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我的跨界之路:有预谋的积累

本文整理自一年前的文章,是关于我对职业的思考,及跨界的心路历程:

——————————

一年前,我以斜杆青年自称: 产品经理/大学老师/程序员/园林设计师/UI设计师/…

一年后的今天,我更喜欢自称为"技术宅",公众号也改为 "实验室",因为我更倾向于demo性质的试验、研究。

当然,领域介于 设计与科技之间。

我是如何积累技能和知识的呢?

跟大家分享下:

1


初入园林设计行业,习得各种软件技能、以及对工程领域的设计思维模式的锻炼。

2008年入行景观(园林)设计,找工作时,跟大多数人一样,考公务员(公务员考试差了10分),也海投各种名企,当然也包括地产,在当年地产招人大多都要求硕士,最后也经过笔试、群面、面试拿到一家地产的offer,但当时那个犹豫啊,做设计的大概都会想着,我就是要成为设计大师吧!于是还是一边继续在找设计类的工作机会,设计类的工作要求各种经验,对刚毕业的新人来说比较难找。刚毕业那时确实也没什么实战经验,而设计类工作都最好马上上来就可以加班赶图,很少有老板愿意培养新人,相反,地产由于企业比较大,人力这块比较正规,更愿意培养新人。

大学时候的作品集

临近毕业,还是顺利有了份设计工作,拒掉了地产的offer。从最低级的建模、cad描图、文本排版做起。期间对方案从萌动到有点感觉,这过程还是让人挺兴奋的。起初,羞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觉得随时要被笑话的感觉,在随后的工作中,不知不觉慢慢地敢于表达自己的构思,强势起来。这也许是一种成长吧!很幸运在2010年的时候做起了小小的副组长,开始了方案的“原创”之路。

刚工作时,用su+pranesi画的图

artlantis夜景表现

有一阵子比较喜欢设计构筑物,于是自娱自乐设计了一系列的新中式风格小品:

新中式系列构筑物

有一些还建成了!当时那个心情激动啊!下面这个我称为“新抱鼓石”,灵感来源于古典桥梁两侧的抱鼓石,但是我把它应用到桥头台阶的栏杆处,体量、形式做了点变化,功能当然是更贴合实际使用。

原创设计&建成实景照片

工作中,练就了快题能力,下面是我用一天时间画的草图&平面图、效果图:

手绘草图、cad+ps平面、su建模、pranesis效果图

2


多媒体、视频、动画技能的习得

几年前premiere+lumion+sketchup+ps的作品片段。

原片不知放哪里了。。先用手机翻拍下

3


研究参数化设计,自学、编程能力的锻炼。

2010年考了个在职的研究生。就这样一边上班、一边做私活、一边读研研究学术论文。顺路完成了硕士论文答辩,在《中国园林》发表了2篇论文(感兴趣可以搜索查阅:参数化设计的应用及进展,论景观布局的参数化)。

参数化设计的应用进展及其对景观设计的启示

展园的参数化布局探讨——以中国第八届花卉博览会日本园为例

用Rhino&grasshopper编程生成的平面图

2篇论文是用参数化设计的思想完成的,2008年的时候,机缘巧合在abbs论坛看到了炫酷的参数化设计的介绍,于是开始逐渐留意起来,也学习了grasshopper的可视化编程

4


地产标准化&产品思维的积累

在2013年拿着同济大学的学位,2篇论文,若干设计图纸及建成作品照片,面试了一家央企和民企2家地产,最终选定了民企进行了职业的转型,坐上了让无数乙方羡慕的甲方。这边补充下,国企、央企类的地产跟民企的工作氛围、专业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区别噢!当然薪酬的区别也蛮大。

做甲方的一年,见过各种方案,斡旋于各个领导的各种意见,无语的、眼睛一亮的都见识过,当然这1年也没浪费研究能力,生(hu)产(you)了不少标准化研究文件,其实当甲方还是蛮爽的,见哪个方案不爽,多挑几个毛病,乙方见你还毕恭毕敬(hehe)。大致接触了这些设计院:上海易亚源境、上海泽柏、上海摩高、浙江东华、杭州地标、南京和逸景等。总体感觉是,还是上海的设计水平会高一点,毕竟我接触的3家都是同济校友办的,呵呵。

在地产公司完成了以下这些研究,可扫码查阅:

1、景观标准化体系研究——“两条产品线、三个层级、五项管理”

2、前期方案介入:景观总图优化关键点研究

3、成本优化:新城碧翠二期成本优化控制及实施效果分析

4、工程技术管控:绿化景观按图施工管控关键
5、销售:景观产品销售语汇研究
6、分项研究:主入口绿化指引标准、沿街商业景观街面控制指引……

在地产企业工作的经验,让我懂得了设计给产品(住宅)带来的价值产品思维大概是这时候培养的吧。

5


重新做设计,半创业性质

爽了1年,2014年终于出来继续我的设计生涯,原因很简单,当初的合伙人邀请,自己也觉得工作6年了,甲方乙方经验具备,该大干一场了。

可是,理想与现实还是很大差别的。平时工作伺候着土鳖甲方,忙着无数的投标,碰不到纯粹的设计,见识了各种污,设计这一行,太不公平了,讲的是关系,跟回扣。

就这么干了半年,突然房地产行业萎缩,设计费当然各种呵呵了,竞争也大了,甲方更大爷了,这还是设计吗?连公司主人都转行,给大伙画了个饼,拍拍屁股抽身,哥当然也不能坐以待毙了。

期间开始自己接项目做,类型偏重于主题乐园、风景区、创业园等,接各种公司外包,当行业下滑,公司外包的活也不靠谱了,期间碰到了某借着大学名头忽悠,压榨同行非常不靠谱的人,以至于现在还被欠着设计费,连同行都开始欺负你的时候,这个行业是有多悲哀。当然也碰到不少良心人,还是很靠谱的。

6


2014年春节期间,有预谋地自学。学习html5,试着做了个游戏demo。

小游戏demo截图

7


设计经验的输出,知识分享

这期间在某学院教书,教的是园林规划设计课,由于大学时期听多了老师的教条,看到这些教材很熟悉吧!其实有些已经跟不上时代了。于是自己研发了些专题,得益于甲乙双方工作经验及方案到施工现场的经验积累,还有见识过各种档次的业主需求,目前有这么些专题:

1、Lumion动画总结

2、景观构筑物小品研究

3、向AECOM学习之景观平面

4、从su到ps10步完成效果图制作

5、商业景观设计研究

6、景观之设计表达方法

7、景观设计的逻辑性

加上最近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思考,我也会利用上课的机会,实验下新的教学模式,我称之为“大家一起学”,老师也是学生,呵呵,不知有没有同感的朋友,当你站在讲台输出你的经验,见解的时候,也是在回顾知识,提升知识的过程,往往自己也会有全新的体会。所以,老师也该跟学生一样,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

8


写着写着,不知跑题没,最后稍微谈谈园林跟互联网产品相通的方面,比如敏捷开发,在园林设计里有点像草图讨论,敲代码的工程师其实有点像画施工图的,产品经理就像搞方案设计的,测试就像甲方的评审会+施工图审图等等。正因为上面所述的种种积累,我的跨界不是突然的,而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

关于跨界设计,我还写了这么一篇文章:

跨界设计师修炼指南

从另一个角度,总结了一些技能的修炼指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