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明明吃得很好,为啥还会贫血?

作者:顽疾归赵(儿科医师)

贫血是婴幼儿们最常出现的问题之一,不但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还是很多其他疾病的诱因。

但当有的父母抱孩子去医院就诊时,各种疑惑就来了:孩子明明吃得很好,为什么查血后,医生说孩子是营养不良性贫血或缺血性贫血?又或者孩子明明不贫血,为啥医生说缺铁呢?

其实,吃得多和吃得好还是有区别的,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家长朋友经常碰到有关喂养和贫血的几个问题。

生理性贫血期无需过于担心

宝妈们第一次接触到婴儿贫血,大部分还是在出生后2-3月去医院查血常规时发现的。

我们都知道,新生儿在刚出生时,血红蛋白可以达到190g/L以上。2-3月时化验血常规,血红蛋白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大部分宝宝的血红蛋白会在100g/L左右。这一阶段的贫血,我们称之为生理性贫血。之所以称之为生理性贫血,是因为这并不是病态,大部分孩子都会出现。

这是因为宝宝出生后的前几个月生长速度快,血容量快速增加,导致红细胞被稀释。另外,由于胎儿肺是没有换气功能的,在妈妈体内处于相对缺氧状态,这会刺激胎儿体内促红细胞生成素浓度很高;出生后肺开始具有换气功能,缺氧状态改善,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从而导致骨髓生产红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

4-6月龄期间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

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物,但一直只吃母乳也会出现问题。

很多家长朋友都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母乳中的成分会发生变化,比如蛋白质含量减低,脂肪含量逐渐增高。母乳到第二年,550ml的母乳仍然能满足50%以上的蛋白质、40%左右的能量和75%以上的维生素A等。但是,出生四个月后的母乳中含有的铁就远远不足以支持宝宝继续生长发育。而此时的宝宝正处于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供应不足加之需求增加,就会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我曾经碰到很多家长,宝宝都已经六七月龄了,还不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比如强化铁的米粉,猪肝泥等),只吃母乳,结果这些宝宝多数都存在缺铁性贫血。因此,虽然母乳是宝宝最好的食物,但在四月龄后仍需要额外补充铁剂。

另外,给12个月以下的婴儿喂牛奶喝,也很容易患上缺铁性贫血。

不贫血并不代表不缺铁

也有些家长会拿着化验单问我,孩子血红蛋白正常,为什么医生也让我们补铁?

很多家长可能都有这种误区,不贫血就不缺铁,缺铁就会贫血,这些都是非常片面的认识。

其实,人体内的铁可以形象地比喻为货币。一方面,铁被储存在体内的各种银行中,比如血红蛋白、肌红蛋白以及肝、脾和骨髓中的各种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中。另外一方面,自由铁池的铁就像在市面上流通的货币一样,仅仅占0.1-0.4%。当由于吸收障碍或者丢失过多时,自由池铁减少,储存铁一部分会释放到自由池铁。如果持续缺失,储存铁也会不足。

体内铁减少分为三个时期,分别为铁减少期,红细胞生成缺少期,缺铁性贫血期。最开始时,自由池铁减少,储存铁会向自由池中释放,因此并不会引起血红蛋白合成的减少。当铁进一步减少时,就会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此时化验血常规显示血红蛋白并没有降低,但红细胞的形态会发生异常,表现为红细胞的体积减少,每个红细胞含有的血红蛋白量减少,也就是医生说的小细胞低色素。再进一步缺铁时,造血原料进一步缺乏就会引起贫血了。

如果孩子有食欲下降、头发干枯、易怒、精神紧张、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异食癖的表现,即使没贫血,也要怀疑有没有缺铁的问题。

宝宝补铁,要吃够量

缺铁性贫血一旦积极补充铁剂后,血红蛋白一般在2周左右就开始升高,一般两个月的时候基本上可以恢复正常。但是,很多家长一看血红蛋白正常就自行停止铁剂治疗了。前面讲过,发生缺铁性贫血时,体内储存铁已经不足,经过补充铁剂虽然血红蛋白能够正常生成,但是储存铁还没有得到足够补充。因此,当血红蛋白正常后,仍然需要继续补充铁剂2个月左右,并继续配合含铁丰富的辅食,这样才算治标又治本。

图片来源:123RF图库

版权声明:本文为春雨医生原创稿件,版权归属春雨医生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授权与合作事宜请联系reading@chunyu.me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