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翠谷的呼唤》诞生记|『青山翠谷的呼唤 』纪实连载之六
本文作者 贺永强
青山翠谷的呼唤
记我的三叔贺兼耀
贺永强
6、《青山翠谷的呼唤》诞生记
一九五二年,三叔从区干部选调出来,送到芷江干部政治学院学习。当时绥宁县属黔阳地委、黔阳专员公署管辖,而黔阳地委、黔阳专员公署的前称为芷江地委、芷江专员公署,后来地委与公署迁到安江,随之又改为黔阳地委、黔阳专员公署,芷江干部政治学院属黔阳地委。
三叔当时在区里工作属于县财政系统,在芷江政治学院学习期间,由于学习成绩非常突出,一年后就被县财政局保送到长沙行政学院学习财务专业知识。在行政学院学习期间,时值新中国刚刚解放,知识分子特别少,还没等学习班结业,三叔就被绥宁县委办公室调走。本来是财政局培养的人才,县委办公室没有征求财政局的意见,就把人挖走了,当时财政局领导虽然意见很大,但也是无可奈何,毕竟是县委办公室需要的人,他们只能下级服从上级。
三叔在长沙行政学院学习时的合影
三叔调到县委办公室的职务是政策研究组副组长,组长是县委书记。三叔工作主要职责是负责县委书记的讲话报告稿起草及讲话稿的整理、发表,代表县领导答复各行各业的政策咨询,负责起草、制定、完善县委的相关文件。当时三叔所处的位置重要,责任重大,但是三叔的岗位注定是:作用很大却又是默默无闻。
三叔和原县委干部陶再汉的合影
那是一九五七年,三叔随领导深入各乡镇考察,到过黄桑、安阳山、枫木团、联民等大山深处,绥宁美丽的大森林,山水妖娆。这里满目葱茏,山是青的,水是绿的,错落出许多奇异的景观。如飞流直下的瀑布,犹如一块从天上挂下的白帘,气势磅礴。这里有森林原始次生林,有堪称稀世之宝的名贵树木,花草、药材、动物,木本植物,还有多种珍稀动物。这里属古苗疆地区,勤劳的苗汉侗瑶等各族群众生活在这块土地上,民族风情浓郁,人民淳朴。三叔通过考察,家乡美丽水山、丰富资源、可爱人民对他触动很深。可是当时绥宁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呢?那个年代,绥宁因地处大山区,公路还没有修通,很偏僻、闭塞、落后,日常生活工作全靠两条脚走路,条件非常艰苦。当时绥宁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刚刚起步,百废待举,需要大量有知识的人才,可很多有知识的青年人听说要分配到绥宁工作,他们都不愿意来,有勉强来了的,工作也不安心。三叔由于在县委领导身边工作,了解当时绥宁所处的困境,早就蒙发了写一篇文章,向外界介绍一下绥宁,把绥宁美化一下。于是,他奋笔疾书,写了一篇《青山翠谷的召唤》通讯。当他把稿子送给时任绥宁县委书记的王西林审查时,王书记看完稿子后,拍案称好。正好那时王西林书记要起身前往省里参加一个会议,原本他已准备好了发言稿子,但他临时决定弃用原来的讲话稿,而是把三叔的这篇通讯稿作为发言稿的主要内容。王西林书记在省里会上发言,在与会者中引起了强烈反映,得到了省里领导的充分肯定。后来《湖南日报》以县委书记王西林(署名时为中共绥宁县委书记王玺林)的名义二版头条,占了整个版面的二分之一。报纸一发表,在湖南产生了巨大轰动,沉默青山僻壤的绥宁,第一次展现给外面的人,那些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通过阅读这篇报道,纷纷要求到绥宁来支援绥宁的社会主义建设。一九五八年的春节前,长沙市首批上山下乡知识青年108人抵达绥宁县,志愿参加山区建设。这篇新闻通讯发表后,报社给了三叔70元稿费,比他两个月的工资还要多。当时,我三叔还担心这篇文章在描述时有些夸大,怕造成外面知识青年来到这里产生负面影响,对自己产生一些麻烦,通过书记审核后,做了担保,后来还以组织的名义发表,我三叔悬着的心也就发下了,并倍感欣慰。
绥宁今日依然处处是青山翠谷
图片为杨进汉拍摄
东山花猪是绥宁特有品种,黑白相间的花纹,短短的嘴巴,大而垂落的耳朵,其肉质鲜美,肥而不腻,香脆爽口的特点,为当地群众最喜欢饲养的猪种。三叔通过实地采访调查,认真提取素材,写出了一篇名为《东山猪》的报道稿,送给县委主要领导审阅时,同样也引起高度重视,县委主要领导当即决定以县人民政府县长刘月华的名义发出,结果此文刊登于《湖南日报》刊登了此文。这篇报道带来的影响非常大,效果也非常好,为打造绥宁兽牧品牌起到了标杆性作用,东山花猪因此也闻名遐迩,后来被列入湖南省四大名优猪种之列,直到今天东山花猪这块牌子在全省依然响当当。
三叔曾被县委宣传部推荐到省会长沙参加为期六个月的“新闻记者速成班”学习,被湖南日新华社报聘为特约通讯员。
讲述百姓真实故事,记录百姓平凡人生。
本栏目欢迎来稿。
贺永强,水口乡茅坪村人,毕业于邵阳市第七中学,爱好体育,书法,音乐,偶尔也写写诗歌和散文。
本微刊原创文章,均为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微刊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微刊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古苗疆那些事儿”(作者直接授权除外)。违反上述声明者,本微刊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谢绝交换,谢绝有偿刊载(入册、入典),谢绝无偿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