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毛饮血?那你就错了,祖先的生活比今天的人们精致得多 | 夕霞夜话——汉字的童年(7)

中医学苑

xyzych1988

本文为学苑出版社作者,欲知详情,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写在前面

我们汉民族,为人类做出的最大的贡献,就是发明了文字——汉字。思想的传播,各种经验的总结和历史的教训,都离不开文字。汉字本身有思想,这是汉字与其它文字最大的区别。我们汉民族常常羡慕其他民族有民族特色,如民族服装,民族小调等,常常黯然叹息,好像汉民族没有有特色的东西,从而没有了自信心。其实,我们汉民族有着最有特色的宝贝——汉字。在浓浓的民族伟大复兴的情节里,在殷殷的寻求国学的氛围里,回过头来,看看我们汉字的童年,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童年是人生最快乐的一个阶段,长大了,成熟了,重温儿童的长成,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更何况,有的人,都忘了自己的童年,甚至并不知道自己的童年,所以,快乐就少多了。

本人不是专门搞文字研究的,本着对汉字的喜爱,以己之心,度着先人造字时的场景及心态,写出自己对汉字的理解,与热爱汉字的同仁共享,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 文章正文 ·

汉字的童年(7

——怎么吃?

看过小孩吃饭的都知道,就是用手抓着食物吃。不过,文明社会里,小孩子的面前总是有大人给放些碗呀碟呀什么的,只是他不会用而已。
我们的先人,可不是这样,他们刚刚站起来,寻找吃的喝的,没有人教他们怎么吃,怎么喝,就是跟现在我们看到的动物一样,抓到食物,自然直接送进嘴里,用尖牙利齿把生肉咬碎,跟动物一样,趴在水边喝。跟动物们抢夺食物、水,这就是我们先人的生活状态,就是人类学家说的“茹毛饮血”的生活。
通过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聪明的先人学会了储存食物,通过腌制、风干等手段,把食物保存起来,酿造业,畜牧业,农业等开始了萌芽。这一切都是为了吃呀。只有吃饱了,喝足了,人才能活着。人,只有活着,才能繁衍,种族才能保存下来,人类才有了文明世界,否则就还是动物世界。
想像一个场景:一群先人围在一起吃东西,总不能一口把东西吃完吧,吃肉,一大块肉,总不能总举着吧,怪沉的,就得放下来,一口一口地吃。放哪?放地下呗,拿起来再吃,沾上了泥土沙子什么的,再进口里,就难吃了,于是,先人们,自然地利用大自然的赏赐,用一些阔大一点的树叶啦,大一些的木材啦,石头啦,荷叶啦,至于那时有没有这些植物,先不用管它,总之,先人学会利用身边的自然生物,别小看这个进步,人类学家说,就这么一个动作,进化了三百多万年,三百多万年呢!所以说,如果说让现在的猴子变成人,我们是看到不到了。
一切动物都离不开水,先人们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因为,先人不是神仙,更离不开水,你看,所有的文明都是在水边发生的,中国人,外国人都如此,离开了水,一切生物都没有办法活。我们的先人,就是在黄河、长江边上发达起来的。那么,问题就来了,天天到河边打水喝,多麻烦,喝完了,还要喝,还得去河边,怎么办?先人就从自己的手捧着水喝的情形,想到了如果能够把水存住,放在家里,就能够随时喝水了。于是,一些聪明的先人,先是利用自然的能够盛水的东西,比如竹子啦,有凹的石头啦,总之,能够存住点水的东西,就利用起来,但是,这些东西毕竟有限,在河边生活的先人们,发现一种土,就是现在,你在工地的沙子堆里还能找的一种黏土,这种土,晒干了以后,非常硬。于是先人就把这种土捏成桶样,晒干了,就能装水了。能够储存水了,那么生活的质量就比其它动物大大提高了,这也是手工业的萌芽。
先人们发现了土的功能,而且土地能生长各种给先人生存的东西,所以,自先人起,就对土地加以敬重崇拜!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五行”之一,对土地的发现,对火的利用,使得先人的先活摆脱了动物性,向着文明前行!先人创造了中国特有的物质元素,就是“木、火、土、金、水”,“土”居中,万物都离不开这就是“五行”。
“五行”很复杂,专家都说不太明白,咱们知道点就行了,废话这么多,就是为了说明我们先人经过三百万年的磨难,才会制作装水装粮食的罐子!会利用水、火、土,我们先人的生活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挡都挡不住了,特别是先人们创造了让“鬼夜哭”的汉字,文明的曙光到了。
汉字的童年,文字记录了这段美好的时光!

