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古为今用的教子心得

古老的中华智慧,代代相传,在当今的家庭教育中依旧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作为中华文化的体验和传播者,文化学者于丹有着她独到的教子观念,于丹用什么方法教育自己的女儿?面对当今社会上家长们为了儿女成才而报的奥数班、英语班、暑期海外游学班,以及各种兴趣班,于丹又有着怎样的看法?

重“家教”回归传统教育观

以前人们夸一个孩子,经常说“家教好”,现在这个评价用得越来越少了。家长们说得更多的是孩子“奥数拿过冠军”、“外语口语是多少等级”。在评价孩子的时候,我们越来越多地使用社会人格的成功标准,却渐渐忽略了自然人格的流露。

  可我依然很喜欢“家教”这个词,因为它是一种耳濡目染,是一种长期的人格养成。对中国人而言,家庭教育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基地。孔子提出一个人的学习要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入则孝,出则悌”,就是讲家庭教育;第二阶段是“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说的是社会教育;第三阶段是“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就是说你前两个阶段都完成了的话,就可以去学习文献知识了。我们现在是反过来了,在学校接受了很多年教育之后再去接受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呢?往往被我们牺牲掉了。

家教是一种伦理的认同,也是一种规则的认同。家庭教育是让孩子从小就找到一种生命的自觉,一种建立在服从基础上的自觉。这种服从是伦理的服从,规则的服从,个人对集体的服从。为什么很多考上大学的高材生,却总是磕磕碰碰、与人有那么多冲突呢?到了念大学时你再告诉他们什么叫作“规则”,已经晚了。

让孩子学会“分享” 延续我们传统美德

传统中国人接受的是一种农耕文明的土地教育。孩子春天撒着欢儿地玩耍,夏天在河沟里游泳,秋天掰玉米、摘土豆回来烤了吃,冬天换上新棉袄放鞭炮、贴春联、过大年。四季的循环,在农耕文明里清晰展现。因为崇尚多子多福,每家每户都是大的拉扯着小的。一个馒头热气腾腾地出锅时,可能要掰成四块,每个孩子吃一块。这就叫分享。

  我们现在的孩子,远离了“分享”这个词。家里的水果,都是爷爷奶奶剥好了、切成块、用叉子喂到孩子小嘴里,说:“多吃两块,你还得练琴去呢! ”从一人捧着一块馒头在阳光下玩耍,到现在的锦衣玉食、叉子叉在水果上送到嘴边,我们究竟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

  进步有它的社会标准,但进步也有它的心灵标准。有时候我们只欣喜于得到的东西,却忽略了付出的是什么。今天,我们可能得到的是更多的知识,但付出的却往往是一个孩子快乐的能力。

  拿我自己和我的孩子来说,我们童年的游戏方式就有着天壤之别。我小时候是上世纪70年代,在北京的胡同里,女孩流行玩砍沙包和跳皮筋。橡皮筋一角钱可以买一大把,然后我们一根一根地把它们套起来,连成一根皮筋,从脚踝到腿弯到大腿到腰间到肩膀,可以一直跳到“大举”。那时穷有穷的玩法,而且我们的玩法很公平,哪一方输了绝对不允许耍赖,谁跳坏了谁就得下来撑皮筋。这是一种游戏规则。

  现在,我们小区里几乎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滑板车、一副轮滑鞋,孩子们滑到面前,彼此打个招呼又散开了。他们拥有的空间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但是他们已经失去了一个群体游戏的环境。滑板车和轮滑鞋给了他们一种自由奔跑的速度,却缺少了大家都必须服从的规则。为什么现在的小孩子长大了容易耍赖?因为他们小时候处于规则之中的时间越来越少了。我们跳皮筋、砍沙包都是和同龄人一起,你要是耍赖,人家就不和你一块儿玩了。所以我们会自己解决规则认同的问题。再来看我们的孩子,他们也是好孩子、乖孩子,但他们在玩的时候就缺失了这种规则的协商和认同。当所有的孩子都踩着滑板车在速度中独往独来时,他们怎么能懂得牺牲和谦让? 
        学会关心别人是独生子女在育中容易缺失的

