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送画给扛煤气罐的人 | 作品一律不准出境者

他是被国家文物局列为作品一律不准出境者11位画家之一,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大胆强调形式美感的人,他的这一主张和他的绘画实践成果,推动了20世纪晚期的中国艺术走向现代的步伐,他的影响超越于艺术界,超越于艺术圈内的潜规则。

他就是认为“笔墨等于零”“一百个齐白石比不上一个鲁迅”的吴冠中——

周庄 148x297cm 1997年作 油彩 画布 吴冠中 保利香港2016年春季拍卖会 成交价:198,004,000元

黄苗子,中国最具江湖地位的美术批评家预言:“正如欧洲现代艺术没有或不可能再产生一个毕加索的权威一样,今后的中国,也不可能在吴冠中之后,产生出艺术偶像。”

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吴冠中一直是整个美术界瞩目的人物。除了他绘画创作上不断出人意料的变化之外。还由于他的艺术思想,他所发表的文字和言论引起一轮又一轮的艺海波澜。吴冠中实际上是以画家和评论家双重身份在中国画坛活动的,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美术家中,写作数量之多和影响之大,当以吴冠中为最。

狮子林 144x297cm 设色纸本 吴冠中 中国嘉德2019春季拍卖会 成交价:143,750,000元

“吴先生没有给自己的子女留下多少作品,绝大部分都无偿捐献给了国家,捐献给世界各大博物馆、美术馆。他从来也不把自己的画轻易送人。而对他生活有过帮助的人,他却要还别人的情。”郭庆祥说:“他曾把画送给过一个长期给他家送煤气罐的普通工人。”

“我认为,吴冠中是对中国当代美术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艺术家,他解剖了艺术的形式美,并把这种不受东西方文化限制的形式美,融汇在了中国画之中,产生了具有世界性的表现语言。”郭庆祥说。

双燕 69x140cm 1994年作 布面油画 吴冠中 北京保利2018秋季拍卖会 成交价:112,700,000元

吴冠中画作向来是艺术市场的“宠儿”,且多次刷新拍卖记录。据不完全数据统计,吴冠中国画从2000年至2017年春拍上拍数量1092件次,成交数量920件次,成交额约 23.4亿元,成交率84%,平均41.5万元/平尺。吴冠中油画从2000年至今年春拍上拍数量364件次,成交数量293件次,成交额约15.6亿元,成交率80%。

吴冠中的艺术人生可以说是画以载情、文以载道,画文相生,不负丹青。他并非如传统文人那样,周旋于画本与文本之间,而是在用两支笔来表达或证明自己唯一笃信的艺术观,而社会正是通过他的文字了解了其画其人,由此二十多年积累了一百多万字的谈艺散文,为社会贡献了两千多幅作品。他的影响超越于艺术界,超越于艺术圈内的潜规则,这得力于他坚持以文字和绘画来相互印证旗帜鲜明的艺术观点,这些,正是任何一位渴望自由创造和独立思考的艺术家所必须学习和运用的武器。(包林)

荷塘 1997年作 水墨 设色 纸本 144x368.5cm 吴冠中 保利香港2016年秋季拍卖会 成交价:91,332,000元

吴冠中是一位学贯中西的艺术大师,几十年来,他一直探索着中西方绘画艺术的,融会贯通,他特别重视点、线 、面的结合与搭配,最早的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后来几年他的画风有所变化,在一批反映黄土高原的作品中,多用粗线, 自成一种意境。吴冠中曾获得“法国文化艺术最高勋位”的荣誉,大英博物馆也在1992年为他举办过个人画展,因而,他的作品在西方艺术界和收藏界也得到认同。

