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病关键-治神

“治神”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凡刺之真,必先治神。”《金针梅花诗钞》又说:“用针者人也。医者之精神治,则造化通,料事明,决断果,使之临危则不乱,卒遇大恐而不能惊。病者之精神治,则思虑蠲,气血充,使之信针不移,信医不惑,则取效必宏,事半而功倍也。”可见“治神”在针刺治疗过程中对医者和患者皆具有重要意义。

(视频列表将不再展示,请收藏列表最下端文章)

进针前宜审神

《灵枢·官能》说:“用针之理,必知形气之所在,左右上下,阴阳表里,血气多少,行之逆顺……明于逆顺乃知可治……审于本末,察其寒热,得邪所在,万刺不殆。”《灵枢·本神》又说:“是故用针者,察观病人之态,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

可见在针刺临床诊治疾病时,不仅要了解病人正邪之盛衰,病情之虚实,气机之变化,而且应仔细观察、了解掌握其精神情志。进针前审神是治神之关键,在准确地分析发病原因、判断疾病预后,进行正确、全面辨证的同时,还应掌握病人的精神症状、心理状态,了解患者对针刺治疗的认知程度。注意自己的仪态,把握语言分寸和技巧及对患者隐私的尊重等,而且要注意及时地给予患者相应的良性暗示和心理疏导,以增强病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人从终日沉浸在疾病的烦恼郁闷中解脱出来,再借以针治做桥梁,增强病人的抗病能力,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进针时宜调神

《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持针之道,坚者为宝,正指刺之,无针左右,神在秋毫,属意病者。”说明针刺施术时一方面持针牢固,可防进针时针在指间滑动,便于顺利刺人,减少疼痛;另一方面,“坚者为宝”亦有信心坚定充足之意,自信之心凝于针尖,疗疾之意会于指间,由此针之,坚而有力,直达病所。总之进针时决不可犹豫不决,一定要将医者之“神”集中于拇、食二指,使力贯针尖,动作迅速敏捷,待病人感觉或未及感觉之时,即已将针安然刺人。切忌进针迟缓,如拈如搓,令病人产生畏针心理,以致针入除觉痛外而无得气之感,这样亦会影响针刺疗效。

窦汉卿要求医者做到“目无外视,手如握虎,心无内慕,如待贵人”。又说:“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针灸大成》更进一步指出:“凡下针要病人神气定,气息匀。医者亦如此,切不可太忙。”这些均强调医者在施术时,不仅要做到全神贯注,注意力集中,而且要细察病人的神气,在病人精神聚会的情况下方可刺人。只有医患之间神气相随,才易使针入神人,神至气至,得之心而应之手。只有做到全面调神,使医患彼此沟通,神气相随,精神相印,把握针刺的最佳时机,才能达到《灵枢·九针十二原》中的“必一其神,令志在针”的意境。否则,将会出现《素问·徵四失论》所说的“精神不专,志意不理,外内相失,故时疑殆”的不良后果。

进针后宜守神

采用针刺治疗仅有进针时的全神贯注是不够的,《素问·针解篇》曰:“必正其神者,欲瞻病人目制其神,令气易行也。”张景岳也说:“目者神之窍。欲正病人之神,必瞻其目,制彼精神,令无散越,则气神使,脉道易行也。”在此明确指出针刺操作时医者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眼神,引导其精神专一,意守病所。病人在心定神凝的情况下接受针刺治疗,则易于经气疏调,直达病所。《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气至是决定针刺效果的关键。古人又云:“夫行针者,贵在得神取气。”可见神气之相随,不可分离,气运则神行,神行则气通。古代医家认为,行针时既要精神集中,手法灵巧,神寄于思,神现于指,心静指灵,意念在针,又要密切注意病人的反应,细心捕捉每一丝得气的征兆。若针刺入不得气或得气较弱,应遵循《针灸大成》“用针之法,以候气为先”的原则,采取留针候气之法,但仍要意气于针,专心体会气之运行,—旦得气应及时运用适当手法使气聚而不散。正如《素问·宝命全形论》所说“经气已至,慎守勿失,深浅在志,远近若一”,强调了守神之重要性。

另外,在针刺操作时若能给病人以暗示,或在行针之时给予启发,将注意力集中到针刺部位,则可引导和强化病人的针感传导意识,就会很容易使气至病所,也易感受针感的传导。这样使医患之间心灵相通,神气相通,易于得神取气,提高疗效。因此,在针刺操作过程中,同样要求医患“专意一神,精气不分”;若神不守舍,则易使气血紊乱,经气难守,影响治疗效果。