我们都懂得“无以规矩,不成方圆”,但是我们的观念和行为往往很混乱。一方面我们教孩子要尊重老人,另一方面老人却在伺候孩子;一方面我们告诉孩子要尊重他人、服从规则,另一方面,在绝大多数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依然唯我独尊;我们嘴上告诉孩子要艰苦朴素,但在行为方式上,还在给孩子买很多奢侈品。

  “言传不如身教”,相对于行为的强大,思想和语言往往是苍白的。我的女儿也是独生女,她两岁时,我们就告诉她,姥姥有糖尿病,每顿饭前都要吃药。所以她养成了习惯,每次吃饭前刚拿到筷子,她就说:“姥姥,吃药! ”她会明白她对姥姥是有责任的,有了责任会觉得很光荣。我们以前带她出去玩时,她都会带一个布娃娃,说那是她“妹妹”。但是到了4岁,出去玩她就不带她的“妹妹”了。我们问她为什么,她说:“我要腾出手来扶我姥姥啊! ”

  今年春节我带她去丽江玩,女儿第一次去养鸡场捡鸡蛋,感觉特别新鲜。回来后她一手握着一只鸡蛋,吃饭时也攥着不放。我们都笑她,“你那鸡蛋都快孵出小鸡来了。 ”在机场过安检的时候,她也舍不得放下。就这样,两只鸡蛋颠沛流离地跟着她回了家,一进门还没来得及换鞋,她就扑到姥姥怀里说:“姥姥,我给你带回来两只鸡蛋! ”那一刻我心里挺惭愧的,因为我顶多想到给我妈妈买些土特产,但没想过不花钱还能给她带回来什么。那时我就在想,孩子做了什么事情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心中有没有牵挂。

  一个从小懂得牵挂别人的人,长大了才可能被别人牵挂。家庭就是一个让我们从小酝酿牵挂的地方。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家庭的行为方式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今天的我们常感到人越来越像工业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标准产品,越来越失去了属于每个家庭的烙印。 “烙印”这个词的英文是“brand”,它还有一个意思就是“品牌”。企业要有品牌,其实人也需要有品牌。人的品牌不是指你拥有几亿资产,拿到了多么高的学位,或是有多么显赫的地位,而是我们带着什么样的家族烙印融入社会,我们用一种什么样的个人印记去对抗过于规范化的“流水线”。

教育孩子如何面对挑战时的态度

家庭教育输出的终端产品,是“态度”。我女儿4岁时,在手工课上做了一个花篮。有一天她“哐当”一声把花篮摔了,花篮的一个角摔出了一个三角口子,她“哇”地哭了。我说:“我们试试,看看能不能让花篮比没摔破时更漂亮! ”我们又是剪又是贴,她还用彩笔画上颜色,最后,我们做出来一个非常漂亮的花篮。她和我说,“妈妈我懂了,哭是没用的。”我听了很欣慰。让我郁闷的是,后来家里每逢打坏什么东西,她都特别高兴,说:“我们试试,看能不能让它比没坏的时候更好看! ”

  当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再做成比它没坏的时候更好,我们的底线只能是不让它更坏。这是一种生命的修复能力。一个人一辈子会遇上什么事情,我们无法左右,但是修复生命的能力,却在我们自己的掌握之中。

我们做父母,要培养孩子掌握自我修复的能力,要传递给孩子一种态度,让他们明白该怎样去面对挑战。如果你告诉孩子:“我会把你呵护得好好的,你这一辈子都不会打破花篮。 ”这就是谎言了。孩子不仅会打破花篮,还会打破他们自己,会撞得头破血流。这时候就要看他们有没有一种能力,像修复花篮一样把自己修复得更好,这种能力,我觉得在4岁时告诉他们,并不算太早。

成长的过程重于成功的结果

成长是一个过程,成功是一个结论;成长是相关于生命的评价,成功是相关于社会的评价;成长是一个内在的系统,成功是一个外在的体系。我更希望孩子注重心灵、注重自我、注重人格,而并不是那么在乎外在的标签。

  于丹个人非常喜欢“成长”这个词。一个人的生命要成长,两个人的爱情要成长,一个群体的建设、一个社会的发展,都要成长。从一个人到一个国家,“成长”是最健康的力量,也是最恒久的力量,它不依附于外在,而是你自己内心的一种状态。儒家讲“君子日三省乎己”,是在“反省”中不断成长。道家讲的“道”是“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一个人的生命,难道不应该保持这样一种状态吗?一个人过分热闹了,就被社会的标准绑架了;一个人不独立了,就放弃了自由;一个人失去了周行不殆的能力,就停滞了。