,这是豆字,千万别搞错了,这个“豆”可不是现在我们吃的各种如黄豆、绿豆、红豆、黑豆、蚕豆什么的,而是专门盛肉的高脚盘子,有的带着盖子,就是在

上再加上一个“横”,就是带盖子的“豆”

了。最早的豆是用陶土、黏土或者木头做的,后来,随着青铜器的发明,青铜是古人发明的一种合金,主要用铜、铅、锡等冶炼合成的器物,非常漂亮,古人把这种器物称作“吉金”或者“金”,聪明的古人还在这种青铜器上铸上文字,这种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我们把它们区别于刻在骨头上的文字,叫做“金文”,所以,当你看到“金文”时,是跟甲骨文差多不同时代的文字,只是载体不一样。比如刻在骨头上的文字叫“甲骨文”,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刻在石鼓上的文字叫“石鼓文”,后来,可以书写的材料多了起来,有的把文字写在绢帛上,叫做“帛书”,把字写在竹子上的叫“简书”,比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的“汗青”,就是在把字写在竹子上的时候,要对竹子进行处理,就是把竹子劈成竹简后,用火把竹子里的水份蒸发出来,水份出来时,跟人出汗一样,竹子是绿色的,色很深就有青的颜色了,形容草绿,人们常说“草色青青”,“青青杨柳”等。

文字能够记载在竹子上,也就是说能够载入史册,所以,古人用“汗青”表示历史。所以,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为国家而死,是能够载入史册的。现在,大家都讲乡愁了,商家也复古做了些“简书”,古代的简书差不多也就这样。

也有写在木板上的,叫“版书”,我们聪明的先人发明了纸,又发明了雕版印刷术,现在,文字的载体更多了,光盘、U盘,还有云存,不管怎么说,这些都是载体的发展,文字组成的内容还是为王的。汉字,这是我们的先人为人类做出的最重大的贡献!印刷学院有一座印刷博物馆,有机会可以去看看,这就是雕版,现在的印刷上有个术语叫“版”,就是这么来的,一块一块的拼起来,一块就叫“一版”。

看,这是精美的青铜器——豆,当然,这种豆豆可不是老百姓能够用得,而是王公大臣们用来祭祀的,不过,说是给神鬼先人用,最后还不是人在用!

