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近代第一所医药类大学诞生在兰溪
《浙江省教育志》记载,民国16年(1927),在杭州创设国立第三中山大学,为省内第一所综合大学。在这之前,浙江的高等教育可上溯至民国初期创设的数所专门学校。这些学校中,金华地区近代第一所医药类大学出现在兰溪。
兰溪公立中医专门学校始创于民国8年(1919),由时任兰溪县知事盛鸿焘发起,报请浙江省长批准设立。学制规定为五年,实际在校四年,预科二年,正科二年,颇类似于当下流行的大学“3+2”模式。招生对象为16至26岁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的男生,毕业证书上加盖“浙江省印”。除使用正式校名外,当时的人也使用大学的称呼,比如该校学生、后任浙江医院副院长、国家级名老中医吴士元于民国19年(1930)8月自题文集称:“此文章系在兰江中医专门大学所作。”民国兰溪县修志馆馆长祝谏则在呈报的公文中称兰溪中医专门学校为“浙东中医学府之所在”。
这样一所大学率先出现在八婺大地上的兰溪,绝非偶然。
兰溪地处三江之汇,以商埠著称,高度发达的水运使浙东各县的药材都汇聚于此,甚至闽、赣、皖的药材“亦皆仰给”,即受制于兰溪的药商。学校开办之初,除政府拨款外,大部分经费即由天一堂等六家药行经理组成的校董资助。药商还动用业界关系,远赴上海,聘请大名鼎鼎的中医教育家张山雷来校执教长达15年之久,成就了兰溪中医专门学校近代中医名校的地位。民国17年(1928),县政府不再承担学校经费,实力雄厚的瀫西药业公所更是一力承担,继续接办,校址则从城北迁入药皇庙,校园规模进一步扩大。
清同治兰溪鱼鳞册记载,药皇庙地基位于城中三坊,地号丽字拾叁号,北阔南窄,东为厢房,西为正殿,面积原为贰亩四分四厘,后修正为壹亩四分四厘。药皇庙后方的地块也是药皇庙产业,地号丽字壹号,面积原为九分六厘,后修正为五分七厘。丽字贰号地块也是药皇庙产业,位于壹号地块及药皇庙基的西侧,面积原为壹亩六分,后修正为六分。在今药皇庙后进西侧的边门附近残存着一堵东西伸展的老墙,墙脚树有镌刻着“瀫西药业公所墙界”铭文的青石,即贰号地块的北界。兰溪中医学校留下的珍贵民国照片等资料显示,当时壹号和贰号地块统称为药皇庙西园。园内建有二幢房子,头门老房子是会客室,兼作门诊实习所,正屋是西式门廊的二层新屋,楼下为四个年级的教室,楼上为教师办公室。园内还有正东亭、棲霞亭以及药圃、浴室、厕所等辅助设施。吴士元文集中收录有他所著、名儒汪葆元、沈湘渔改定的《棲霞亭记》等文章,弥足珍贵。药皇庙作为学校的礼堂,四周悬挂20幅《太极拳》挂画,供学生课余操练。学生毕业等重要仪式,也在药皇庙的中厅举行。如按鱼鳞册原载面积,则兰溪中医学校总占地面积达到5亩整,按后期修正的面积也有2.61亩。
民国26年(1937)下半年,抗日战争爆发,学校被迫解散避难。次年1月,日军首次轰炸兰城,炸弹就落在天福山上。此后又多次轰炸,校园部分被毁,所幸药皇庙安然无恙。民国34年(1945)8月兰溪光复,次年1月校区成为三民主义青年团浙江支团兰溪分团部筹备处的临时团址,药皇庙依然作为大礼堂使用。同年10月,兰溪县童子军大会又向该团借用药皇庙大礼堂作为注册地,供集会使用。36年(1947)3月,青年团依据上级文件“各级团部及青年馆所需公有房屋商同当地政府勘定适当公有地产转请拨用”的规定,向县政府要求将药皇庙拨用为该团永久团址。时任县长范文质接到公函后,认为药皇庙的所有人是县国药业同业公会,即将该函转给同业公会商定。4月15日,时任瀫西药业公所董事祝谏以“药皇庙为瀫西药业公所之业并为中医学校之校址”为由拒绝了青年团的要求。函中明确说明,药皇庙“系瀫西一隅药业界之私产,与药业同业公会无关,尤非省市县有之土地,依法自难指为公产。内供药皇之像,无非尊崇药祖而已,事实上即为本所之所址,尤与荒废寺庙有别。“而且曾是兰溪中医学校校址,”事变之后,虽暂停办,重光以来,正在积极筹复该校之恢复,事在必行”,同时经县政府及参议会“商得本所同意,将所内房屋暂借为修志馆之用,日内已着手筹备”,不仅不能作为青年团的永久团址,公所正准备商请青年团兰溪分团部筹备处马上迁出去呢!当年7月1日,兰溪县政府函聘祝谏为兰溪县修志馆馆长,购置了10张办公桌、2只公文橱、18条板凳等物件后,药皇庙成了兰溪县修志馆,直至解放。后来校区成为农业局老年活动室及种子公司仓库、宿舍。1981年,农业局又向林业局购入校园南界以外的土地230多平方,建造了南面的宿舍楼。
时光荏苒,祝谏事在必行的“大学梦”如今在城南金兰创新城已经拔地而起。然而当下医学人才紧缺,祝谏的医科“大学梦”似乎又并未完全实现。城中天福山上遗存的这些古老建筑,不仅是兰溪药商荣耀的象征,还时时刻刻地提醒着兰溪人,不能忘记,继往开来……
文字:张绍芳
资料提供:兰溪市档案馆、沈旭东、汪建敏
编辑:张绍芳
审核:蔡予新
蘭溪市文史与文献研究会
聚英才 重文獻 興蘭溪
打造蘭溪文史愛好者共同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