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中医之路 —— 一个中医求学者的问道历程

寻找中医之路
——  一个中医求学者的问道历程

2008年4月20日,一个平常的日子,下午6点钟,我与老同学胡劲松从新沂火车站登上西去的列车,目的地是四川江油,目标是寻找道地附子,从此,开启了我的中医求学问道之路——寻找传统经典中医中药的本来面目。

八年来,我跑了28个省、市、自治区,先后参加了“扶阳论坛”、“经方班”、“经方论坛”、“经方量效关系”、“经方沙龙”、“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全息汤”、“针刀医学”、“膏滋方”、“脉学”、“振荡中医”、“五运六气”、“奇经八脉”、“太极艾灸”、“吴佩衡教授诞辰120周年及其学术思想研讨会”、“国医大师朱良春学术思想研会”等学习班。

五次朝圣河南南阳医圣祠,拜谒过湖北蕲州李时珍纪念馆、河北保定刘守真纪念馆、浙江杭州胡庆余堂博物馆、北京同仁堂、北京鹤年堂、昆明圣爱中医馆、浙江义乌朱丹溪纪念馆、河北安国药王庙、江苏江阴曹寅甫纪念馆、河南辉县百泉药王庙、江苏江阴致和堂、江苏苏州沐泰山老字号、江苏兴化上池斋、陕西铜川药王庙、甘肃天水伏羲庙、山东昌邑黄元御故居纪念馆、河南安阳汤阴伏道乡扁鹊墓园纪念馆、河北任丘鄚州扁鹊祠药王庙。

探访过安徽亳州、河北安国、四川荷花池、河南禹州、河南百泉、湖北蕲州、湖南岳阳花板桥、湖南廉桥、江西樟树、山东临沂、山东舜王城、陕西西安万寿路、甘肃陇西文峰、甘肃岷县当归城、甘肃兰州黄河、青海西宁虫草、吉林抚松万良等十七大药市。

曾赴新疆寻找甘草,四川寻找附子,甘肃寻找当归,河北寻找细辛,山西寻找半夏,山东寻找丹皮,湖北寻找苍术,河南寻找山茱萸,广东寻找陈皮,吉林寻找人参,内蒙古寻找黄芪。

先后拜访过100多位专家、教授、学者、药师、药农、采药人、临床大家,特别是民间中医,他们都身怀绝技、虚怀若谷,真让人相见恨晚、感慨万千,“访道天下、寻找真药”成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经历。

溯本求源,让我重新亲近《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辅行诀》,从而使那些早就似乎明白、实际似是而非的“阴阳”、“五行”、“六经”、“三焦”、“圆运动”、“升降浮沉”、“升降出入”、“寒热温凉”、“木火土金”、“春夏秋冬”、“发长收藏”等理念渐渐清晰起来。

由源探流,伏羲、神农、黄帝远古三皇,拓荒肇基;春秋战国,神医扁鹊演绎起死回生的神话;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横空出世,奠定六经辨证体系,经纬中医,疏而不漏。

金元四大家各执一角,如三国纷争,客观上将一个侧面的探讨推向极致,治寒用热,过则形成流弊,后世医家纠偏,唱用寒凉,治热用寒,逐渐形成寒凉流派,继而过用寒凉滋生流弊,又有新的医家兴起纠偏,继而形成新的流派,此起彼伏,大概三百年一周期。中医这个大花园,百花盛开,争奇斗艳,也因此而令后世医家莫衷一是。

明末吴又可倡导“戾气”学说,发明了“达原饮”,使伤寒之“寒湿”向温病之“湿热”过渡;清代,“叶、薛、吴、王” 蔚然兴起,将温病学派推向顶峰,丰富、完善、发展了《伤寒论》中有关“少阳”、“阳明”、“厥阴”的内涵。
清代,被乾隆赞誉“妙悟岐黄”的黄元御,《四圣心源》第一次系统阐述圆运动的来龙去脉,创立“一轴四维”学说,特别强调中土的轴心稳定主导作用,“己土生,戊土降”,中气升降关系中,尤其强调阳气的主导作用,提出“扶阳抑阴,扶阳运阴”的学术思想,“黄芽汤、天魂汤、地魂汤”三张方子将