先人们用这些器物,就跟我们现在人一样,有锅碗瓢盆,刀叉铲勺筷等,可能只是形状材料不一样。先人的饮食分得很细,饮,是喝的饮料一类的,就是流体的,比如热水啦,汤了什么的;食,是固体的用谷物做成的固体食物,跟现在的到饭店吃饭一样,要有饮——就是喝的,要有食——就是主食。所以,古人讲的饮食一定要有喝的和吃的,“一饮一食”,孔子曾经表扬颜回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说人之志向不再吃喝,其实,如果没有吃喝,人可怎么活啊,这是吃饱了喝足了的时候说的话。
饮,有贮器、饮器、盛器;食有炊具、贮具、盛器。这在先人的饮食礼节中是不能混的,就像现在,比如在宴会上,鱼用盘子盛,而不能用碗盛一样,有很多规矩的,用错了,就是不知“礼”。中国是“礼仪之邦”,很大一部分是“吃”礼,如果有兴趣,可以找来《周礼》看看,所谓的“仪礼”三千,三分之一是“饮食”之礼。当然,这些“礼”都是王公贵族之礼,“礼不下庶人”,指的就是这些贵族之礼是不能要求庶人的,因为,穷人,“礼”不起,所以,孔子很体贴穷人,说,对穷人,就不要用礼来要求他们了,他们做不到啊!还有,就是能做到,上头也是不允许的,比如“钟鸣鼎食”,你就是大富人家,而不是大贵人家,就不能用鼎筤来饮食,因为有规定,鼎筤只能是帝王之用,而用,用几个,也是有规定的,比如王,用九鼎八筤;公,用八鼎七筤等等往往下,到了士这个统治集团的最低层,只能用一鼎一筤。北京有一条小吃街,叫做“筤街”,就是吃饭的一条街,食客以小龙虾喝啤酒为主吃。晚上吃饭的人特别多,所以,有的人以“筤”为“鬼”,以为晚上吃饭的都是“鬼”呢,其实,“筤”最早是用竹子啊草呀等编成的盛固体食物的,相当于现在的“篮子”,鼎,是盛汤的。可别小看了这些“筤鼎”可不是一般的食器,上古时代,它们代表的可是至高无上的权力。比如史书记载的楚庄王觉得自已的能力足够强大了,可以做霸主了,就向周王的大臣王孙满问周天子的鼎有多重,意思就是要取代周天子,王孙满说,统治国家“在德不在鼎,周德未衰,鼎之重不可问也”,这就是著名的“问鼎”事件,从此以后,凡是想夺权的,或者是夺了权的,都以“鼎”为隐喻,比如“问鼎中原”,“大丈夫当列鼎而食”等。
对于吃,国人真是不遗余力的,所以,从今可以看古,从古也可以知今,吃之事,事大矣。如果到河南安阳博物馆,倒是可以去看看鼎,但不要问鼎之轻重哟。教科书上有专门介绍后母戊大方鼎的。鼎有三足的,有四足的,大鼎主要是炊具,就是煮肉用的,底下架火,那时候,铁还没有发明呢,所以,没有铁锅,那就没有炒菜,一般情况下都是煮、炖、炸,把肉做成肉酱居多,这种烹调方式叫“醢”(hǎi)。当然,残暴的统治者,不仅仅为了满足口腹之欲,也用这大鼎来“醢”人,就是把人做成肉酱,比如商朝最后一个帝叫辛的,他把周文王关在羑里(Yǒulǐ)的监狱里,然后把他的儿子做成肉酱给周文王吃,周文王吃了,等送肉酱的人走了,周文王就把肉酱吐了出来,吐一口肉,这肉就变成一只兔子,所以,现在羑里的兔子一般人是不吃的,说是周文王儿子的冤魂变的。

,这是舌字,也是活字,人的口里有果实,有滴滴答答的水份,这是舌头的感觉,口里有水有食,才是活着啊。

,这是鬲(gé),做饭用的。

,甗(yǎn),一看三条脚,底下可以生火,反正是用来做饭或者做肉用的。

,这是蒸,也可能是其它有关做饭的行为吧,可能是做好了,拿下来,也可能是正在往火上放,总之,是与饮食有关的字。

,皿,这个不想,一看就知道是装东西的器皿。

,盂,古代可不一定吐痰用的。

,盛,拿个勺子盛汤水,答答滴滴的,多么形像。

,益,也是溢字,水满则溢,我们的字里有思想,先人通过饮食的现像里,体会了好多道理出来,比如这个“溢”字,后人就总结出人生不能太满,水满则溢,月满则亏,人满则损等等。

,这是尽字,饭吃完了,就涮锅呐,看,一个人,手里拿着刷子,涮锅。还记得前面讲过的刘邦的那个“涮锅侯”的故事吗?

