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组优秀文章荐读】黄媚:享受—赛课的高级追求

享受:赛课的高级追求  

中山市桂山中学/黄媚

2021年9月10日教师节当天,我参加了中山市第五届高中语文教学竞赛,赛课课题为《故都的秋》《荷塘月色》群文联读。8月25日-9月10日,半个月的时间过去,一切尘埃落定。我细细回味整个过程,感触良多。和初赛的紧张不同,对决赛我更多的是享受。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记录下收获。

一、抽签

9月8日,我抽签抽到了第一个,当下内心是有些崩溃的。细数我从教五年来的每次抽签,第一非我莫属。最吊诡的一次是,五个新老师抽签,其他四位小伙伴抽完留下一个,我打开一看,你猜的没错,我又是第一个。我想,这一定是天意。这次我抽到的是7班,我原以为是物化生班级,但是后来了解到是历政地班级。恰好,我现在教授的也是历政地班级,特点是女生多,不太爱讲话,但语文素养不错。我虽说是第一个上场,但因为对所选的班级组合熟悉,我想这算是一个不幸中的万幸。抽签是对心态的一个磨炼,我及时调整了自己。用强大的主观能力尽量规避客观的不利因素,是我唯一能做的。

二、备课

决赛由9月3日顺延到10日,这让我多了一周时间备课。但一切都是相对的,我的备课时间增加,其他选手也同样。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全力做好自己,自己满意的教学设计一定是数一数二的教学设计。

我对散文并不熟悉,更谈不上喜欢。所以,我在备课时经历过反反复复的情绪变动,有时甚至厌弃这两篇课文。这种状态直到我阅读大量文本后才彻底改变。前后算下来,我阅读了近百篇文章,约40万字,加上二次反复、三次反复阅读的文章,我总阅读量不下50万字。很多人会被这个数字吓到,但我认识的一些很厉害的老师阅读10万字就可以写好几篇论文。我深知自己底子差,只好使用笨方法,穷尽文本来阅读以弥补漏洞,我始终抱着要极其努力才能追平别人专业基础的心态在学习。

确定思路的过程是异常辛苦的。我在有了一个还不错的点子后思维就停滞了,一连好几天我都毫无进展,现在想来,这应该是回避压力的表现。直到我逼迫自己确定主题和环节后,我才发现我只能解决第一个环节的问题,第二、第三环节还是一团乱麻。这时,我带着不甚自信的主题和半成品的环节请教了曹永明老师。曹老师在我初赛时对我有画龙点睛般的指点,这次也不例外,他提供给我一些思考角度,我大致对环节有了基本认知。但是,这还是曹老师的观点,我感觉用起来不甚顺手。所以,我又回去反复阅读文本,终于,我找到了自觉满意的主题和舒服的逻辑!这让我兴奋异常,紧急忙慌的我写下了近4000字的教学设计。此时,已经是9月6号。在这,我想着重说明一下,我们平常的观念是先有PPT再转化为教学设计。但是,以我两次大赛的经验,我认为一定要先写教学设计。其一是保存原始思路,其二是方便后续转为专业论文。并且,一定要及时做好文献梳理工作,为后续写不同角度的论文做资料积累。

在备课过程中,我有四个原则时刻在提醒自己。其一,务必考虑学情,设置的环节和问题越简单清晰越好。这是因为,老师不能提前下发导学案,学生预习时间仅限于提前一晚,顶多加一个早读。这种情况下,我再设置像《祝福》群文阅读那样稍难的问题,整个课堂一定是全是我的预设,而没有学生的生成。这堂课就是一堂死课。其二,景情关系务必保留。这是由写景抒情散文的本质特征决定的,景情关系一定是每个老师躲不开的话题,我不能为了求新求异违背散文文体特征。只是,如何设计,占比多少,需要智慧。其三,环节与环节之间务必不能脱节。我看了一些所谓的优质课,老师们习惯在最后一个环节升华到民族审美、传统文化等角度,但这个环节来得莫名其妙,为了升华而升华,与前面环节没有必然的递进关系。其四,务必要有文本细读。必修下第七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主要为了落实审美核心素养。而鉴赏语言是落实审美素养的基础,教学设计务必要让学生能从文本的字、词、句中体会景情关系和更深层次的内涵,而不能将语文课上成文化课。

三、磨课

实践检验,上一堂好课比写一篇好论文要难。郭哥说,要将论文写在一线课堂上,我越来越能感受到这句话的深意。很多老师的论文是没有经过课堂实践的,所以拿来借鉴的老师不能盲信论文,要智慧地转化论文为己所用。初赛时,我需要递交录像,仅仅两次磨课已让我疲惫不堪,我内心也拒绝超过一次的磨课,我认为那是作秀。但是这次,我内心极其渴望磨课。我想,我是太想检验自己的教学设计,也太想知道自己上课的问题了。