圆运动展现得有声有色。
清末民初,彭子益第一次将圆运动的古中医与现代科学联系起来,将圆运动演绎得出神入化。黄元御学说第五代传人麻瑞亭教授悟透了圆运动的思想,一张“下气汤”经过他的改造并根据临床需要稍加调整可以应付一切,可谓发挥到了极致。

近年来扶阳学派异军突起,成为最为活跃的学术团体,“扶阳”一时成为中医界的显学,扶阳论坛里人声鼎沸,“附子”一时间成为最热门话题,扶阳著作、扶阳会议、扶阳人士空前活跃,大有一派代全部之势。
“小针刀”发明者朱汉章教授本是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的一位赤脚医生,“针、刀结合”的神奇疗效,使小针刀由农村卫生室走向城市、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最终发展成一门独立的针刀医学。

奇经八脉历来为丹道家所重,为临床医家所忽视,德州中医世家第四代传人孙朝宗教授潜心研究奇经八脉,熔六经与奇经于一炉,临床采用六经方药治疗奇经病症,同时用奇经方药翼补六经之未逮,填补了自李时珍“奇经八脉考”以来研究的空白,为中医中药的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

“全息汤”创造者薛振生老先生,身居乡镇,苦心孤诣,毕生研究《伤寒论》,在实际工作中擅长使用小柴胡汤,并且逐步形成了以足少阳胆经为入手点,以手少阳三焦为主阵地,由小柴胡汤牵头通过合方的形式演变出全息汤,一方通用、效果神奇,为经方的合方使用开辟了一条传奇之路!
附子、半夏、细辛、桂枝、麻黄、黄连、当归、生姜、甘草、大枣、苍术、人参、桔梗、熟地、黄芩等每一味药都是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个中情感、故事就像电视连续剧一样,一有机会就展现在我的脑海里。

八年后的今天,我也从一个“学院派中医”转变成地地道道的现代传统中医:熟悉、了解西医诊断,但以中医传统整体辨证思维处方用药,源起伏羲,理从《内经》,方宗《伤寒》,药用《本经》,兼用后世各大流派源于“伤寒”有所阐发的传世名方。

在继承古圣先贤智慧的基础上,在同道好友的提醒下,提出了“升降和”学说,创立了“升降和”经方分析天平,以“圆运动”为框架,以“升降和”为抓手,解析经方,探秘圣人心法,理清《伤寒论》六经代表方及其类方之间过渡关系,明白圆运动的障碍点,即“知犯何逆”,重点突破,而后“随证治之”,整体调理,精选道地药材,发挥“针、药、灸”并用优势,临床疗效显著提高,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实实在在地守护了一方中医阵地。

2014年10月,在全国各地的大德高人们支持下,中医宿迁团队牵头成立了“民间铁杆中医联盟”,搭建了民间铁杆中医交流的平台,取得了初步的成绩,我们相信,我们的道友会越来越多,我们的前途是光明的!

2015年6月1日至9月16日,我们开办了“升降和”解析经方班四期,为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来自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中医道友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有众多道友的参与和探讨,“升降和”学说一定能为中医的发展贡献它的一份力量!

