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明显的,就是观众的注意力成了稀缺货,每部爆款剧的生命周期被不断压缩。如果说,台偶之王《流星花园》曾满足万千少女对于梦中情人的一切幻想。那么,《以家人之名》则是对“国欠哥”(国家欠我一个哥哥)的另类诠释:剧情主要讲述没有血缘关系的三兄妹如何打破“血浓于水”的定律,共同应对原生家庭的危机。在家,却是会对着满屋子大老爷们儿宣布来例假的憨憨。尖尖身上既保留了少女的娇憨,又有邻家小妹的亲切感。因为一起意外,他眼睁睁看着亲生妹妹死去,就此留下童年阴影。于是,小凌霄选择封闭内心,躲进漫画书构建的虚拟世界。面对爱答不理的凌霄,尖尖祭出一连串的“驯哥小妙招”:为了让凌霄不至于挨饿,尖尖每次都会喊他上自家吃饭。小哥贺子秋(张新成饰),小妹的最佳战友兼隐形妹控。从小成长于单亲家庭,所以子秋性格早熟乖巧,不争不抢。为了避免再度被抛弃的命运,他慢慢养成了讨好型人格:包揽家务,无条件地照顾和忍让家人、从来不敢提要求。不同于尖尖初次见面就想pick凌霄,尖尖对于子秋的存在十分抵触,生怕他抢走父亲的心。即使这些差别待遇被时间渐渐磨平,子秋内心的自卑与危机感却从未消失。实际上,面对那道“家人”与“外人”的区隔线,他如履薄冰。充满张力的人设、错位的亲情、剪不断理还乱的人物关系。两个校草级帅哥不仅温柔体贴、有求必应,还成天围绕着妹妹打转。
渐渐,凌霄和尖尖之间的双箭头开始粗到让人无法忽视。
照这么看,倒有种“全世界都知道你俩是一对”的心照不宣。再加上若有似无的暧昧、明里暗里的撒糖、片花里的吻戏镜头,无一不在暗示:成长的烦恼只是表象,“伪骨科”恋爱线才是最终归宿。但别忘了,本剧名叫《以家人之名》,而不是《致我们甜甜的小美满》。我期待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磕磕绊绊、细水长流,不是换汤不换药的“变种玛丽苏”。令人失望的,正是这种货不对板、心口不一的宣传套路。自从《请回答1988》成为现象级韩剧,国内就跟着掀起了一股“复古热潮”。《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我们的青春期》《我们的四十年》《相约九八》《人不彪悍枉少年》。国产剧对于复刻《请回答1988》的执念,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餐桌罩、《黑猫警长》动画、铁皮青蛙、珍珠门帘、抽屉里的百雀羚铁盒。
从家具到室内摆设,一切都太过井井有条、纤尘不染,反而缺了点烟火气。你想,李海潮父女一起生活多年,怎么可能和楼上刚搬来的住户一样,鲜少留下痕迹?如果没有做过功课,怕是猜不到本剧的年代背景设定在上世纪90年代。磨损严重的书腰、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吉祥物“虎力多”。灰扑扑的棒球、泛黄的照片、摆放凌乱的游戏机和卡带。依靠这些扎实细节,人物和故事的可信度才蹭蹭往上涨。只消看一眼,你就能联想到阿泽和德善他们平时的娱乐生活。在影视工业愈发成熟的当下,年代剧考验的不再是投资规模和服化道等硬性条件。试想,开着一家面馆、收入并不宽裕的李爸却悉心照料着三个孩子。这份不计回报的爱与付出,在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的时期,更显质朴珍贵。故事的重点,放在兄弟俩如何应对原生家庭和衍生问题上。类似的社会新闻泛滥到哪怕放在1818黄金眼上,都不配上头条。“年代”+“家庭”,这对组合“1+1>2”的效果也被大大削弱。浮于表面的设计感就像是屏幕里的噪点,除了略感失真,倒无伤大雅。钢铁直男凌和平是如何对待子秋、尖尖,从而摩擦出父子/父女情?李海潮是怎么分配精力,才能让兄妹三人不至于被冷落?登场时,凌和平是个无情的加班机器,每天忙到昏天黑地。对于挽救家庭,他所作的最大努力就是不停地服软、认怂、道歉。性子变得体贴温顺,工作时间也规律了,每天准点回家吃饭。不仅如此,还学会了捏肩捶腿、洗碗择菜等“求生”技能。原生家庭、丧偶式育儿——既是难解的社会症结,也是多数家庭剧绕不过的坎儿。为了照顾女儿,李海潮多年来又当爹又当妈,既贤惠又唠叨。本着“多个人就是多双筷子”的原则,两个大老爷们儿决定搭伙过日子。李海潮上前迎接,两人一块端菜、摆碗、闲聊,其乐融融。饭桌上,两人一个唱红脸,另一个唱白脸,把孩子们治的服服帖帖。惹得弹幕激情开麦,“磕到了!磕到了!”“哈哈,老婆生气了!”以上场景和对话,难道不是复制粘贴自古早味儿的家庭伦理剧?所以说,《以家人之名》哪里是国版《请回答我1988》。凌霄父母之所以闹掰,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咎于男方的不称职。这样一来,不就等于甩锅给陈婷,造成一种她才是罪魁祸首的错觉。
如此看来,尖尖宣布自己来例假,并收获四张问号脸的场景倒成了某种暗喻:
否则的话,很难解释剧中女性角色的塑造为何都如此一言难尽。明明有了美满幸福的新生活,好不容易忘了过去的阴影。对此,编剧的解释是,血浓于水、一家人就该整整齐齐。明明是她要打着“修复亲情”旗号,一直纵容女儿小橙子跑来李家。结果,她却在小橙子意外摔伤以后大发雷霆,指责尖尖和李海潮的不是。顺便,通过这种方式印证尖尖在凌霄心中的地位,间接喂糖。李尖尖的母亲,从头到尾只活在家人的记忆和照片里,连个正面镜头都不给;另一个望女成凤,孤注一掷地辞掉世界五百强的工作,一门心思想把女儿培养成未来的大明星。她们甚至连个完整名字都没有,更别提饱满的人物塑造。替李海潮张罗相亲、给陈婷做思想工作、故意吓唬子秋。剧里还贴心地让她们自动站队,代替观众进行总结和输出——更重要的,是让路过的凌霄“刚好”听到这番话,回想起当年的伤心事。不同于《三十而已》里林有有承担了大部分的骂战火力。《以家人之名》这套组合拳下来,观众陷入了不知该先怼谁的迷茫。
通过观赏悲剧,观众心中的负面情绪——诸如绝望、恐惧、羞耻等,得以释放和排解。
如果说好的家庭剧就像一锅滋味丰富的大杂烩,那么《以家人之名》则更像一锅速食鸡汤。在kpi压力下,“重营销、轻内涵”的创作手法越发风靡;最后,只剩下标签与标签之间的对抗、简单粗暴的撕扯、光速反转的爽感叙事。如果做不到,那么所谓“国版《请回答1988》”也不过是自欺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