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腹水(肝郁脾虚,气血瘀结之臌胀)

《中医急危重难医案选注》连载12 内科其他

中医起源于急救医学,自古因虫兽咬伤、跌仆损伤、金刃刀伤、食物中毒、难产婴夭等,渐而产生急救医学。中医急诊急救是中医治疗学的核心,广泛应用于临床,是中医生存的底线。数千年来拯救民众于危急病之中,确保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十九世纪初,随着西学东渐,中医急诊之学逐渐湮没而无人问津,似有趋向自生自灭之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医院校无中医急诊学课程,中医医院亦无急诊科和急诊医生,一是因为中医界尚未完全从民族虚无主义阴影中解脱出来,二是彼时尚缺乏急诊急救的中医师资力量。二十世纪末,中医界方醒悟中医尚有急诊急救之瑰宝,中医院校及医院相继开设中医急诊学和设立中医急诊科,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在甘肃名医李顺保先生的主持下,编撰了《古代中医急救医书全集》(学苑出版社,2011年)、《中医急诊临床实用手册》(学苑出版社,2014年)、《中医急危重难医案选注》(学苑出版社,2016年),三本中医急诊急救类医籍,希冀对中医急救医学的发展作出绵薄之贡献。

肝郁脾虚,气血瘀结之臌胀(肝硬化腹水)

邓某某,男,35岁,住院号:10403。入院初诊:1969年3月31日。曾于1957年患“黄疸型传染性肝炎”,三年之后,腹部肿胀,并未介意。近一月余,腹胀硬满,腹壁青筋显露,日益加重,纳食更甚,矢气可减。面色苍黄,四肢消瘦,眼睑虚浮,脘胁串痛,渴不欲饮,时作寒意,胸闷气促,咳嗽咯痰,甚或呕逆,大便溏薄,气堕色黑,小便不行。诊时,肝功能检查:黄疸指数8单位,麝香草酚浊度试验8单位,麝香草酚絮状试验++,脑磷脂絮状试验+++。血清总蛋白4.48克、白蛋白1.41克、球蛋白3.07克、A/G比值倒置。舌质淡嫩青滞,舌苔薄白,脉象弦数。经医院确证“肝硬化腹水”。此证属肝郁脾虚,气滞血瘀,肺气失宣。治宜疏肝扶脾,行气散淤,佐以宣肺,投加减逍遥散。处方:柴胡10克,当归10克,赤芍12克,茯苓皮12克,白术10克,薄荷6克,地龙10克,五灵脂10克,香附6克,防风10克,苏梗10克,大腹皮12克,生姜5克,乳香6克(包煎)服7剂。二诊:1969年4月7日,腹胀减轻,小便增多,余症均减,原方去防风,薄荷,加牵牛子12克、槟榔10克,服8剂。三诊:1969年4月15日,食纳增加,小便增多,再守原方加减。处方:柴胡10克,白芍12克,茯苓皮12克,当归10克,白术10克,薄荷6克,大腹皮12克,地龙10克,槟榔10克,丹参12克,五灵脂10克,生姜5克,牵牛子12克。5剂。此后以上方略加变化,治疗三月,腹胀全消,痊愈出院。

按:本案因肝病后,脘胁串痛,腹部青筋显露,肝郁失疏,气滞血瘀导致臌胀;面黄肌瘦,便溏溲少,肝木伤中,脾虚不运;恶寒咳嗽,胸满气促,母病及子,肺失宣降。此水、气、淤血掺杂,偏于气、瘀,先以逍遥散调理肝脾,去甘草,以免增满;加灵脂,腹皮、乳香行气活血,通瘀开结;防风、薄荷、生姜宣通肺气。药与证合,病势即减,遂于方中去防风、薄荷、加入丑牛,槟榔,丹参等,行气血,利水邪,调治数月,渐奏良功。

(王足明.疑难病证中医治验 [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14~15)

评:该患者肝硬化腹水,中医辨证肝郁脾虚,气滞血瘀,肺气失宣。气滞血瘀导致臌胀,肝木伤中,脾虚不运;母病及子,肺失宣降。为水、气、淤血掺杂,偏于气、瘀,先以调理肝脾,继之宣通肺气,渐奏良功。(沈玉鹏)

~求关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