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丁不肯上前线,连长牺牲家人苦,穷国抗日,有多艰难?
战争,总而言之,统而言之,四个字可以概括。
烧钱。
死人。
作为普通人,你没得选。
什么打仗我捐多少个月工资,真是幼稚得可笑。
你捐钱,谁去捐命?
当然,这是作为男人而言,老人儿童女人的命运,又有所不同。
今日看1937年《群众》杂志,里面有两篇文章,细读之后,我觉得,其实说的是一件事——
如何使男人能在战场上安心抗敌。
(抗战老照片)
《优待抗日军人家属》的短评,讲到吴孝宾连长阵亡,家无田亩,亦无余财,68岁的母亲和正待分娩的妻子生活无着,异常艰难,终日以泪洗面,欲返原籍,也难成行。
我查了下资料,2013年重庆晨报《与全连士兵“百战魂殉明月浦”》里,提到了吴孝宾。
说他1927年20岁时投笔从戎,考入了黄埔军校第七期学习,毕业后在二十九军九十八师任上尉连长……
1937年9月3日,在宝山城外明月堡与敌人短兵相接中,他身负重伤,仍英勇奋战,直到与全连官兵“百战魂殉明月浦”……
根据史料记载,这次争夺宝山的大战,我方仅姚子香一营的兵力与敌人血战数日,使敌人发射炮弹数千枚,以飞机投弹相助,“耗弹药费达十万美金之巨”,并付出了惨重伤亡。
综合以上资料,他应该是重庆人,母亲和老婆随军在上海,他牺牲之后,失了主心骨,欲回山城,路也难走,也没川资,何况,还要生了……
重庆晨报的文章里,还提到了弹药所耗美元,正应了我前文所说,打仗,要花很多钱,要死很多人。
当时的中国是穷国,一切都以前线供给为要,军人家属的优待,牺牲者的抚恤,应该是说得多却难做成。
(抗战老照片)
连长的家属尚且难以吃穿无忧,更不要说一般战士了。
正因如此,该杂志此文之前,还登有一文:
《为什么壮丁不肯上火线?》
作者认为,其实壮丁们并非不肯上火线,他们的觉悟,其实也是很高的。真正打起来,他们敢于拼命,听到部队要撤退,是很不愿意。他们其实并不怕死。
那么,为何又生出壮丁不肯上火线的说法呢?
原来,没上战场之前,士兵们有着各种各样的顾虑。最为典型的就是,我如果战死了,我们家人,该如何生活?
《优待抗日军人家属》的作者提出了几点:
一是免征抗日军人家属的捐税田赋;
二是帮助他们耕种收割;
三是让他们的子弟免费受教育;
四是开设工厂让女眷能够有所收入;
五是给予烈士遗族充分的抚恤。
说到底,其实还是钱。
以上样样都要钱啊。
(抗战老照片)
但钱要造枪造炮发饷啊……
怎么办?
看着电视剧,以为抗日好轻松,就像玩游戏一样,真正看看当时的书报杂志,都难想象,一个那么穷的国家,是如何熬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