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王宁子/重阳节的花糕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微信号—
本刊网络所发作品,同步在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搜狐号、网易号、百家号、知乎号、360个人图书馆七大平台推送。敬请关注。本刊纸媒及公众号只刊发原创首发稿件,请勿一稿多投!
王宁子
重阳时节,野外阳光逼眼,随家人去小五台,透过车窗,看到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挑着花糕担子,正兴致勃勃地迎面行走在公路边的白杨树下,花糕上蒙着的红布在担子的颤悠下格外醒目,一看就是赶追节的人家。
在关中一带,重阳节是舅家给外甥送花糕的节日,我们当地叫“追节”。
这久违的民俗风情新鲜又强烈地闯入眼幕,顿时勾起我儿时记忆。
《岁时杂记》记载:重阳尚食糕,大率以枣为之,或加以栗,亦有用肉者。
花糕分为“花”和“糕”。糕为麦粉加少许玉米粉所做,形状如倒扣的面盆,层层叠叠,糕的每层夹有红枣、花生、桂圆、莲子,板栗,取“早生贵子”之意。花糕不但好看,而且口感松软香甜,是娃娃们最喜欢的食物。花是面塑,牡丹芍药象征大富大贵,石榴海棠象征多子多福,若是娘家送给新婚未生育的女儿,花糕的上面少不了用面做的胖娃娃,关中人把这叫“引娃”。要是送给未满周岁的小外孙,花糕上有栩栩如生的五毒面塑,用各色膏子涂得鲜艳夺目,寓意百毒不侵,健康成长。
那时还没到重阳节,巷子里的大妈大婶早早就念叨开了,谁家女子出嫁了,谁家娶了新媳妇,谁家请人做花糕,谁的手艺好,这大村大社的,可不能出去丢人。在大妈大婶的心里,扎一担鲜活、精巧的花糕,既让娘家有面子,也抬高了女儿在婆家的身份。
关中俗语:“宁穷一年,不穷一节。”不管平时多么吝啬的人,一逢重阳都会慷慨解囊。女人早早从集市上买回做花糕的所需食材,枣一定要买陕北大红枣,枣核小果肉饱满,桂圆、花生、莲子、板栗,都要选最好的。在女人的督促下,男人将晒干的麦子送到磨坊时千叮万嘱:麦子给咱窝好,记着收八零粉!磨坊大叔顶着一身面粉打趣:额滴天,今个太阳从西边出来了!男人哈哈大笑道:九月九给咱女子追节呢!
就说么,你个啬皮今个咋这么大方滴呢!八零粉不行,咱这大村大社的,咋说也得三零粉!磨坊大叔的大嗓门高过磨面机的轰隆声。
把你个崽娃子,记着,给咱把面磨好!男人兴奋笑道。
面磨好,一切收拾停当,女人就忙活开了。做花是个细法活儿,女人早早就约好了村里心灵手巧的大妈大婶,重阳节的前一天,三五人炕头上盘膝而坐,女人端上爛好的柿子和水果,招呼着,忙碌着。三个女人一台戏。女人们嘴不闲手不闲,家长里短,插科打诨,说笑间手中的面团变成了芍药牡丹,鸟兽蜂蝶之类的吉祥物。待到花鸟做好了,放进笼屉中蒸半熟晾凉才上色。那边忙着涂色,这边的花糕也出锅了,半条巷子都是花糕的香味。闻着香味儿,大姑娘、小媳妇、娃娃们都来凑热闹,大妈大婶们嗔怪:这帮馋猫,鼻子真尖!女人在围腰上抹了把手,满脸微笑地招呼道:女子们,来尝尝刚出锅的花糕,今个我先把话撂在前头,光吃不学可不行,趁你们这些大妈大婶手脚还灵活,赶紧学,要不然,她们以后就把这手艺背到阴司去咧!话音落地,顿时笑骂声四起。正在院子里闲庭信步的芦花鸡也屏息伫立,伸着头诧异地看着这些女人们。
第一年送女儿送外孙的柿子,成双成对二十四个红柿子代表事事如意,家庭和睦。一根担子,用红纸缠得喜气盈盈,一头挑着提货笼子,里面放着柿子副食,一头挑着花糕。挑担子的是父兄或者弟侄。距离近的,直接到亲家,距离远的,先把花糕用四四方方的红包袱包裹好,一路小心翼翼,到了亲家村外,取出花糕,整理好衣衫才进村。
