架下,能听到两人在鹊桥相会时的窃窃私语。记得儿时,我们便数着指着等着这一天,但我们村没人种葡萄,也就找不到葡萄架。怎么办?有人说,在南瓜架下也能听到,于是找到南瓜地,但没有架,便卧倒听。却怎么也听不到。然这一天,大人们的节日气氛不浓。

至于过年,是从“小年”开始的。直到现在,“小年”的时间还有人争论,有人说是腊月廿三,有人说是廿四。其实都对。古人过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之说,即官家过小年为腊月二十三,老百姓为二十四,至于“船”,主要是指生活在海边和洞庭湖边上的船民,他们则更晚一天过小年。我们村过小年是廿四,主要是举行“谢年”仪式。跟祭祀不同的是,祭祀对象换成了“天地爷爷”,而且祭祀时用到的八仙桌摆放方式也不同,其桌面横缝要与堂前平行,俗语叫“横天竖地”,天地是神,鬼为人归是地。谢年的目的,是感谢上天一年来对本家的眷顾,并管顾来年再有好运。

谢了年,便进入了紧张的过年状态。几乎所有人都放下手中的活,开始酝酿如何过好这个年。

值得一说的是十月初一。这一天,是我们村的“老爷寿日”,即村里老爷殿老爷诞辰日。老爷殿即村里的庙,老爷叫白鹤大帝。近年来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才知道白鹤大帝信俗在我们台州很普遍。至今存疑的是,每个庙宇所供奉的白鹤大帝,其寿日时间很不统一,如永丰更楼的白鹤大帝寿日是八月十八;邻村某村是九月初九。而我们村则为十月初一。我曾调查过这个时间点,老人说,以开光这一天为主,哪天开光,哪一天就是寿日时间。老爷寿日的时间点和习俗有一定考证价值,不是放在寿日当天,而是在寿日前一个晚上。故,每年的十月初一前一天(九月三十或廿九),我们村便倾村而出,善男信女更是携带香烛前往老爷殿。这一晚,基本上是通宵的。子时时分尚有“点心”——豆腐粥。老爷殿内则钟磐齐鸣,以一家或几家为单位,分别进行祭拜,尔后“打小食”——祭拜者以“堂”为单位,每堂祭拜后,拿出准备好的零食或其他物件,所有参与者包括看热闹者人手一份。这个节日,是属于我们村的。

节日的另一项是“吃”

节日的另一个内容是“吃”。

老话有言:“赚一千,撑一万,三十夜晚上吃厨饭”。很明显地体现了人们对除夕食俗的重视。或许,旧时老家姓因为生活的艰辛,平时不能好好地填饱肚子,故对节日的食俗特别珍惜。也正因为如此,才催生出了许多具有地域性的节日食俗。

元宵的糟羹、清明的菁团、重阳的重阳糕、冬至的擂圆,都是节日文化的积淀深厚,每一种味道都是一份乡情,每一道工序都是一种传承,传承的是最地道的台州味道。名称中的团、圆、高(糕),则浓缩着我们祖先对家庭的希冀。

还有就是麦油脂,是台州独有的节日食俗。初,先祖们把祭祀后的菜肴用摊好的粉皮一裹,便成了风味小吃,后经一代一代的传承,不但有了富有诗意的名称,还成了和合文化中食俗的代表。

不止这些,四月八日的乌饭糢糍、疰夏的姜汁、端午的粽、六月六的馒头、中秋的糖霜饼,还有过年时的炒米糖、蕃莳金爪等等,无不是旧时我们所企盼的……

又有老话:“贪嘴老公望市日,贪嘴老婆望节日”“掼犁掼耙望疰夏”。说的正是节日食俗的丰富。记得儿时的我们,每天在数着日子盼过年。过年,正是民间最大的节日,也是各种小吃最丰盛的时间点。只有在过年时,家中的各种小吃,任由我们大快朵颐。

而作为家庭主妇,节日中的一切,均要她们去慢慢地做。显然比平时忙得多了。也难怪,便把过节叫做“做月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