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清肠有三法:运动、按摩和饮食
您是否常被以下问题所困扰?
您是否常被以下症状所困扰?
口气重、咳嗽经久不愈、面部黄褐斑、痤疮、脓点四处开花、疮疡久不愈合等,究其原因,与肠中积便有很大关系。
日常生活中,如果肠道不清,长期便秘,容易肥胖体臭,产生消化道疾病,脏腑功能也会下降。预防便秘,中医清肠有三法:运动、按摩和饮食。
长期便秘影响身体健康
便秘容易导致体内毒素沉积,已经成为影响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便秘首先与厚腻饮食有关,有些人无辣不欢,常食酸菜鱼、辣子鸡等多盐厚腻的食物,肠胃积热后,耗伤了津液,慢慢肠道干涩燥结;
有些人喜欢吃寒凉生冷,如柿子、海鲜,耗伤阳气,阴寒之气聚集体内,凝积了肠道。
其次,便秘与情志不畅和缺乏运动有关。
现代人压力较大,常思虑过度或久坐少动,容易导致大肠气机郁滞。
1
运动清肠法
在全身运动的基础上,重点加强腰腹部的拉伸和扭转,例如弯腰深俯、走猫步等;
采用腹式呼吸,吸气时小腹徐徐鼓气,呼气时小腹慢慢收回,腹部一起一伏,能够增加肠运动;
做仰卧起坐,增加腹肌力量,提高排便功能。
2
按摩清肠法
可采用坐位或仰卧位,自然呼吸,双手叠掌置于脐腹部: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摩72圈,然后起身散步片刻,同时,配合按摩天枢穴(肚脐左右两边旁开三横指处)效果更好。
可用食指和中指按摩该穴,呼气时按压,吸气时放松,10 次为一组,可做两三组。
3
饮食清肠法
可选用淡盐水、赤小豆或醋泡黑豆等。按照中医学子午流注理论,早晨5 点~7 点,手阳明大肠经气血最为旺盛,在这个时段温服200 毫升左右的淡盐水最有清肠效果;赤小豆的功能是利水消肿、解毒排脓,建议用赤小豆煮水或者熬粥;醋泡黑豆加上蜂蜜,每天吃3~6 颗,可以达到清肠效果。
此外可使用一些药食两用的中药如鸡内金、铁棍山药、莱菔子煮水代茶饮,山药有滋补脾阴、养肾的功效,是临床常用养胃清肠的要药。
温馨提示:以上推荐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中医推荐
贾云 主任医师
原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三级甲等医院)中医科主任,教授,云南省名中医。从事中医药工作3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任云南省中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医脾胃专业组主任委员,担任云南省高评委20余年。
擅长诊治:内、妇、儿科等常见病及其疑难杂病。内科病: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甲状腺结节等多发病;妇科:精于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功能性子宫出血、不孕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月经病;儿科:对一般的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经验丰富,如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或扁桃体化脓、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对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厌食、疳积、脾胃虚弱等。对于儿科的一些疑难杂症如:小儿多汗、抵抗力低下、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疾病等经验丰富。其他:对内伤杂病尤其是慢性病的调治重视整体观、动态平衡观;对顽固性失眠治疗采用调脾胃养肝安神法。
出诊时间:周二、周五全天
吴振英 主治医师
中医全科,学于上海中医学院。从医五十余年,曾跟随刘弼臣、刘渡舟、赵绍琴、姚禹晨等多位名师学习。对多种疑难杂证有独特的理解和疗效。
儿科: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消化不良、儿童生长发育迟缓、儿童多动症、自闭症、抽搐秽语症等。
内科:心血管病、高血压、颈椎病、冠心病、肝、胆疾病、胃病、头痛、失眠等。
妇科:乳腺疾病、不孕不育症、多囊卵巢、月经不调、崩漏、盆腔炎。
皮肤科:黄褐斑、痤疮、湿疹、扁平疣、荨麻疹等。
出诊时间:周二、周四下午
王寸巧 主治医师
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从事内科尤其是心脑血管方面工作二十余年。师从多名知名专家,著名脾胃病专家,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亲传弟子。曾在北京中医院心血管科进修学习,师从尚菊菊主任。能够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内科常见病,针灸治疗脑血管病。
擅长诊治: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科常见病。1、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窦性心动过速、窦缓室上速、室颤、等心律失常,心肌供血不足等心血管疾病。2、脑梗塞、脑出血后遗症、眩晕、头痛。3、胃炎、消化不良、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4、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内科常见病。
出诊时间:周一至周五全天
免责声明:
我们尊重原创。本平台部分文章、图片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如有侵犯您的权益或版权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