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之用户属性
hi,这是系列文章:App之xxx的第4篇,前3篇我总结了
直接点击可以查阅以上3篇文章。
同时,我也开始了:技能之xxx的系列写作,点击标题可以查阅:
我为什么写这些系列的文章。因为我正在做一款app,我在团队中主抓产品设计、UX/UI设计、部分前端开发,少量运营。在工作之余,我决定把所研究的内容写成关于app之xxx、技能之xxx的系列文章,文章选择的题材会往“小而精”这个方向努力,范围在我的工作内容中选取。
本篇主要研究用户的属性,包括了3个方面的内容:
产品设计前需要构建用户画像,指导设计、开发、运营
产品迭代过程需要收集用户数据,便于进行用户行为分析,与商业模式挂钩
产品运营需要与用户产生互动,增加用户黏性,引导用户传播产品品牌。
一、产品设计前的用户画像设计。
用户画像(Persona )三个基本要素:对象、场景、动机。具体来讲包括:
姓名
照片
年龄
家庭状况
收入
工作
用户场景/活动
计算机技能/知识
目标/动机
喜好
人生态度
可以套用以下这个表格进行梳理:
1、对象: 个人信息:
特点:
技术层面:
|
||||
2、场景: app的目标、定位是什么?
|
||||
3、用户使用动力:
|
可以参考老外的例子,蛮好的:
Persona: USDA Senior Manager Gatekeeper |
||||
Photo: | ||||
Fictional name: Matthew Johnson |
||||
Job title/major responsibilities: Program Staff Director, USDA |
||||
Demographics:
|
||||
Goals and tasks:
He is focused, goal-oriented within a strong leadership role. One of his concerns is maintaining quality across all output of programs. Spends his work time:
|
||||
Environment: He is comfortable using a computer and refers to himself as an intermediate Internet user. He is connected via a T1 connection at work and dial-up at home. He uses email extensively and uses the web about 1.5 hours during his work day. |
||||
Quote: “Can you get me that staff analysis by Tuesday?” |
资料来源:http://www.usability.gov/how-to-and-tools/methods/personas.html
每款产品的用户画像都不一样,应该针对每一款产品的特点,根据具体的场景、用户特点进行用户画像设计。
思考下:
谁会使用你的app?使用你app的人有哪些特征,包括年龄、性别、文化层次、兴趣爱好等等。
在哪些场景适用你的app,主要为哪种场景服务?
用户碰到什么问题会使用你的app?
概括来讲,用户画像关注3个基本要素——对象,场景,动机。
据此我们可以进行拓展、丰富我们产品的用户画像。
二、产品迭代过程的用户数据收集
收集用户数据,主要是用户的年龄段、地点、时间等内容。采集到的数据处理,比如可以根据用户价值来细分出核心用户、评估某一群体的潜在价值空间,以作出针对性的运营。
下面我拉取了淘宝店的一些订单统计信息,多达41项,大致目测分析了下:
购买的用户地域分布: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武汉、重庆、杭州。
基本是一二线城市。
下单时间从下午至凌晨都有,上午没人下单。
还可以看出购买得最多的宝贝等等结论。
淘宝的订单数据表格:
订单编号
买家会员名
买家支付宝账号
买家应付货款
买家应付邮费
买家支付积分
总金额
返点积分
买家实际支付金额
买家实际支付积分
订单状态
买家留言
收货人姓名
收货地址
运送方式
联系电话
联系手机
订单创建时间
订单付款时间
宝贝标题
宝贝种类
物流单号
物流公司
订单备注
宝贝总数量
店铺Id
店铺名称
订单关闭原因
卖家服务费
买家服务费
发票抬头
是否手机订单
分阶段订单信息
特权订金订单id
定金排名
修改后的sku
修改后的收货地址
异常信息
天猫卡券抵扣
集分宝抵扣
是否是O2O交易
这些信息都是融合到app的整个操作流程中去收集的,对用户来说,体验非常自然。
所以,对于一款app的用户数据收集,应整合到具体的业务逻辑中去,业务逻辑与用户数据收集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有些产品对用户画像的依赖不大,反倒是对用户数据收集的依赖很大。
比如平台型的产品,58到家这类,把线下的服务,在线上作为一个信息平台,
具体的服务还是由线下商家进行;平台通过一次次线下服务收集用户的数据,当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看到一些用户的行为习惯,再推出贴合用户的产品,这时的产品就可以是自营的啦,合作商家会不会被抛弃了?呵呵
三、产品运营的用户互动
一款产品上线后,需要运用收集到的用户数据,与用户进行一些互动。这样产品才会有“灵气”。大致有2种方式,一种是在app中的提示,另一种是用H5页面进行传播。
3.1 app内做一些有意思的提示,或是引导。
如,印象笔记,注册使用app的时间,月上传流量
闲鱼:在闲鱼赚了多少元!
知乎:回答、关注、粉丝。
网易新闻:今天阅读xx篇 超过了xx的易友。
3.2 按一定周期,制作H5的用户报告。
如前阵子热传的“我和微信的故事”
以上,总结了关于用户属性的3个方面:
产品设计前的用户画像设计
产品迭代过程收集用户数据
产品运营与用户产生互动
|设计+科技=自在园实验室。
本号发布内容主要为设计&科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