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需警惕:学习上有这4个坏习惯,再聪明的孩子也学不好
经常能够听到家长抱怨:
“孩子怎么学习都学不好。”
“孩子很讨厌学习,就知道疯玩。”
“孩子现在厌学了,一提起上学就无精打采。”
其实,孩子的厌学情绪本不可怕,怕的就是如此恶性循环下去,有些家长会怀疑自己的孩子不适合学习,甚至有的孩子也会因此自我放弃。
事实上,孩子的天性都是一样的,没有哪个孩子天生不适合学习。倘若孩子一直在努力学,学习效果却不明显,很大可能是由于后天的学习习惯不对造成的。下面这4个学习上的问题,你家孩子中了吗?
壹
上课听讲不认真
孩子的主要学习地点之一便是在课堂上,课堂学习效率低,势必会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而孩子又处在大脑极其活跃的时期,好奇心特别重,很容易分心走神,所以很容易在听课的时候开小差。课上错过的知识点,要在课下花更多的时间去理解和找补。
因此,课下爸爸妈妈们可以这样帮助孩子:
(1)试着教育和帮助孩子不要一心二用,在同一时间只做一件事。
(2)父母要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让孩子有计划地去开展学习,长此以往,孩子每完成一个目标都会获得一次荣誉感,增强自信。
(3)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父母尽量不要在他周围放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东西。这样做,一方面不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学习给孩子带来的压力。
(4)每个人的注意力都不可能一直集中,孩子在学习的时候也会出现思维停滞的状况,这个时候父母千万别逼迫他,要让孩子休息一下,或者切换其他科目。
贰
只顾埋头做题,从不自主思考
很多孩子之所以会出现成绩忽高忽低、找不到学习乐趣的现象,大概率是因为孩子们经常陷入题海中,难以自拔,在一遍又一遍的刷题后,孩子的自主思考意识愈发单薄。
很多学科的考核都是对知识点的运用,只有彻底理解这些知识点,再去解题,才能巩固知识。因此学习和答题时,父母要教会孩子去分析题目是想考你哪个知识点,每个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异同点。
孩子学会了整合分析知识点,自然而然的就有了做题思路,以后遇到相同的问题才会顺畅。不仅如此,孩子平常思考得多了,对知识的印象就会深刻,从而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当然,除了学习以外,父母也要让孩子知道“思考”的重要性,让他成长为一个真正有独立自主思考的人。
叁
拖延
根据科学数据分析:所谓的“学渣”,99%都有拖延症。能拖到明天做的事,今天肯定不干,绝对不能占据假期吃喝玩乐的时间……
这些孩子的常态是:作业总要拖到最后一刻才开始;写会儿作业,喝口水,再休息一会儿……
而拖延症的坏处就在于:一旦养成了这种习惯,不但学习上拖拖拉拉,生活上也会变得磨磨蹭蹭。
因此,对于有拖延症的孩子,父母可以这样做:
孩子做题时,父母可以要求他以半个小时为标准开始进行练习,在这段时间内,只专心做一件事情,譬如背一段英文,或者看一本书。
如果孩子能按照时间的限制和规定完成学习任务,父母要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只要让孩子体会了高效的学习习惯,孩子就会玩得更开心,学得更开心。
肆
不注重阅读
阅读在孩子的成长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它可以直接影响孩子的知识的接收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举个例子:
同样是描写一个人的站姿不优雅,大多数同学都会平淡地凑字数:“她的站姿很不优雅”、“她的站姿很不好看”……
而读过鲁迅《故乡》的孩子,在写作时就知道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她站在那里,双手叉腰,像个细脚伶仃的圆规!”
所以,父母们可以轻易地看出来,阅读量的差距,造成某些孩子连最基本的“站”都难以生动的描绘出来,那孩子未来又如何写作文呢?
那么,生活中父母该如何帮助孩子提高阅读能力呢?
生活中,要让孩子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进行阅读,小说、名人传记、诗歌……阅读内容只要感兴趣就行。
父母可以教会孩子最基本的阅读方法,学会浏览、略读、精读等读书方法。
在孩子阅读的同时,父母也可以和孩子读同一本书,阅读以后父母和孩子就可以就读过的内容进行探究和讨论,这样可以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学会摘记和写读书心得。
Professor点评:
如果家里的孩子有以上这些坏习惯,那么父母必须要及时帮孩子纠正过来,千万不要让孩子陷在学习的错误习惯中。
生活中,父母更要多留意、多观察自己的孩子,帮助孩子认清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劳逸结合的去解决问题,这才是提升成绩的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