在于丹眼中,有两个特别重要的指标,就是尊严和自由。其实人这一辈子,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提升尊严、延展自由。无论多好的职业、多好的爱情,一旦侵犯到尊严和自由,就会产生冲突,甚至出现新的选择。作为父母,我们不应该用任何好的名义去剥夺孩子的尊严和自由。

于丹提到尊严与生俱来,它不是被父母赋予的,也不是可以向任何人乞求的,一个人的尊严是他(她)自己的选择。记得女儿5个多月就在选择玩具这件事上,表现出了一种强烈的个人取向。她的周围堆着各种玩具,但是她爱玩的只有一样——空药瓶子,她喜欢“咔啦咔啦”起劲地拧瓶盖。我们家的阿姨就从她小手里抢过瓶子说:“这个不好玩,你还是玩电动娃娃吧! ”可是我女儿把电动娃娃推到一边,顽强地去抓那个瓶子,继续痴迷地拧瓶盖。我后来去咨询儿童心理学专家,他说那个阶段正是孩子的手指开始学习精细化动作的时候,拧瓶盖这个动作对孩子小肌肉的发育大有益处,可比玩电动娃娃好多了。所以,我们认为昂贵的电动娃娃更好,这只是成年人的标准。孩子的尊严是与生俱来的,不该粗暴地剥夺它。
       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她会做的更好

除了尊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成长指标是“自由”。很多人问我,你这么主张自由,那你教你的孩子背诗词吗?我说我当然教。可我不是让她手放在背后一本正经地背诵,而是她在踩着滑板车跑时,我们俩大声地背诵;是她在浴缸里泡着、打着水花时,突然饶有兴趣地提议说:“妈妈,我们背首诗吧! ”

  她背诗,我从不限制她如何使用和想象。我清楚地记得,她第一次使用诗词是在两岁多的时候,有一次我出差回来,问她:“你想妈妈吗?”她冷不丁地说了句:“路上行人欲断魂。”她背诗居然能“活学活用”!她喜欢把我们的大床当蹦床,有一回她爸爸说:“你别蹦了,都把我们的床单蹦破四条了!”谁知她一边蹦,一边高声说:“人生得意须尽欢! ”把她爸爸噎得瞠目结舌。

女儿从小就在解构经典。但是于丹没有纠正过她一次,她觉得,女儿可以胡说八道的年华还有多少呢?很留恋女儿可以胡说八道的自由。她不知道什么是权威,她认为她有阐释的权利,而这种权利可能到她读小学时就要被剥夺了。于丹觉得小孩子在思想上的自由期持续得越长越好,这样等他们长大了,还可以保留一些突破常规的思维能力。

心智培养

  于丹认为,做什么事情无论成功与否。主要在于有什么样的心。有时一个念头就可以决定你的一切。谁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做一件事,如果你抱定非做成不可的决心,在做的过程中就会竭尽全力、动用你的一切力量,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结果多半都会成功;如果一开始心里就是动摇的,可做可不做,或者认定做不成,做的过程中就会缺乏劲头,并容易懈气,容易半途而废,多半事情就做不成。

要培养孩子有相濡以沫的精神。孩子在人群中成长是更好的环境。培养他们的相容性。因为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性的快乐——在玩中就快乐了。还有是依赖性的快乐,但是,你有可能买了你喜欢的奢侈品你是高兴好多。但是,你所有的快乐都是依赖的;你就会知道你一定会在哪一天会被剥夺掉这些快乐。那么你怎么才能让自己有一个最高境界的快乐呢?那就只有自己创造性的快乐。

  并且要让我们的孩子多和小朋友们在一起玩耍,在游戏中知道什么是遵守规则!彼此人和人要多一些交流,因为现在的物质交流是越来越多了。对孩子其实是没有什么好处的。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要给我们的社会和我们的家庭留什么遗憾。

我们缺的不是鲜花而是欣赏鲜花的眼睛

“山坡上开满了鲜花,但在牛羊的眼里,那只是饲料。 ”我们今天并不是鲜花少了,而是牛羊的眼光多了。我们越来越失去了一种审美的眼光,而把这个世界看成是同一种功利标准的筛选。我们越来越成功了,但是我们失去了成长的力量,失去了那种在漫山遍野的鲜花中漫步时心灵上的愉悦。

作者:点灯的心的博客

(0)

相关推荐

  • 想哪儿说哪儿---麟儿不高兴了

                  2020年最后一天,12月31日,下午17:20,和往常一样,我去幼儿园门口接麟儿. 麟儿见我,与我见麟儿,心情大概一样,都满心欢喜,不觉那么累.这种感觉最好! 我比较注意 ...

