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分,每一分都在持续制造震撼

提起巴黎你会想到什么?

是优雅的法式风情,还是路边的咖啡馆,或者温柔的香颂.....

在浪漫巴黎有这样一个角落,它叫蒙费梅伊。

这里聚集着大量的非裔与阿拉伯裔移民,被视为巴黎治安最差的地区。

执法者因无法应对犯罪活动,甚至不得以将权力让渡给一些黑帮老大,黑人领袖,形成了各方一起维护秩序平衡的特殊管理。

就在这样一个非典型街区,1862年,雨果写下了不朽巨作《悲惨世界》。

2019年,黑人导演拉吉·利拍摄完成了独属于自己的《悲惨世界》。

▲导演拉吉·利与演员们

这部电影一经问世,就在戛纳好评如潮,最终获得评审团奖,并代表法国征战奥斯卡。

本片在豆瓣也获得了8.2的高分。

作为处女作,本片实在是够冲够猛,质量上乘,极具个人特色与街头风格。

让人想起同是黑人导演的斯派克·李那部同样街头的《为所应为》。

▲《为所应为》剧照

当我们跟随《为所应为》中不断回响的那句歌词“Fight the power”,去再审《悲惨世界》,可感其挑战了怎样的权威。

有评论说:在谈HK问题之前先来看看这部。

确实,本片聚集着各种棘手的敏感问题,包括但不限于种族歧视,意识形态冲突,暴徒袭警,警察枪击民众......观众看完普遍表示惊心动魄。

但不同的是,拉吉·利选择避开冲突的旋涡,以白人警察为视点,还原蒙费梅伊本来面目。

01.我要复仇

俯瞰城市,我们很容易想起娄烨的《风雨云》。

▲《风雨云》中的俯瞰镜头

它们同样用航拍,像上帝之眼一样冰冷地扫过每条街道。

这里的悲欢既不相通,对世界来说也无关紧要。

你能感受到的,只有一团燃点极低的蓝色火焰,在压抑地喘息着、低语着,隐藏战后立于废墟之上的悲悯。

这是我们生活的地方,蒙费梅伊。

▲《悲惨世界》中的航拍

但影片并没有一开始就将镜头对准这里。

而是以2018年世界杯决赛时,因法国夺冠而聚在凯旋门前欢呼的民众作为开场。

人群中有黑有白,大家聚在一起庆祝,不分你我。

随即画风一转,一个男人坐着公交车不知赶往何处。

他是斯蒂芬·鲁兹,一名刚刚调入93省“反犯罪特种部队”的白人警察。

故事就从他工作的第一天讲起。

初上岗,斯蒂芬就被安排与两名同事一起执行巡逻任务。

在同事们的一派轻松打趣中,从瑟堡初来乍到的斯蒂芬,并不知道自己要面对的是什么。

摄影机以斯蒂芬的所见所闻为切口,带着观众在警察们的巡逻中深入街区的肌理。

但令斯蒂芬没想到的是,在了解街道之前,自己先见识了这两名同事非同寻常的工作方式:

同事A, 白人队长克里斯。

看起来十分了解街区,熟悉这里的每一个人,知道谁好惹谁不该惹。

但同时也会以权傍身,为所欲为。

他会在路边看到少女经过,大喊着:搜身搜身。借此进行言语肢体的骚扰,在被拍后一怒之下摔烂市民的手机。

用粗暴的言行为何民众是基本的行为准则。

搜身前唱着歌:我要去搜你身了。

▲骚扰路边的女学生

同事B,黑人警察瓦达。

他看似沉稳负责,却会和女上司若有似无地调情。

一边向民众耐心解释搜查原因,平衡着警察与移民黑人的关系。一边又对同事克里斯的粗言秽语报以回应,对暴力执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静静观赏克里斯“搜身”的瓦达

短短的两日巡逻,同事们的作风令斯蒂芬不敢苟同。

不仅如此,还有街区的混乱,都给了还是新人的斯蒂芬深深的震撼。

▲随处可见的混乱与暴力

但远不止这些。

他遇到了马戏团的小狮子走丢事件:

健壮凶狠的马戏团班主找到街区老大黑人“市长”理论,表示:有人看到是黑人小孩偷的,我们要个说法。

一边是势众的阿拉伯裔,一边是帮派大佬黑人“市长”。

双方僵持不下,两股势力眼看要展开一场争斗。警察们前去制止,同意加紧搜寻小狮子的下落,暂缓冲突。

在搜寻盘查中,斯蒂芬见识了本地人对警察的排斥。

他在深受民众信任尊敬的宗教首领萨拉赫的店里,感受到了众人审视的眼神。

这一切都表明在这里的居民眼中,警察绝不是什么正义的使者。

他们甚至还不如宗教首领萨拉赫来得权威。

在确定了就是小男孩伊萨所为之后,斯蒂芬与同事们在足球场进行抓捕。

不明就里的孩子们,万众一心维护自己的同伴,助其逃脱警察的“魔掌”。

在混乱中,警察瓦达开了闪光枪,黑人男孩伊萨受伤倒地。

这一切都被爱用无人机扫视街区的眼镜男孩拍摄下来。

于是,一场内存卡的争夺就此展开。

警察想要销毁,黑人“市长”想要以此威胁,权威领袖只想要理解与负责。

他们为被夺走的内存卡争夺,孩子受伤的证据成了争斗的砝码。

最终,为了平息纷争,内存卡回到了警察之手。

伊萨满脸疮痍地去给马戏团老板道歉,还被用狮子威吓,吓得尿裤子。

重重权力的角力下,有一个被完全忽视的角落,它就像一直被边缘的街区蒙费梅伊。

那个被打伤的孩子,他为什么偷盗?他痛不痛?