关中人自古粗狂豪迈,在这黄土地上摸爬滚打的人们,行事张扬。一路上挑来花糕,本该从村西进,偏就绕到村东,从村南入,偏要挑到村北,哪儿人多给哪儿挑。
哎呀,这是哪儿的社火出来啦!蹴在门楼下谝闲传的男人们打趣。甭管认识不认识,在此时,就是老熟人。
“啧啧,这花糕做的色香味十足啊!女人们一边夸一边朝花糕跟前凑,一双双滴溜溜羡慕的眼睛,恨不能把那一个个鲜艳夺目的花卉鸟兽剜走。
挑担人经不起夸,众目睽睽之下,脚步更轻,腰身更软了,一走三闪,那姿势像扭秧歌。娃娃们跟在担子后面,咽着口水目不转睛地盯着那花糕。总有胆大的趁人不注意,悄悄摘了一枝拔腿就跑,若被发现,挑担人指着那仓皇逃跑的背影笑骂:你们这帮碎挨刀的,摘完了让我咋样交差?!
花糕送给女家,也就是让娃娃们抢,让大人们品头论足。谁家被抢得快,抢得早,说明谁家的花糕做的好,谁家的人缘好。
送走了亲家,主人家把花糕切成若干,挨家挨户让乡党们尝尝亲家母的手艺,家里有小孩的,总忘不了再送一个面花。记忆中有一年重阳节,隔壁二婆送我一个面花,我插在家里的信插上直到第二年开春。
等到我结婚后,花糕不知何时已经退出了人们的视线。小时候,每逢重阳节,和小伙伴跟在花糕担子后面,不止一次设想着自己长大后,父亲也会挑着这让人注目的花糕担子,一街两行,全是艳羡的目光。现在想想,不禁哑然失笑。
嘱咐家人将车停在路边,目送着老人的花糕担子渐渐消失在路尽头,心里一阵莫名感动。那走过的挑担老人,莫不是冥冥中的父亲特来安慰我曾失落的遗憾?
九九重阳,本是登高祈福、感恩敬老的日子,在我们这里,却有着招吉除秽、关爱后辈的民风乡俗,但无论如何,登高和吃糕(高),不都寄托着这片土地上人们朴素真挚的浓浓情感?
路边的小雏菊开得正烈,远处是连绵斑斓的秦岭;左边苹果园里的人们正在摘收秋果,右边装满红薯的三轮车在田野里奔突……我忽然有了一种抒情的冲动。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欢迎关注河南文学杂志抖音号
作者简介
王宁子,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鄠邑区诗词楹联协会会员,《散文选刊》签约作家。相继有多篇文章发表在《咸阳日报》《咸阳文艺》《散文界》《南京现代快报》《金平湖》《齐鲁文学》《西北文学》《散文选刊》等媒体。
《河南文学》杂志是河南阅读学会旗下的一个纯文学刊物,双月刊。以“不厚名家、力推新人”为办刊宗旨,以“不唯名家,但求名篇;不拘篇幅,唯求美文;不唯形式,文道并重”为原则,主要刊登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面向全球各界征稿,所刊登稿件主要从“河南文学杂志”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稿件中选取(已在其他媒体刊发并被原创保护的,本平台不予刊发)。欢迎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本平台周一至周五更新
投稿邮箱:
散文:hnwxsanwen@126.com
小说:hnwxxiaoshuo@126.com
诗歌:hnwxshige@126.com
评论:hnwxpinglun@126.com
出品/河南阅读学会
编辑/河南文学杂志社
主编/李一
副主编/阿 若 冯新林
编辑部主任/ 任学青
责任编辑/宋 兵 达 林
刘海波 蓝 岛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