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文坛]刘家云的随笔《恩师如母》

恩师如母 

1983年“5·1”节,于我而言,不是“节”而是“劫”。3岁丧母的我,又在这个节日到来前两天失去了父亲。“5·1”当天,很寒碜、也很无助地将父亲“送上山”,“头七”一过,我就返回当时就读的大冶工校。因沉浸在丧父的巨痛中,我终日以泪洗面,情绪非常低落。
一天上午课休时间,班长陈新胜突然来到我身边,对我说:“吴老师让你去她办公室。”但班长未说具体什么事。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吴老师的办公室。吴老师递给我一杯茶,让我落座,然后轻言细语地对我说:“家云同学,我今天才听说,你父亲不幸去世;我也从你班长那里,对你的家庭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作为老师,我深表同情,特为你准备了一些生活日用品,还有几块钱。我知道,这些帮不了你什么忙,只能代表我的一点心意。你放心,今后我将每个月定期为你提供资助,直到你中专毕业。平时你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可随时与我联系。”
吴老师这些温馨的话语,如一颗颗催泪弹,早已将我的泪腺击溃。我口齿笨拙,当时根本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心情,只是哽咽着,一个劲地说:“吴老师,这怎么行?”吴老师安慰我说:“人死不能复生,你也要从悲痛中走出来,好好学习,以报答你父亲的养育之恩。”
我点点头,拿着吴老师给我的3元钱和活页笔记本、钢笔、牙膏、牙刷、肥皂等日用品,泪流满面地回到了教室。
我人在教室,心却在回味吴老师刚才对我所讲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之中,根本集中不了精力听课。在回味中,早已忘却母爱的我似乎突然有所悟:这不是久违的母爱么?为了表达当时的心情,我特地从作业本上扯下一张纸,公公正正地写了这样一行字——“吴老师,您就是我的妈妈!”待再次下课,我让同座卫三刚同学给我壮胆,陪我一起送给吴老师。吴老师接过纸条,也改变了对我的称呼:“孩子,老师收下你这份情意。”
这以后,吴老师每个月一发工资,就会准时给我3元钱,连暑假两个月亦未落下,且系提前支付,还不定期地给我一些生活日用品和副食。1984年元月开始,吴老师给我的资助款从每月的3元钱增加到5元钱,日用品仍不定期地提供,直到当月7月我中专毕业走上工作单位。
其实,吴老师自己的家庭也不宽裕,两个女儿当时正在读书,需要钱,她自己平时非常俭朴,身为工校当时惟一讲师的她可以用不修边幅来形容。可她对我却非常慷慨,主动资助我读书,让我尝到了久违的母爱。千万别小看这几元钱,可它却帮了我的大忙。要知道,当时学校给我们每月的生活费只有12.7元,我每次回家来回车费需2元。自吴老师资助我后,我就不用再绞尽脑汁从牙缝里去节省路费了,而且每月还略有结余。
中专毕业后,我从学校门直接跨入机关门,成了一名检察干警。我把这一消息第一时间告诉吴老师、亲爱的吴妈妈,吴老师勉励我加紧学习法律知识和检察业务知识,争取早日进入角色。平时,我也经常到吴老师家,每次去,吴老师总要想方设法给我弄好吃的,为我改善生活;还嘘寒问暖,询问我工作、学习、生活甚至弟弟的情况。我结婚生子后,时常带着妻儿去看望吴老师。见犬子一口一句奶奶的叫,吴老师脸上乐开了花,她打心眼里为我高兴、打心眼里爱她这个孙子,每次总要给犬子好多副食、玩具。一年春节期间,我们去给吴老师拜年时,吴老师见犬子特别喜欢玩她家养在脚盆里的鲫鱼,居然让我们提了一大袋回家。
这样的日子总让人铭记,也值得怀念。晚年的吴老师,被小师妹、在高校任教的二女儿接到武汉居住,开始几年,还时有联系,可后来,吴老师换了号码,就再也没有联系了。实际上,要想联系,还是有办法的。想起来,真有几分愧疚,这也成了我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就在我饱含热泪写这篇短文的头天,读中专时的班主任韩老师告诉我说,当天,他接到吴老师二女儿的电话,称吴老师在两天前病世,且已处理完丧事。惊闻噩耗,我万分悲痛涌心头,为不能去送恩师最后一程而落泪,只能含泪给小师妹发了一条慰问短信,并写了一副挽联和这篇短文,以怀念我敬爱的吴妈妈——讳名吴筱峰恩师:
亦师亦母,德艺双馨,满载深情曾惠我;
可泣可歌,肝肠寸断,空抛热泪枉为人。
愿恩师在赴天堂路上,一路走好!
2020年11月10日

刘家云,1964年3月生,鄂州市人,大冶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省作协会员、杂文学会会员、检察文联文学学会副主任委员,黄石市散文学会副主席,大冶市作协副主席。近些年主要从事杂文时评创作,发表各类文学作品近百万字,出版个人作品集2本。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征稿启事:

1、原创首发,诗歌(除旧体诗词外)、散文、小说、评论等作品,拒绝一稿多投。第一次投稿附百字内简介加个人清晰生活照一张。除文档附件外,请在邮件正文里粘贴一次稿件,便于编辑查看。

2、作者文责自负,如有抄袭侵犯他人权益,本平台不承担任何法律连带责任。

(0)

相关推荐

  • 山东作家‖【秋雨绵绵忆恩师】◆刘若华

    作者简介   刘若华,山东省临邑县临南镇人,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德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有作品发表在陕西<精短小说>.<德州晚报>.<庆云文艺>等纸媒和网络平台. 秋雨 ...