出针后宜养神

针刺治病不仅要注重操作过程中的治神,而且出针后安定心神,调畅情志也是不可忽略的。《素问·移精变气论》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均强调了人欲保持健康无病,除了要避免外环境中之致病因素对人体的伤害外,更重要的则在于注意人体自身内环境的安宁与自守。通过调摄精神、保持精气,可以增强正气、抵抗外邪,而益于身心健康。所以在针刺之后宜嘱患者稍事休息,安定神态,切忌大怒、大喜、大悲、大忧,以免“其气复散”,前功尽弃。

《灵枢·口问》又说:“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灵枢·百病始生》亦云:“喜怒不节则伤藏,藏伤则病起于阴也。”以上论述充分说明五志过极可伤五脏,引起脏腑功能紊乱,从而导致心身多种疾病的发生。所以在采用针刺治病期间,要注重养神,通过调畅患者情志,改善心理状态,使其神志安定,气机畅达,邪祛正复。如能结合自身情况配合静功、自我按摩、太极拳等养生方法,则可使其疗效巩固。

正如《灵枢·小针解》所言:“调气在于终始一者,持心也”。只有重视和掌握全面治神、审神、调神、守神、养神,医患双方密切配合,方能达到提高疗效,避免各种针刺意外发生,使针刺治疗获取良效。

(0)

相关推荐

  • 黄帝内经解读(65)

    [原文] 帝曰:愿闻其道.岐伯曰:凡刺之真(1),必先治神,五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众脉(2)不见,众凶(3)弗闻,外内相得,无以形先,可玩往来,乃施于人.人有虚实,五虚(4)勿近,五实(5)勿 ...

  • 朱燕中 | 方刺之时,必在悬阳,及与两卫

    朱燕中 | 方刺之时,必在悬阳,及与两卫

  • 治神是针刺治病关键

    中国中医药报2010-06-25 □邵素菊 李鸿章河南中医学院针推学院 邵素霞 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治神"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说 ...

  • 周德安"治病先治神"学术思想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

    周德安"治病先治神"学术思想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 在线阅读下载收藏分享 摘要: 中医学认为心藏神,即心有主司人的精神.意识.思维及心理活动的功能."治病先治神"是 ...

  • 得了特发性震颤,可以治好吗?循序渐进是治病关键

    特发性震颤是一种发病率较低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在手部不自主的震颤.由于特发性震颤属于慢性进展性疾病日积月累导致,病灶深,治疗周期长,很多医生对这个病不了解,治疗经验不足,找不到病因所在. 特发性震 ...

  • 『黄帝内经解读』黄帝内经中针刺治神的重要性及其应用方法

    黄帝内经中针刺治神的重要性及其应用方法 [原文] 帝曰:愿闻其道.岐伯曰:凡刺之真(1),必先治神,五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众脉(2)不见,众凶(3)弗闻,外内相得,无以形先,可玩往来,乃施于人 ...

  • 治病关键是调理气机的升降

    导读古人云:学医不明理,开口动手便是错,今人多执着于专方专药,巧计特穴治病,却鲜有疗效显著者,这是千人同方的弊端,本文介绍任之堂主人余浩老师的临床经验,讲述治病关键是调理气机的升降,如同钥匙开锁,技巧 ...

  • 肿瘤医生患癌后才明白,西医治病不治命!现在我信了!

    国医大全 为百姓普及中医知识,为拯救中医而发声,传承伟大中医药事业 2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我是一名妇科医生,主攻恶性肿瘤.从医三十年来,我做过上千台手术,患者中有豆蔻少女,有风华少妇,也有年逾古稀的老 ...

  • 周氏针灸治神法

    周德安教授是第三批.第四批.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建立了针灸治神.治痰.治痛.治风.治动.治聋的"针灸六治"学术思想,其中在针灸治神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提出 "治病先治 ...

  • 【是治病还是治命?耶伦突然紧急发声,她指...

    [是治病还是治命?耶伦突然紧急发声,她指出必须解决四大核心问题才能重塑美国经济!显然事情没那么简单!] 综合美媒报道,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近日公开呼吁重新调整美国财政政策框架,落实拜登政府提议的基础设施和 ...

  • 左常波:微针调气治神,开启生命之源 | 养阳医斋

    左常波:微针调气治神,开启生命之源 作为一个临床医生,我用了22年的时间,深入探索和拓展了针灸领域一个极具研究价值的方向.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以针演道:微针调气治神,开启生命之源>. 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