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溪在上海演《四杰村》的前前后后

《梨园那人那事》 苏海坡主编

1937年夏,尚小云先生应邀率重庆社的全部精锐去上海演出。我们十多个还未见过上海观众的青年人,如袁世海、宋遇春、阎世善以及张世桐等,个个摩拳擦掌,争取当“红角儿”。当尚先生把头三天的节目单一宣布,我顿时傻了眼——第一天的打炮节目,竟是大出意外的翻打武戏《四杰村》。

《四杰村》是一出展示翻跟头和武打——三节棍、梢子棍、大杆子、九节鞭等对打功夫的武戏。我自知翻跟头非我所长;论武打,我有一套双斧破单刀和两杆长枪的群打,还颇有特色。而把源于上海的这类武打演给上海观众看,会丢人出丑的。于是,要求尚先生给我换下这个节目。卓见不凡的尚先生了解我的心思后,便鼓励我说:“小伙子,这个节目是我专为你安排的打炮节目,跟所有北京武生去上海演出的节目都不一样。叔比你看得准,放心大胆地演吧,保你没错。”事已如此,只好硬着头皮干吧,但我心里实在没底,总是惴惴不安。

我在到达上海的当天,便和“左膀右臂”张小杰、张世桐去摸“行情”,到天蟾舞台看连台本戏《大红袍》。李桂春前辈主演海瑞,正在变声的李少春与上海著名武生高雪樵,分别扮演两个保护海瑞的武侠——名叫万人杰之类人物。这出戏的武打部分精彩之极,论翻、论打、论出手都精彩得使我目瞪口呆。原本就胆怯的我,连吃惊带着凉,由此还发烧病倒了一天。

到了打炮这一天,黄金大戏院里里外外都像节日那样热闹。大门外那霓虹灯管组成的大小不等的演员名字与“客满”二字辉煌耀眼,灿烂多彩。各界人士所赠送的香馥馥五光十色大花篮,从大门口像两条长龙沿着墙边甬道向里延伸,一直排到舞台两侧堆成两座小花山,并有部分银盾、银瓶和银鼎(多是镀银的)杂陈其间;观众席周围墙壁上,则挂满了“技艺高超”之类赞美词句的横幅,几乎都是送给尚先生和戏院老板寄予厚望、广为人知的老生周啸天的。以上有些风俗已成为演出逸事,我借此多述几句,或可供了解今昔的习俗有何不同。

这头天打炮的节目,大轴是尚先生和周啸天演的《四郎探母》,压轴是我上演的《四杰村》。按照过去大都市看戏的习惯,大轴戏主演未登场,前几排席位是少有观众的。这次可能巧合尚先生之言,上海观众因好奇早早就光临了;刚在黄金大戏院演出胜利结束的马连良先生,关心后辈,也提前坐到包厢席上;后台两侧也都被上海同行站满了。他们要看看张德俊之子能否和父亲当年一样以翻、打称雄舞台。 我扮演的余千出场了,亮相时得到观众礼节性的“碰头”掌声,虽然不多,但也使我紧张的心情稍稍有所稳定。当我台词念到“余千前往”,配合一个弹踢大带、随用右手抄住随向前进的动作。这个动作很别致,我做得又熟练、干净。台下观众居然有几位喝彩,还有很多啧啧称赞的。我这一试探性的动作得到如此反应,心里又随之稳定一些。这场“回庙报信”的戏很顺利地过去了,接下来便是余千的第二场——“响边”表演。 按照一般的“响边”程式,我出场后斜线走向台口,再退回出场亮相处,然后再次斜线向前跨右腿、踢左腿,通过“立体云手”,配合“挫步”、“垫步”,左腿斜向上抬,随锣鼓仅小腿回收,便是一个“金鸡独立”的亮相。那掌声、喝彩声竟然像霹雳般响彻全场,观众席上好一阵骚动啊!我好像吃了定心丸,顿时把心就稳定下来。经验告诉自己上海观众很喜欢我这种利索、脱俗艺术风格,往下便好演了。接着,我到台口处,在换式中拧了一个轻快、优美、落地无声的“旋子”,反应同前。续上武丑冯洪之后,我在他翻跌落地滚动中,一个又高又响的“飞脚”从他身上跃了过去,又一次博得有增不减的热烈掌声。到下场前,有组卖弄腰腿的技巧:我先搬单腿独立的“朝天蹬”;撤手之后,左腿仍紧贴左耳高抬不动然后变仰身“射雁”,继变俯身“探海”,再变拧身“望月”(以上均是一腿独立、另一腿高抬的技巧名称);最后亮相收式又斜踢大带,变换个下场姿势……观众们热烈的掌声、喝彩声从我搬“朝天蹬”开始,每变换一次姿势便有一阵雷鸣般的效果,后来连成一片,到我进人后台这热烈气氛还持续了一段时间。这场“响边”演得如此轰动,以后的戏怎么演怎么对了,只要自己不趴在舞台上就是胜券在握了。 余千第三场戏是“过浮桥”,应该要大翻跟头的——我扬长避短,连一个大跟头也没翻,出场时是“飞天十响”;“过浮桥”下场时,我采用串“飞脚”,连串“扫腿”挂“旋子”,单腿落地,连续快速旋转。这组技巧出奇制胜。第四场“哑边”,我有50个轻快出众的“旋子”保底,“越墙而过”时,我一个“飞脚”越过两张并排的桌子,这在当时还是罕有的技巧。此后在武打中一般武生均使用双刀,唯我创用双斧对打、群打,自是独树一帜…… 总之,我这出《四杰村》,在上海演得大红大紫,以三牌武生爆出个“大冷门”。

