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关锁国:清朝之错,还是明朝之过?乾隆为朱元璋背锅

前言

闭关锁国,是一个成语,也是国人之痛。

翻看教科书,清朝盲目自大,自诩天朝,愚昧闭塞,拒绝交路,导致国力衰败,落后挨打……闭关锁国,遂成近代耻辱之罪魁祸首。

闭关锁国,愚民误国,当无异议。

然而,闭关锁国从何而起?到底谁该为此埋单?

很多人印象中,大明盛世,开明开放,七下西洋,扬威海外,万国来朝,清朝则截然相反。

然而,这是一个误会。

追根溯源,明朝才是海禁之始,做出这一决策者是大明开国皇帝——洪武大帝朱元璋。

1,洪武海禁的形成

提到倭寇,自然想到嘉靖年间的抗倭名将戚继光。

但倭寇为患,骚扰中国,从元末明初就开始了。

元末明初,正值日本诸侯割据,互相攻伐,战败的封建领主失去土地,无处谋生,便打起了走私抢劫的主意,他们的目标就是富庶的中国。

最初的倭寇,由封建领主、武士、商人、浪人组成,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破落户,都喜欢来钱快的生意。

最初的倭寇,都是游兵散勇,他们到中国沿海进行武装走私和抢掠,虽给东南百姓带来一些骚扰,但充其量不过是一群流寇,不足以造成大的困扰,因而并未引起统治者足够重视。

尽管元朝统治者多次实行海禁,但海禁主要是海外贸易,并未形成基本国策,而且时松时紧,主要目的不是防范倭寇。

洪武年间,朱元璋建立明朝。

此时,大明还未完全统一天下,统治重心在南方,南方尚不稳固,一些军阀余党盘踞沿海,与海盗勾结,为大明腹心之患。

朱元璋颇有远见,为防反叛势力私通倭寇,维持社会稳定,针对海事实施了一系列“禁令”:

洪武三年(1370年), “罢太仓黄渡市舶司。”

市舶司,是唐宋时期管理海外贸易的常设机构,太仓黄渡市舶提举司,俗称“六国码头”,是朱元璋亲自设立的,然而这一年朱元璋亲自下令取消了。

为什么呢?《万历野获编》载:

“海夷狡诈无常,迫近京师,或行窥伺,遂罢不设。”

因为太仓位于江苏,临近京师(南京),一些狡诈的蛮夷会打着贸易的幌子,来京师窥伺虚实,所以干脆就罢除不设。

这个理由很可笑,就因为有个别蛮夷打探虚实,就废罢市舶司,放弃海外贸易的巨额利润,简直是因噎废食。

但对朱元璋而言,这个思路很合理。

太仓市舶司废后,效果应该不错,无非就是海外商人少赚点钱,这跟大明江山稳固比起来,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于是朱元璋再接再厉,再严海禁。

洪武四年(1371年)十二月:

“仍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敢有私下诸藩互市者必置之重法。”

洪武七年(1374年):

撤销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广东广州三市舶司,关闭全部市舶司。

洪武十四年(1381年):

“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不许渔民私自与外商做生意)

洪武十七年(1384年)正月:

“禁民入海捕鱼。”(连渔民出海捕鱼都被禁了)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

“今两广、浙江、福建愚民无知,往往交通外番,私易货物,故严禁之……纵令私相交易者,悉以治罪。”(严禁百姓与外国人做生意,认为是愚昧无知之举)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正月:

“禁民间用番香、番货。”(禁止老百姓使用外国货,够狠)

可以说,从建国伊始到撒手人寰,朱元璋的海禁政策一年比一年严厉,从来没有放松过。

2,洪武海禁的原因

中国是传统农业国,且小农经济为主,老百姓完全可以自给自足,关起门来过日子,无需对外交流,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整个国家,自然也可以如此,这便是“海禁”的经济基础。

中国拥有广阔的疆域、闭塞的空间、丰富的资源、高额的人口、灿烂的文化,长期处于世界文明顶端,因此一向鄙视外国,视异族为蛮夷,即便不与其交往,也无甚损失。

朱元璋生长在佃农之家,自然“重农抑商”,他深受程朱理学影响,自建国开始便致力于建立一个层次分明、秩序井然、社会稳定的帝国,他实施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制度都是如此,一切以“预防为主”,甚至是“预防为王”——既然有弊端,我干脆一禁了之。

简而言之,朱元璋试图通过“海禁”,将中国封闭起来,打造一个固化的、“与外人间隔”的桃花源世界,这里民风淳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洪武海禁的影响

朱元璋极度自信甚至自负,他认为自己所有政策都是正确的,都是为了大明好,后世子孙必须奉行不易,才能保大明江山永固。

尽管老朱家的子孙不是个个都听话,尽管明朝后期曾出现过“隆庆开关”,但明朝整体上对“海禁”还是没有太过放松,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片板不许入海”的“祖宗之法”。

明成祖朱棣,算是开明帝王,他支持郑和七下西洋,却是为了宣扬国威,纯属官方政治活动,仍严令民间海外贸易:

“不许沿海军民人等私自下番交通外国,遵洪武事例禁治。”

朱元璋及整个明朝“海禁”政策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为了防范海盗和倭寇侵扰,一定程度也起到了保护作用,但究其根本,却反映出统治者极端保守的封建思想,“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这种思想的盛行是与明朝强化君权的政治需要分不开的。

4,清朝的海禁

明亡清兴,尽管是异族入侵,但清朝制度却是沿袭明朝,在“海禁”上更是如此,其君主专制比明朝更为强化,“海禁”禁令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清朝“海禁”承袭明朝,清初便实行“海禁”,号称盛世的康雍乾三代,也是“海禁”最为严厉的时期,尽管康熙曾有“开关”之举,但民间海外贸易仍受到极大障碍。

乾隆自称“十全老人”,经过康熙、雍正等先祖们的艰苦奋斗,大清达到鼎盛,疆土广阔,富有四海,天下升平,乾隆的夜郎自大也达到巅峰,“海禁”也达到顶峰。

当清朝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闭关锁国”时,西方正在剧烈变革,等有识之士想要“睁开眼睛看世界”时,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已经被西方的“坚船利炮”轰开,接下来就是天朝的美梦破灭,耻辱的噩梦开始。

结语

闭关锁国,始于明初,终于清末,贯穿整个明清,它不是哪个人一时兴起的发明,也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权宜之计,而是一个持续数百年、不断强化的过程,不能把锅扣到一个人头上。

朱元璋也好,乾隆也罢,为江山也好,为百姓也罢,出发点都是好的,说不上谁给谁背锅。

综观明清两代闭关锁国,导致中国衰败落后的历史,带给我们的是一个无比沉痛的教训:

自信可以带来强大,自大则会带来衰败,自闭只会带来灭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