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望安杯”全国征文大赛028】阮黎明||摸 奖(散文)

   主编:非   
在我家的餐厅墙壁上,悬挂着一个原本白色边框却已显得有些发黄的“山水”牌石英钟,是32年前我母亲同我爱人抱着孩子一起花20元钱买了一张邮政储蓄奖卷而中的奖品。尽管年头有些长且旧得很难看,但我一直没舍得丢掉,每当听到它发出悦耳的滴答滴答声音,我的脑海中就会想起当年我们开展“摸奖”储蓄那热闹的场面。
中国邮政是1986年经国家批准恢复办理储蓄业务的,业务恢复之初,由于业务办理场地是借助邮电局的邮政营业窗口兼办储蓄业务,所以,无论是营业场地、服务环境抑或是营业人员的素质等各项条件都无法与专业银行相提并论,于是,一段时间内银行业的朋友们都把我们邮政储蓄说成是银行业的“土八路”。但是,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老一代邮政人带着一种不服输的精神,做到在干中学、在学中干,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硬是在短短的三、四年的时间里,把邮政储蓄业务发展的有声有色,从而,在社会上真正打响了中国邮政储蓄的一张“名片”,为日后的中国邮政储蓄业务不断壮大以致后来成立专门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并跻身国有六大银行行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摸奖”储蓄就是我所在的县邮电局在恢复办理储蓄业务三年后,通过学习和借鉴外地同业经验,为加快储蓄业务发展而推出的既有效又深受老百姓欢迎的一项举措。
记忆中,那是1989年五、六月间,为了加快“吸储”壮大储蓄余额规模,经过人民银行管理机构审批同意,以发售定期定额无记名储蓄奖券的方式开展吸储业务。这一举措在当时可谓是新兴事物而被老百姓认可和欢迎,更带起了老百姓的储蓄存款热,按照老百姓的说法,“20元一张储蓄奖券面额不大又有机会中奖,既能攒钱又带来了乐趣”。所以,每当开始储蓄奖券发售时,整个发售现场就会人声鼎沸,热闹场面难于形容。
我当时的工作与储蓄业务无关,但是,由于邮政的储蓄业务还没有成立自己的银行和独立的管理机构,所以,业务算是我们邮政兼办,也算是当时邮电局的核心业务之一,加之在我们邮电局有一个好的企业传统,那就是每当有重要工作和大型业务对外开办时只要党委一声“号令”就会全员“参战”,因此,尽管我的工作是负责管理报刊邮件的投递服务,但在每一次的储蓄奖券发售工作上我都会被抽调参与,所以,对当时的“摸奖”储蓄发售过程至今还记忆犹新。
那年的“摸奖”储蓄作为一次业务发展的集中“战役”,我们先后连续开展了两个多月时间,期间,所有被抽调参与“战役”的同志们即使放弃了所有周末休息大家也没有怨言,有时遇上人员紧缺的情况,有的同志还做到白天参与销售奖券,晚上还要跟车去省里提取下一期奖券销售的兑奖奖品。在这期间,我就被抽调了两次跟车提货。记得有一次跟车去省里提货,晚上四点从单位出发,乘坐的载重量5吨的一汽解放牌货车进入省城长春市区时候已经是晚上10点,此时,正赶上道路因故堵车,当来到省局招待所休息时已经是后半夜的1点。于是,我与随行的同志正准备抢时间洗漱休息,但由于连续多日劳累和长途坐车疲劳以及熬夜所致,当我从洗漱间出来回房间时,只觉得眼前一黑一头栽倒在招待所的走廊里。此时,在洗漱间还没有洗漱完的同事听到我倒地发出的“砰”的一声响后,急忙出门,看到我已栽倒在地上,吓得他们急忙喊我的名字,将我从昏睡中喊醒,然后把我扶回到房间床上休息。那时,由于年轻身体素质好,即使昏倒了我也没有去医院,而是在睡了一觉后,早上起来照样去办理提货和及时押车返程,回到单位后继续参加到奖券的销售工作中。至今,每当回忆起那次的昏倒还有些后怕。