(0)

相关推荐

  • 上海人的黄豆

    "炒,炒,炒,炒黄豆,炒好黄豆翻跟头."这是过去上海弄堂里传唱的一首童谣.孩子们会边唱边做动作,两人面对面,手臂伸出,十指相扣,随着节奏一起左右摇动手臂.当唱完最后一句,一人转身背 ...

  • 怀念京剧老生名家迟世恭先生

        今年(2018年--转载注)是原上海京剧院老生名家迟世恭先生诞辰100周年.今天我们的专题就来和大家一起缅怀这位令人尊敬的老生名家.     迟世恭先生 (1918-1998) 出身于北京一个 ...

  • 滨州洪拳大师的传奇人生(1)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2017年5月中旬,鲁北的滨州大地,柳绿花红,槐香四溢.燕子在孟夏的微风里飞来飞去,几只飞倦了的雏燕落在舒展着黄绿眉眼儿的柳枝上,在轻声地呢喃.白鹭湖 ...

  • 娶初恋女友为妻,于荣光被两个误会困扰几十年

    于荣光 于荣光曾是北京最红的京剧武生,自1982年主演动作影片<木棉袈裟>后,一发而不可收拾,至今已出演了<海市蜃楼><铁马骝><狼毒花><三国& ...

  • 温如华:“龙潭”之中有“鲍、骆”

    温如华艺事感知录(69) 1957年的北京,自马.谭.张.裘几位大师级主演合并为,以生.旦.净为主的大型剧团之后,强强联合,声威气壮,似乎成为一种趋势导向.中京院的"李.袁.叶.杜" ...

  • 张云溪:演《金钱豹》—— 从倒彩连天到越演越红

    张云溪<恶虎村> 演<金钱豹>-- 从倒彩连天到越演越红 张云溪 演员演戏跌跟头得倒彩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跌了跟头便爬不起来而从此一撅不振.我一生演戏场次过万, 跌了数不清的大 ...

  • 张云溪:“文戏武演”与“武戏文演”

    <早安京剧>系列公众号,全天候陪您赏玩京剧-- "文戏武演"与"武戏文演",这两句话含有辨证对待事物的哲理性.演员吃透了这两句话的精神实质,对照检验 ...

  • 张云溪:走边

    张云溪先生 走边 张云溪 走边,它内容丰富, 形式多变.演员们多约定俗成地以伴奏乐器声响的不同予以分类.大体上可分为响边.哑边.边挂子和载歌载舞或边舞边念等多变又别致的混合边.各类走边单人.双人及多人 ...

  • 戏曲电影 京剧《三岔口》张云溪 张春华 1976

    戏曲电影 京剧《三岔口》张云溪 张春华 1976

  • 张云溪:唱戏时用力过猛会有什么危害?

    演戏卖力气是演员应尽职责,当然也是为观众热诚服务的具体表现. 在演出中,有的演员由于用力超逾了极限出了失误,这就事与愿违了.所以演员不可不知用力的规律,不然,这次出了失误,以后还会重蹈复辙. 什么是用 ...

  • 【典藏】张云溪专辑之二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1.张云溪(57岁).张春华(52岁)表演京剧<三岔口>: 2.张云溪(62岁).景荣庆(56岁)演唱的京剧<三道令>:

  • 【典藏】张云溪专辑之一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1.张云溪(62岁).赵永泉(55岁)等演唱的京剧<三打祝家庄>: 2.张云溪(65岁)演唱的京剧<武松打虎>:

  • 张云溪:耐人寻味的“枪架子”

    戏曲中的武打种类颇多,风格不一,有的疾如暴风骤雨,有的缓若小溪流淌,有的动静有致.打.舞更迭. 戏曲术语"枪架子"的武打套路就有动有静,舒展明朗.这种艺术化了的武打是在节奏较缓的& ...

  • 【榜上诗家】张跃垂||莺啼春晓报新晴,碧水云溪暖复明。

    文学家园 诗词美刊 榜 上 诗 家 诗家简介 张跃垂,网名谈笑鸿儒,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自幼酷爱诗词歌赋,曾任中华文艺诗词曲赋版和中华诗词江苏版版主,现为中国鹳雀楼诗词研究会会员,目前在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