回顾八年求学问道历程,一路走来,千山万水、千人万次、千言万语、千辛万苦,然而本人无怨无悔,并且深感荣幸。首先感谢伟大的祖国,太平盛世,四海畅通,蜀道不再难于上青天,海南不再是天边,新疆飞机一日可到,北京、广州仿佛就在身边,只要有求道之心,天涯比邻,海角即门。再者感谢中医同道,结缘天下,寻找灵感,大德高人们就像一座座闪亮的灯塔,给我光明,给我力量,鼓舞我一路前行。最后感谢我的同事、朋友和家人,是他们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才使我有机会、有能力顺利完成一次次远行。

怀着感恩、敬道的心情,本着回报社会的责任,同时鼓励、鞭策自己继续前行,本人将“求学问道、寻找真药”的历程分成六大阶段(附子→扶阳→经方→圆运动→升降和→针药灸并用),共计50个篇章记述出来,或许能为中医事业的振兴、发展、传承提供一点帮助,最起码可以尽一份心。
“升降和”是理解“圆运动”的抓手,“圆运动”是“经方”的组方原理框架,理解“圆运动”即可理解“经方”,理解“经方”也就理解了“扶阳”之目的所在。“扶阳”是目前中医临床的一个比较好的入手点,其中“附子”的质量问题是“扶阳”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而“附子”剂量问题往往不是“扶阳”的最核心问题,但部分扶阳人士只在剂量上下功夫,就容易走偏了,这也是扶阳学派屡屡招致质疑的原因之一。

中医的复兴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我衷心恳请大德高人们继续给我关心、支持和指导,以督促、鼓励和帮助我继续前行。同时呼吁求学问道的道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往前走,不辜负这伟大的时代,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待,义无反顾,全力以赴,奔向中医中药复兴的明天!

作者介绍

王林,男,1965年生,江苏宿迁人,宿迁市玄壶中医诊所主任,副主任中医师,原江苏省宿迁市中医院中医肿瘤科主任。1990年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并获学士学位,同年分配到宿迁市中医院工作,曾任中医院中医病区家庭病房主任,分院院长,后创立肿瘤科并任主任。2001年12月,为了专注中医中药事业,辞去公职,开设玄壶中医诊所至今,2014年10月牵头成立民间铁杆中医联盟,2015年6月1日起开办“升降和”解析经方研修班。

座 右 铭:求学问道,寻找真药,寄情山水!

学术渊源:1990年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1990年拜师江苏省泰州名医王抑非,尽得其传,掌握了以孟河医派为代表的传统中医辨证思维,1996年在江苏省肿瘤医院进修肿瘤专业,2001年创办玄壶中医诊所。自2008年起,先后8年外出求学问道、寻找真药。2013年又拜师山东省徳州名医孙朝宗,得其亲炙,掌握奇经八脉的来龙去脉及其脉证方案,在《伤寒论》六经辨证的基础上,逐步完善了十二正经及奇经八脉共二十条经络的理法方药,同时理清六合正精六大类方的历史演变轨迹,并创立“升降和”辨证体系。

学术思想:结合传统中医“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取类比象”的观点,以圆运动为道,以阴阳为纲,以“升降和”为抓手,以五行为坐标,以六经为辨证主体,以六合正精十二正经及奇经八脉为纽带统摄六脏六腑,以经方为主流,探索古圣先哲配方原始思想,兼收并蓄古今中外各家学说及其传世名方,以“开阖枢”为理论依据,创立了“升降和”学说及其经方分析天平,提出临床疾病分三证:“火在上、水在下、中焦不通”,尊从的养生总则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学术著作:《寻找中医之路一个中医求学者的问道历程》、《圆运动顿悟——升降和解析经方》、《王抑非医案》。

临床手段:针药并用,处方以《伤寒论》经方为根基,师法仲景,崇尚扶阳,兼顾养阴,以保护先、后天为出发点,师古不泥,纳新勿滥,容六经、奇经于一体,以“扶阳火神派”为入手点,以圆运动为背景,总揽一气周流全局,擅用“姜、桂、附”等热性药治疗内、外、妇、儿等疑难杂症,特别是对于寒证、热证、血证、癌证、痰证等有较深入的研究。

在中药使用方面颇为考究,精心选择道地药材并遵古炮制,自2008年4月起,先后多次前往四川、山西、河北、广西、甘肃、新疆、吉林、内蒙古等二十多个省巿自治区寻找道地真药,以确保临床疗效,衷心希望有病能医,人人健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