  • 母亲节【赵鹏飞】

    母亲节 写于2019年母亲节 我喜欢花 更喜欢孩子们送给我的花 看到朋友圈里好多母亲晒礼物 我心里有一点点失落 大儿子还上学 发了句祝福 我心里就很满足 女儿刚做了妈妈 却忘记了自己的妈妈 看到女儿在 ...

  • 【通世智库】周大力:把欠孩子的这一课补上

    国人多忌讳谈"死",似乎这是一个不吉利的字眼.然则有生就有死.正如<论语.先进篇>记载,学生季路曰:敢问死?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生命历程本就是从生到死,向生而死,向 ...

  • 想哪儿说哪儿---麟儿想家了

                  满打满算,麟儿也还不到三周岁半.但这孩子所表现出的情商.智商,连我这接近退休的老者都惊呼了得! 没有"孩子是自家好"那种套路,当下孩子比我们同龄段那时, ...

  • 丹道术语学习心得

    道藏,指周秦以来道家子书,以及六朝以来道教经典,明<正统道藏>共收书一千四百三十种,后万历皇帝又续之,再其后,不堪多言.经书用文多晦涩难懂,多口口相传,法不传六耳,又唯恐落入匪人之手,多用 ...

  • 教子心得

    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是一辈子的,家庭教育的力量是无形的.要做一个合格的父母的确是一门大学问. 一.首先教孩子做人.做事先做人,人格的魅力要胜过任何地位和金钱.所以首先注重的是对孩子人格的培养,做人要大气, ...

  • 针灸配穴临床运用心得|李丹

    [本文导读] 针灸是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临床疗法,是中国祖先智慧的结晶,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的精髓,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数千年来针灸逐渐发展成为专门学科,其理论研究和临 ...

  • 易筋洗髓内功图说心得九——深入丹道

    余尝闻古时有丹道流传于世,虽心有所向,自知传说之事有无两说,且丹书初看多晦涩不明 .故深知可遇不可求. 虽常读道经佛藏,也不敢信之. 易筋洗髓书困惑有二 1.观原书古今对此作序者,且不论序之考究真假, ...

  • 【读书心得】杨双稳:《于丹论语感悟之学习之道》读后感

    <于丹论语感悟之学习之道>读后感 文/杨双稳 论语中有许多宝贵的人生智慧,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于丹教授认为,这些智慧都是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但是学习的效果却是因人而异的.论语不仅 ...

  • 【锦心悦读】因热爱而勇敢,因勇敢而自由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 作者:庞丹妮

    书单推荐 与好书相伴 美好触手可及 大家好,今天我们为您推荐的是庞丹妮老师带来的<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这本书是以与梵高齐名的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生平为素材所撰写的传奇故事,让我们随着庞老师 ...

  • 2. 古人教子“七”不责,古为今用,还是特别有借鉴意义的!

    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课堂(15) 当下家庭一个特别重要的话题就是教育子女,我们对于孩子更多的期望是他(她)将来更有成就,这是父母的愿望.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也可以学习一下古人教子积累的一些宝贵经验,这些宝 ...

  • 国医大师张志远15首神方应用经验益寿丹(...

    国医大师张志远15首神方应用经验 益寿丹(医治糖尿病) 国医大师张志远所创益寿丹,是治疗糖尿病的一首小方,由黄芪(煮水入药),苍术,玄参,山药,玉竹,桑叶(煮水入药),黄精组成,水泛为丸,每次10刻, ...

  • 老祖宗智慧结晶 古训100条:积钱不如教子,闲坐不如看书

    讨老婆看妻舅,买衣裳看衫袖.两家养驴驴瘦,合伙用船船漏.拿得住的是手,掩不住的是口.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勿贪意外之财,不饮过重之酒.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冷汤冷饭好吃,冷言冷语难受.多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