各方斗争后,警察们将遍体鳞伤的伊萨放逐回家。

事情看似有了解决,却在伊萨心中刻下了不可逆的伤疤,他和他的朋友们或许在想:

我被打得头破血流,在众人面前吓得尿失禁。

他们为什么没有得到应有的处罚?

平时站在我们这边的大人为什么不帮我们教训他们,为什么就这样不了了之,我该怎么办?

只有靠我们自己了,我们要以牙还牙。

于是,在法国城市的贫民窟中,诞生了一群复仇之子。

他们将黑帽兜于头顶,不可解的愤怒,总要加倍奉还。

▲受伤的伊萨选择自己复仇

02.一株坏草

“没有坏草,也没有坏人,只有坏庄稼人。”

这是影片结尾引用的雨果《悲惨世界》中的一句话。

当我们看到这样一条新闻:法国发生暴乱,数名黑衣暴徒蒙面砸损警局,放炮弹击伤警察。

再配上黑人少年的群像图景。

▲愤怒报复的少年们

一幅贫民窟不良小孩不服管教,为非作歹的场景跃然纸上,后来的任何注解都已是徒劳。

但从电影《悲惨世界》一路看下来,相信你只会如孩子们一样愤怒。

同时明白,蒙面的黑衣暴徒他们也只是会在球场踢球,玩水枪的普通少年而已。

▲玩乐的孩子们

当孩子们去寻求一直以来站在他们身边的黑人“市长”萨拉赫的庇护时,并没得到应有的回应。

那个无意中拍下一切的孩子,仍受威胁。

▲近乎毁容的伊萨在废墟中无所适从

孩子们被辜负了。

大人们选择视而不见,用所谓成熟,稳妥的方式平息矛盾。

但孩子们的世界可没有那么复杂。

既然如此,我们就用你们大人的方式去解决。

在成人世界中,权力外化为武力,枪支、武器、袖章成为强者的象征。

▲武力值的威胁

不知不觉,被这样的景观不断反哺着的孩子们,终于将其所学发挥到淋漓尽致。

他们意识到没有正义和公平,只有用武力压制,才是赢家。

▲向警察示以割喉礼的孩子

在导演眼中,所谓治安混乱的蒙费梅伊街区,不是意见领袖萨拉,也不是黑人市长,更非平衡两边势力的警察斯蒂芬。

而正是这个天真迷茫,有时闯祸,自由烂漫的小男孩伊萨。

他原本如一张白纸,野蛮生长。

经由成人世界的不断反哺后,最终又变为成人眼中的一株坏草。

03.坏庄稼人

那么,警察就是这样罪无可赦?

像被种植的草木一样,所谓的庄稼人也曾被种植着。

本片的主人公,新人警察斯蒂芬一直对同事们的做法感到无所适从。在黑人少年被击伤的事件中,斯蒂芬起了平息争斗的决定性作用。

面对克里斯的暴力执法,他也坚决反对。

▲怒视克里斯的斯蒂芬

除此之外,斯蒂芬不仅替受伤的伊萨买药,还作为警察代表,与宗教领袖萨拉赫协商,要回了内存卡。

▲帮伊萨处理伤口的斯蒂芬

但即便如此,在孩子们眼里,他们仍然是“一丘之貉”,不可避免地成为被复仇的对象。

还有枪击少年的黑人警察瓦达,他好像沉稳负责,不参与路边美女“搜身”的活动,也会对黑人居民耐心解释情况。

但却承认闪光枪没有走火这一说。

在伤害少年后,归家痛哭。

以及被权力冲昏头脑的暴力警察克里斯,他只是依附于自己的既得利益,只要有助于自己的,就可以成为同盟。

但你可以想象吗?

那个会在路边借“搜身”之名猥亵少女的警察,同时也会全力处理好案件,铁腕办公。

那个对孩子的受伤不屑一顾,只顾着找内存卡的冷漠男人,回家也会喊两个女儿上床睡觉。

人的多面性就像事件,能够从各个角度进行解读,世界也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

就像导演用凯旋门前因足球赛聚集的法国民众开场,却讲了一个看似边缘的故事。

就像我们想起法国,会想起美丽的塞纳河畔,高大耸立的埃菲尔铁塔,优雅随性的法国女人。

却不会想起,路边垃圾堆中撑起的塑料游泳池,破旧房屋中的集市,聚在房间内筹集互助贷款的女人,还有阳光下闪耀的黑色皮肤一样。

将影片的两版海报对比起来,十分耐人寻味:

凯旋门与街区的楼房。

警察们是坏庄稼人么?

并不见得。

当我们无意识地利用事件表达观点时,难道不是一次施肥?

导演并不想煽动矛盾,只是让事情回到事情本身,希望观众看清事物的原貌。

电影中的矛盾无法用简单的种族差异,意识形态去解答。

就像影片与雨果的《悲惨世界》形成的深切互文。

还记得书中那个正邪不两立的警察沙威吗?

这个难以用好坏去衡量的人,坚守着秩序与法律的神圣信条,又因“罪犯”冉阿让的善意动摇信仰。

沙威一直以来遵守的观念崩塌,迎来了改造性的毁灭。

他的纵身投河,象征着人类对自身某些终极问题的反思,也成为了这个充满谬误的世界的小小注脚。

世界的多面与复杂雨果也曾苦苦思索。

雨果的理想是更多的人以人道主义向善,达到精神完美。

我想导演意不在此,而是想要呼吁理解与清醒思考,希望人们怀着包容与爱与关怀原本排斥的事物,还它本来面目。

然后决心不做坏庄稼人,不去培养一株坏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