鲁迅故乡 1977年作 46x61cm 油画木板 香港蘇富比2016秋季拍卖会 成交价:34,365,600元

吴冠中的“笔墨等于零”的说法和文章标题,引起不少人的批评。吴冠中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香港和万青力就笔墨问题发生争论。后来吴冠中就写了《笔墨等于零》的文章,在《明报》上发表,万青力发表了《没有笔墨等于零》反驳吴冠中的观点。我认为,《笔墨等于零》的文章,通篇看上去,大体意思是不错的,说脱离了为画面服务的笔墨等于零。但是仅用这几个字做标题是片面的,对此我曾经和他探讨过。吴冠中说:“我不这么写怎么能刺激人呢!”于是引起画界哗然。后来有一个展览活动:中国油画风景画和中国水墨画山水画对比展,有研讨会,还为此出版了文集。编文集的时候,张仃先生送了一篇文章,批判“笔墨等于零”,认为笔墨是中国画的底线,由此开始在内陆引起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引起学界激烈争论。但是我看在批判这种观点的人群中,80%的人没有看过吴冠中的原文,就是听说了这个标题。中国画中笔墨非常重要,它既是工具,又体现思想、感情、趣味和格调。张仃先生认为笔墨是中国画的底线,也是可以商榷的,当然他的意思是强调笔墨的重要性。原来吴冠中和张仃都是很好的朋友,他们都很推崇鲁迅,但这篇文章引起了他们之间的不愉快。吴冠中先生的画不是靠笔墨取胜的,是靠整体的艺术修养,靠形式规律,靠神韵表达主观感受。把东西艺术结合起来为我所用是他的长处。吴冠中在笔墨上没有下很多工夫,这也不应该否认的。不是他没有这个能力,而是他不愿意,没有那个认识和兴趣,他认为古人已经达到了难以企及的水平,今人要另有新的开拓和创造。这里涉及两个问题:一、不同的学术见解;二、又回到我们前面说过的道理,做人难求全,做艺也是如此。全了,就没有个性,没有特点。(本段节选于邵大箴《通古今之变 成中西之美》《中国美术》2010【双月刊】总第一期)

青岛红楼 1975年 46x61cm 油画木板 吴冠中 上海美术馆藏

吴冠中说笔墨等于零,但是恰恰在他的画中我看到的是笔墨,它和我们的传统并没有断线。我要给大家看的就是这些了,我还想说一句话,我觉得吴先生在艺术上的探索是前无古人的,我们翻阅中国美术史,在吴先生之前有没有这样的格局,有没有这样的图式和画面,没有。所以吴先生在中国美术史上下的关系中,是被深深地嵌在他特有的位置上,谁也代替不了他,这是没有办法,无济于事的。吴先生并没有孤立地讲笔墨等于零,吴先生的画中也非没有笔墨,但是主要价值不在笔墨。(本段节选于贾方舟《大象无形》)

水上人家 1980年作 油画 木板 46x61cm 吴冠中 中国美术馆藏

吴冠中说:“我们经济好转了,文盲在减少,美盲在增加。”他的艺术超越画种的藩篱,突破俗雅的羁绊,打通古今中外的界域,整合内外相养的世界,为民族的当代艺术的求索和创新树立了榜样。这个榜样是多方面的,又是合一整体的;这个榜样不属于某一界别,而属于这个时代。

吴冠中认为,画得“像”,靠技术;画得“美”,靠艺术。只会照搬对象是飞不起来的风筝,有了美的形式意味风筝才算高飞起来,而这高飞的风筝又不脱离大地(自然和人民)的基础,所以他叫“风筝不断线”。

梦(人体)1990年作 65x109cm 油画 麻布 吴冠中 新加坡美术馆藏

当代和未来画家不乏出类拔萃者,历史却将成为大师的机会留给了吴冠中。

吴冠中一生的实践,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对中西的融合。这句话说起来很简单,但是他道出了未来的一个世纪甚至两个世纪里艺术家们共同的目标。

吴冠中(1919—2010),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1942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46年考取教育部公费留学,1947年到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随苏沸尔学校学习西洋美术史。吴冠中1950年秋返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曾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2010年6月25日23时57分,吴冠中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逝世,享年91岁。

曾出版过《吴冠中素描、色彩画选》、《吴冠中中国画选一辑》、《东寻西找集》、《吴冠中散文选》等。

补天 1992年作 60x73cm 材质油画 麻布 吴冠中 中国美术馆藏

舴艋舟 1998年作 70x70cm 油画 麻布 吴冠中 新加坡美术馆藏

酱园 2000年作 85x100cm 油画 麻布 吴冠中 新加坡美术馆藏

舟群 2001年作 60x73cm 油画 麻布 吴冠中 上海美术馆藏

桃色旋风 2008年作 61x61cm 油画 麻布 吴冠中 中国美术馆藏

高桥 2006年作45x48cm 水墨设色 宣纸 吴冠中 中国美术馆藏

恩怨 2008年作 62x83cm 水墨 宣纸 吴冠中 中国美术馆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