  • 罗芳连:师恩难忘之一/第32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谨以此文献给自己最敬爱的老师

    2016年9月10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32届教师节,在这个感恩的节日,绿汀文萃LTWCHJL1全体作者.编者.读者,衷心祝福天下所有为人师表者节日快乐,天天快乐,身体健康,永远幸福! [作者简介]罗芳 ...

  • “好老师”征文|我心目中的“四好老师”吴国元先生

    征文启事|影响我一生的好老师 我心目中的"四好老师"吴国元先生 曾经有朋友问我是什么支撑着我有勇气去选择数学这个专业?是呀!为何我要执意去学数学师范呢?我陷入深思,脑海里突然浮现一 ...

  • 李校长的真诚(唐山金桥中专)

    应邀去河北唐山金桥中等专业学校给老师和孩子们作报告时,未到该校之前,金桥中专学校的李校长给我发来一条短信:"吴老师,我是唐山金桥中专的李清祥,我明天安排人来接您!" 可是,第二天早 ...

  • [黄石文坛]刘家云的随笔《文学的力量》

    文学的力量   一瓢瘦水,从远古一路流来,流到盛唐,流进诗仙李太白的笔下,成就了诗人的千古绝唱--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在诗人眼里,庐山瀑布实在是 ...

  • [黄石文坛]刘家云的随笔《老屋与老人》

    老屋与老人 老屋门前的院落长满了青草,还有杂乱无章的灌木,连门口三个石级的石缝间也不例外.   清明时节,春雨绵绵,石级湿滑.舅舅掏出特地带回老家的钥匙,在表兄的搀扶下踏上石级,费了好大的劲,还是没办 ...

  • [黄石文坛]刘家云的随笔《寒风中的紫薇》(外一篇)

    寒风中的紫薇 不再招蜂引蝶,连鸟儿也懒得光顾.就这样孑然一身,你望着我,我望着你,顾影自怜.   光洁的躯干,不着半爪皮囊.光秃秃的头顶,不见半根枝丫.就这样裸露在寒风中,任风吹雨打.霜冻雪欺,&qu ...

  • [黄石文坛]刘家云的随笔《徐新洋的“特异功能” 》

    徐新洋的"特异功能"   终于见到了心仪已久的徐新洋.和文友石兄一起,在这个气温愈来愈低的冬天.   新洋兄所在的大冶市果城里徐太湾打造得如公园般亮丽,其中的民俗文化一条街更是古香 ...

  • 【黄石作家走乡村之“南山头采风”活动】刘家云的随笔《为了更好地缅怀先烈》

    为了更好地缅怀先烈 一 这是我第N次爬上南山头.和诸多文友一起,以采风的方式,过一次别具一格的五一国际劳动节. 一到南山头革命纪念馆广场,一文友就指着广场右侧巍然矗立的烈士英名墙一处,兴奋地告诉大家: ...

  • [黄石文坛]朱云岳的随笔《小小逸趣园》

    小小逸趣园 逸趣园是个园中之园,它栖身于黄石团城山公园的一隅.走进公园大门,沿湖滨步道行百米左右,左侧依山,循石階上行数十级有一简朴的石门,门右边嵌有一方青石刻有"逸趣园"三字,笔 ...

  • [黄石文坛]朱云岳的随笔《也说饺子》

    也说饺子  读了王建福老师的"饺子"很是过瘾,他把饺子各种做法说了个遍,好比吃了一餐饺子宴.满足之余,还觉得再想说点什么--   先说饺子馅,王老师把各种馅料的配制滋味都说到了,遗 ...

  • [黄石文坛]朱云岳的随笔《臭味香投》

    臭味香投 记得黄石饭店刚落成不久,那街口也是一个热闹场地,每到傍晚,总有两三处炸臭豆腐的小摊位,一张矮桌子,几只小櫈子,远远的就闻到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炸臭豆腐的"香"味,这时你会情不 ...

  • [黄石文坛]朱云岳的随笔《榴红中秋》

    榴红中秋 中秋是个丰收的季节,除了田里金黄的稻谷,地头饱胀的玉米,树上的桃.梨.苹果.葡萄也压弯了枝头.这时让我想起了石榴,连忙去水果店买了几个,那圆中略带方的果实,光润又泛着红晕,女儿很小心地切割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