,这是盥(guàn)字,就是洗手,做饭前要洗洗手,我们的先人很是讲究卫生的,据考证学家说,在商朝,如果随便做倒垃圾,是要剁手的,刑罚可够重的。

,一个人手抓着头发洗头,专家说这个字是“盨”(xǔ)字,那就是“盨”吧。

,这是即字,一个人靠近食器要吃饭了,就是即字。

这是既字,看,是一个人背对着食器,就是不要吃饭的意思。看,先人造字多有意思,同样一个吃饭,对着饭要吃,背对着,就是不吃,现在的“既然”,也有反转的意思,就是与事情相对,比如,两个人对话,“既然如此,那就听你的吧”,“既然你这么做,我也没有办法”,细细体会一下,这个“既”和“即”,意思是不是不一样呢,“即使你不同意,我也要这么做”,看,一个正,一个反。

,这是鬯(chàng),就是勺子,现在的汤勺。

,这是温字,表示可以水的温度还可以,人进去,不热也不冷,就是温,用人的身体来表示冷暖,比如冷字,就用两个点来表示。凉,冰等,都用两个点。

这是爵,一看就是喝东西用的。与鼎一样,用这种器皿的人,可不是一般人啊,得是贵族,或者低官进高官,也用爵。现在说的加官进爵,就是用这个爵字,表示当升官了。

,这是盟字,这个字很有意思,器皿里放着一个呲牙咧嘴的东西,是什么呢?那要从盟这个字的字意去想,什么叫盟呢,就是不同的部族的人或者是不同的人,通过一种仪式,或结成一个团体或达成一个协议,如果违返了这个协议,就会受到惩罚,就像现在国与国之间签订的协议一样,这个团体如果有人出夭蛾子,就会被这种怪东西迷住,相当于下蛊吧。看电视剧,古人在盟誓时,拿只鸡来,把鸡脖子剌开一个口子,往参加盟誓的人的酒碗里滴几滳鸡血,一口喝掉后,把酒碗摔碎,就说明我们是一条心了,如果有变心叛变者,就会受像这酒碗一样被碎掉(也就是惩罚)。其实,背信弃义的多的是,也未见得受到了什么惩罚。

,这是饲,人来食,为饲养,先人把养人和养动物视为一体,没有区别。

,这是飨(xiǎng)字,两个人在一起吃饭,像吃火锅。

总的看,我们的先人在吃上真的是很讲究,从用器到吃食,都有一套礼仪,这套礼仪很是繁琐,如果有兴趣的人,可以看看商周生活史方面的书,挺有意思的。

看,这是一只手拿着刀杀牛,应该是个啥字呢?牛杀死了,躺在地上,一个人手里拿着刀,在剖牛,所以,我觉得应该是“剖”字。

这些字,都是用双手捧着做好了的好吃的,敬献给上帝和各路神鬼和祖先的,人要吃好吃的,将心比心,在天上的神们也是要吃好吃的,才能降福你,这是古人的思想,现在也一样,为了得到好处,请客送礼是必要。至于是什么字呢,大家可以想啊,认啊,甲骨文就是这么认出来的,现在已经发现五千多个甲骨文了,认出来的有一千五百多个,还有三千多个需要大家去认啊!

这几个字也是祭祀的字,左边的像“示”

字形的字,演变为我们现在

,和“神”有关系的。而

,则和衣服有关,与人有关,明白了古人造字的心情时,一个天,神,一个是地,人,所以,就不会混了。

,这几个字是“乡”字,现在说的“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然后怎么样,一起去吃一顿呗,两个人对着火锅吃,高兴。古代有一个礼节,叫“乡饮酒”,就是到了什么节的时候,乡里乡亲的,在一起吃喝,表示亲切,就像现在还存在的万人宴,千人宴等,表示社会和谐,人民安定团结,从古至今,吃的社会意义都没有变过。

,这几个字,一看就明白了吧,底下是火,猪呀羊呀牛呀鸡呀等等,烧烤蒸煮咕嘟炖,看,有动物,有火,有锅。做饭,需要火,火是主要元素,所以,现在表示做饭的字,都带“火”字边,如炙、炖、炸、灼、烤、烧、烙、焖、焯等。

这些字,就装饮和食的器皿了,看看还剩多少了,够不够吃了?看,第三个图,多明显啊。这种和饮食有关的的字,都演化成为“

”旁。

看,汉字的童年时代,就这么直白、透明,吃就吃,喝就喝,没有别的想法。
· 作者简介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