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这场改变中国的革命,福建人作出重要贡献【一点资讯】

10月10日,

是辛亥革命纪念日,

辛亥革命对中国人的意义不言而喻,

在这场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中,

福州作为辛亥革命的重镇,

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武昌起义胜利了,但在武昌起义之前,还有一场失败的黄花岗起义。

黄花岗起义,又称广州起义,加快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了军事方面的基础,是辛亥革命的军事准备。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福建人有19个之多——林觉民、方声洞、冯超骧、罗乃琳、卓秋元、黄忠炳、王灿登、胡应升、林西惠、林尹民、林文、刘六符、刘元栋、魏金龙、陈可钧、陈更新、陈与燊、陈清畴、陈发炎,他们全部都是福州人。

林觉民:

敌人眼中的“奇男子”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最为大家所熟知的莫过于林觉民了。

林觉民的故居坐落于福州三坊七巷最北端,飞檐黛瓦,粉墙青砖。

林觉民故居

林觉民故居内景

林家也算是书香门第,家境优渥。林觉民还是民国才女林徽因的堂叔。

林觉民18岁时,考入末代帝师陈宝琛在家乡兴办的新学堂——全闽大学堂(今福州一中)。在此期间,他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一次,林觉民作“挽救垂亡之中国”的演讲。全闽大学堂的一个学监恰好在场,听罢感慨道:“亡大清者,必此辈也!”

后来林觉民留学日本,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爆发,林觉民随黄兴进攻两广总督署。在激烈的巷战中,林觉民被一颗流弹击中,满身是血,力竭被俘。

林觉民

被俘后,两广总督张鸣岐亲自提审林觉民。林觉民拒绝下跪,气宇轩昂,坐地侃侃而谈,纵论世界形势和革命道理。后来林觉民虚弱难撑,无法言语,仍要了纸笔,以书代语。张鸣岐不禁感叹:“惜哉!此人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如雪,真奇男子也。”

林觉民慷慨就义时,年仅24岁。林觉民在此役之前写给妻子陈意映的诀别信《与妻书》,英雄本色与绕指柔情震撼人心,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一情书”

林觉民与妻子陈意映的卧室

方声洞:

七十二烈士墓碑上的第一个名字

其实,参加广州起义的许多骨干,都是与林觉民一样怀着必死的决心,留下绝命书而慷慨赴义的。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碑上第一个名字即是福州烈士方声洞。

方声洞

1911年4月26日,起义前一天,方声洞写下《禀父书》绝笔。

《禀父书》开篇即道:

“父亲大人膝下:跪禀者:此为儿最后亲笔之禀,此禀果到家,则儿已不在人世者久矣。儿死不足惜,第(因)此次之事,未曾禀告大人,实为大罪。故临死特将其就死之原因为大人陈之。”

方声洞《禀父书》

再看林觉民的《与妻书》开篇: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林觉民《与妻书》

开篇的相似度,90%!

之后的内容中,二人也都重笔浓彩地论述了抛家赴死的价值所在。林觉民在《与妻书》中写“为天下人谋永福”,方声洞的《禀父书》也有“为四万万同胞求幸福”一语。

同为绝笔信,在相同的情景之下,方声洞的《禀父书》与林觉民的《与妻书》,内容与结构都异曲同工。

1911年4月27日,方声洞和林觉民等人猛攻入广东督署。激战中,方声洞中弹血流遍体,弹尽力竭而死,时年25岁。

方家后人代表与嘉宾一起为故居揭牌,并在故居内观展。

方君瑛:

秋瑾、吴木兰曾是她下属

方声洞的家庭,是福州一个开明富商家庭。

方家之中,方声洞和妻子王颖、方声洞的二姐方君瑛、四嫂曾醒、六兄方声涛、六嫂郑萌、八妹方君笄都加入了同盟会。一家有七位盟员。

其中,方君瑛加入同盟会后,成为女革命者中的佼佼者。同盟会专门组织一个专司暗杀的部门,方君瑛因“智深勇沉”,是个“干大事”的人,被推为部长。她的下属成员有秋瑾、吴木兰、其嫂曾醒等人,时称同盟会“八女杰”

1909至1910年,方君瑛的暗杀团筹划了暗杀摄政王载沣的行动,但因埋设炸弹不慎被发现而失败。之后,方君瑛又准备参加广州起义。

左一是方君瑛,怀抱婴儿者是方君瑛的嫂子和战友曾醒。

1911年4月18日,林觉民、方君瑛、曾醒等起义前最后一次碰头,决定从马尾港乘坐大轮前往广州,将百枚炸弹装进棺木,曾有意让林觉民之妻陈意映扮作“孀妇”,扶柩上船。但因当时陈意映怀有身孕,改为方君瑛护送。

方君瑛和曾醒本也要参加广州起义,但是起义提前发动,4月27日,他们抵达广州时,听说起义失败,城门紧闭,只得连夜乘船返回。

弟弟方声洞牺牲时的壮烈,方君瑛没有亲眼看见。为了留下最后的影像,方君瑛让一位外国传教士偷偷前往拍照。

方声洞遗像,照片上他半倚在墙根,上衣敞开,身上的弹洞隐约可见。

无论是参加暗杀行动,还是参加广州武装起义,方君瑛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辛亥革命的成功做着准备工作。

福州“蒙学堂”:

11人参加起义

文儒坊

1902年(一说是“1899年”),中国新闻界的先驱、福州人林白水在文儒坊创办了福建第一所具有革命色彩的新式学堂——“蒙学堂”。

现在的文儒坊“蒙学堂”牌匾仍在,但里面已经是办公场所,谢绝来人参观。

“蒙学堂”学生兼学汉学和西学,还专门设置时务课,讲解国家形势和救国途径。据说这个学堂,上课还是讲福州话的。几位老师都是当时思想进步、要求革命的青年人,后来他们都加入孙中山的同盟会,成为了辛亥革命的骨干力量。

在“蒙学堂”的学生之中,有11人参加了黄花岗起义——陈与燊、陈更新、严骥、林觉民、林尹民、林文、方声洞、陈可钧、冯超骧、刘元栋、刘六符。他们之中,除严骥伤重生还外,其余十人都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名单之中,被称为“福州十杰”

在这场变革之中,

福建人作出重要贡献。

希望大家一起纪念,

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上,

所有出现过的英雄儿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