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道台宅第 | 探寻吴门子弟成才密码

沿古运河西岸南行,走过忙碌的市第一人民医院,只见芳草如茵,青黛掩映,一座秀雅古院门映入视线,眼前为之一亮。
此处正是人们口中所说的“九十九间半”——吴道台宅第。
它是江南三大名宅之一,一座以浙江建造法则为基础,揉合扬州传统风格的晚清官宅,其规模之宏大,结构之精巧,雕饰之精美,在扬州古建筑中独具一格。
宅第仿清末浙江宁绍道台府而建,总体布局五路三进,主要景观有仪门、轿厅、爱日轩、洋楼、观音堂、金鱼池、测海楼。仪门处有圆形抱鼓石、“福”字照壁和“传胪”金字匾额;轿厅内有慈禧太后所书“力矢勤慎”匾额;爱日轩、观音堂为“吴氏四杰”展厅;小洋楼红墙拱券罗马柱,十分惹眼;测海楼为现存江南最大藏书楼,内有扬州院士展厅。
吴道台宅第为人所称道的,不仅在于宅第之俊美华贵,还在于良好家风滋养下的百年传承。
宅第主人吴引孙祖籍安徽歙县,其高祖随徽商来扬经营盐业,其父取得仪征籍并考进仪征县学,选入国子监拔贡,可惜壮年而殁。
吴引孙的母亲承担起抚养三个孩子长大成人的重任。作为中国古代传统女性,她慈爱而坚韧,为维持一家生计,起早摸黑给人家帮工;出身书香门第,她深知读书做人的重要,为创造好的读书环境多次搬迁,每搬到一个地方都会为孩子寻访名师,并立下“不进学不得娶妇”的家规激励三个儿子。
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吴家三个孩子惜时苦读,端正做人。吴引孙五岁入塾,十七岁考取著名的梅花书院,二十岁时朝考得一等三名,出仕后任道台、布政使等职,官至二品,最高受赏头品顶戴。
吴筠孙天资聪颖,读书过目成诵,备受母亲和兄长呵护。他十岁时在兄长吴引孙开设的塾馆读书,十八岁时,奉母命投奔在京做官的哥哥,吴引孙亲自给他授课。
光绪十四年,吴筠孙中举,光绪二十年殿试得中二甲第一名传胪,后出任编修、知府等职,勤政为民,官声颇佳。
吴引孙建宅之初就预留了母亲和兄弟的起居房间,去世前明确宅第为两兄弟共有。吴筠孙去世后,夫人率儿孙们入住宅第,其孙吴白匋、吴征钜、吴征铠、吴征镒先后入家塾读书。耳濡目染家族先辈教诲,徜徉测海楼浩瀚书海,吴家四兄弟奋发学习,成为饮誉海内外的人杰。
漫步宅第,常见劝学楹联,吴家勤谨治学之风可窥一二。仪门厅有楹联曰:“处事无他莫若为善;传家有道还是读书。”“爱日轩”联云:“夜灯咏史虫吟草;朝几研书獭祭鱼。”……芜园故址卧石上,朱漆大字醒目题着:“成才未可忘忧国,有福方能坐读书。”正是吴家历代崇文重教而人才辈出的最好注脚。
宅第东侧近古运河处建有“读书广场”,广场竖一墙,墙面印着扬州历届高考文理状元手模,旁边的劝学箴言可谓谆谆:“古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