当时,我们的邮政储蓄虽然算不上专业银行,但是,对于涉及民生的储蓄业务在办理上,作为我们邮政行业从领导到基层的各级管理者和业务人员可算是谨慎从事,特别是在开展“摸奖”储蓄工作上更是严肃对待。因为,活动组织的好会促进业务快速发展,反之,会给邮政行业形象带来负面的社会影响。因此,为了更广泛的吸引百姓的参与热情,确保“摸奖”储蓄能够顺畅办好,在每一期储蓄奖券发售前,都要对奖项、中奖率和奖品等设计上做到精心研究,所以,从金戒指、电冰箱、洗衣机、自行车、石英钟等高低档实物,每一期的奖品设置均有不同,这些奖品在那个年代算是很吸引人的。
印象中,每次奖券的销售,在我们的邮政大楼门前都人如潮涌像过年一样。只见有的携家带口、有的周围邻居三五成群的相约一起有说有笑都早早来到发售地点,有钱想买的在事先设置的几个销售台前排队等待,此时,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中大奖的笑容,还有的就是为了观望凑热闹而来的,当他们看到有人中到奖时也会跟着欢呼、雀跃,就如同自己中奖一样开心高兴。
摸奖储蓄在当时激起了很多群众的中奖欲望,有的看到别人中了奖也希望幸运能降临到自己头上,于是,不仅信心十足的来买奖券,同时,还有的在买前提前找“算卦”先生摇上一卦再决定什么时间买能中奖等。记忆中,在五月份的第二期储蓄奖券销售的一天下午四点多,在我负责的销售点就来了一位四十多岁看似做小买卖的大哥,一边掏钱买奖券一边说道:“我今天算了一挂,说是这个时间买能中二等奖。”我听后忍不住差点笑喷了,因为,二等奖早已售出,于是便告诉这位大哥“二等奖已经没有了。”可是这位大哥像中了魔一样说道:“我不管,反正算卦的说了我一定能中二等奖。”大哥的话,不仅弄得我哭笑不得,就连我的同事和在场看热闹的群众也哄堂大笑起来,事后,这位大哥虽然不可能中到二等奖,不过还是诚心所致中了一个三等奖,奖品为一个石英钟,这位大哥也还是很开心的说:“总算没白来......”
摸奖储蓄的兴起还带动了银行业吸储热潮,于是,各家商业银行为了能够完成上级的任务和揽收到更多的公众存款,也纷纷效仿搞起了“摸奖”揽储,不过,他们为了争夺客户和市场,在奖项设置上可谓是五花八门各显其能,有的特等奖或者一等奖的奖品甚至设置了小轿车、拖拉机等“大件”,真可谓是煞费苦心和用心良苦。
“摸奖”储蓄作为一种商业的促销手段在银行业兴起后,迅速在整个商业行业“蔓延”开来,一个时期内,在各类商家促销中是遍地开花。比如,在家电行业不断推出有奖销售,使得家电商场门庭若市;在百货商场只要进店购物就给个兑奖小票,在出门口的兑奖台摸一个奖签,按照奖签标注的奖品名称到领奖台时不时的也能兑一袋洗衣粉、一块香皂或者一双袜子不等的礼品。每每在活动现场无不是彩旗招展、鼓乐齐鸣,招揽客户用的高音喇叭震耳欲聋,有的门庭大一点的商家还搭起舞台,雇上一个音乐演出团或者二人转演唱班子来助阵,在当时,就连两元一双的擦鞋店也用上了擦鞋兑奖的方式来招揽顾客。
那个年代的“摸奖”促销活动更带来了社会的事相百态,有的把自己的积蓄都拿出来买了奖券;有的把计划中的日常生活开销费用提前用掉;有的本没有闲钱,但却为了撞一下“运气”不惜伸手向别人借钱也要满足一下虚荣心;还有的为了中到奖,不惜把20元的储蓄奖券低价10元抛售,再凑钱重新购买......这种场面下真可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欢喜的是商家把百姓的钱掏来了,达到了自己的揽储或促销目的,愁的是百姓打乱了日常的生活计划,甚至有的是把买农具等钱款也用来“摸奖”了等。
“摸奖”促销在当时环境下不管是否正确,但是,在一段时期内,他毕竟活跃了市场,给商家带来了一定的发展生机,同时,他还真实地记录了一个阶段的社会时代背景和商业发展过程。
插图/网络
作者
简介
阮黎明,1964年出生,本科学历,现任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吉林市分公司干部,是中国邮政集团摄影家协会会员、吉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自1982年以来,有800余篇新闻稿件、散文和摄影作品发表于不同媒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