9月7号,第一次磨课,课堂效果并不好。这次,我试教了物化地班级。效果差的主要原因是我对环节不熟悉,次要原因是课堂环节稍显冗杂。曹老师帮我纠正了解说词的部分内容,杜大华老师建议我大胆砍掉自己不擅长的朗读环节。我对PPT进行了第一次修改,环节更加精简、清晰,时间压缩到40分钟。

9月8号,第二次磨课,我自感满意。这次,我试教了历史班,罗诚老师、丘警通老师、李洁汝老师坐镇听课。罗老师十分详细地列举了我存在的各处问题。比如,如何强调“我”,如何由上一环节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这次纠正可以说让我吃了颗定心丸,我对每个环节的把握更加自如,也更加自信。罗老师手把手帮我抠细节,鼓励我在自己班级试教第三次。丘老师和李老师也从其他角度给了我建设性建议。我对PPT进行了第二次修改,环节与环节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时间也把握在40-41分钟。

9月9号,第三次磨课,我驾轻就熟。这次,我模拟了决赛的课堂学情。高三学生没有学过《故都的秋》,我仅仅利用课前的十五分钟让他们阅读了一遍《故都的秋》,重点阅读了《故都的秋》第三段和《荷塘月色》第四段。学生语文素养较高,对前两个环节尚且积极发言,但在第三个环节“生命审美”处,出现了卡壳的情况。下课后,罗老师提醒我,为了避免赛课当天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我要准备好支架引导学生作答。我对PPT进行了第三次修改,在一些不必要为难学生、也更方便自己记忆的地方,我该删的删,该补的补。我已经逐渐具备了自查的能力,我可以察觉到其他老师没有察觉到的细节问题,毕竟教学设计还是我最为熟悉。我也越来越清楚如果写教学设计的话该增加哪些内容,毕竟课堂只有一个课时。待书写两遍流程后,我觉得一切准备就绪。

总而言之,磨课过程中,我收获最大的就是如何设置问题。曹老师指导我设问要专业,如“遣词”“修辞”角度。罗老师指导我设问要具体,如改“哪里有差别”为“动词哪里有差别”,改知识性问题为思考性问题。有些问题是学生怎么也回答不出的,老师完全可以自己讲出来作为引导,不必什么问题都抛给学生。

四、现场

9号晚上,我根据罗老师的建议,和实高的负责人确认了课文下发和电教设备的准备事宜。如果设备等临时出现故障,一切后果只能由我承担,我必须确保周全以防万一。我带齐了课堂资料、小蜜蜂、翻页笔、电池、水杯、外套等物品。10号早上五点半我起床洗漱后,就乘车来到了实高。当时管理老师还未到来,我熟悉了下场地,检查了电教设备,发现翻页笔不好用,我庆幸自己有所准备。在这里,我要感谢实高的刘卫平老师,他于赛前一晚帮忙摆放了桌子,比赛当天早上也早早来到学校帮我带了早餐。出发前,曹老师和罗老师语音给我,都说只要我正常发挥就没问题,这句话给我了定心丸。我有各大贵人帮护,加上对教学设计的自信,我并没有紧张,更多的是期待。

赛课的学生到场时,一个个的都非常有礼貌地打招呼说“老师好”。我心里暖洋洋的,脸上也不自觉洋溢着笑容,我感觉他们就是我的学生。上课前,我询问了第一排学生的预习情况,发现他们没有阅读两篇课文的重点段落。因此,我带领学生阅读了个别段落。接着,当“上课”声起,学生起立齐声喊出“老师好,老师教师节快乐”时,我入境了。

刚开始,我预测到了学生可能因为不熟悉不敢回答问题,所以在第一个环节“语言审美”处,设置的问题多为简单性地可以集体回答的问题。在第二个环节“情感审美”处,分三大组请学生推选代表回答问题时,学生明显有了探讨的欲望。再加上班级“勇哥”的头炮打得响亮,班级气氛一下子就活了。我不禁感慨自己的运气。之后,一切进行得很顺利。下课那一刻,刚好40-41分钟,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上的真爽。这是我四次课以来最满意的一次,无论结果如何,我尽力了。

五、答辩

答辩环节是为了对接省赛。我从早上五点半等到了下午五点,身体是极度疲惫的。但因为我最可能败在表现力上的上课已经顺利完成,我的心态更加平稳。加上新课标是我一直在研究的内容,我相信我的理论基础足以让我应对。答辩内容确实很简单,我听到后愣了一下,就直接作答了。但是,正因为我很熟,在回答前我没有经过一两分钟的组织语言过程,回答的内容有所遗漏,这让我遗憾不已。我为什么没有结合自己的设计分析呢?无论如何,这也让我得到了教训。以后急躁的毛病一定要改,即使考到再熟悉的内容,也要稍停留一两分再作答。

9月16日,比赛结果出炉。我初赛第一,决赛第三,综合成绩是一等奖的第二名。说实话,结果在我预期之内,但过程仍有遗憾,比如华哥提到的练和讲不统一的问题。承认自己的不足,也认清自己的优势,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也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这两次赛课的收获我终身受用,接下来,我将集中全力将成果转化为专业论文。一次赛课,就有一个代表课,至少三篇论文,何不享受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