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精临——王俊豪
王俊豪 河南省许昌市人。中国书协会员、许昌市政协书画院副秘书长、许昌市书协理事。
作品入首届“朝圣敦煌”全国书法大展,全国第二届行书作品展,首届“卫夫人奖”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河南省首届、二届789书法篆刻作品研究展,翰墨中原河南省第二届书法篆刻作品展等省、国家级展赛;获河南省“中国梦·劳动美”书法美术作品优秀奖。
米芾:我的书法“零食”
王俊豪
我初学书法是从孙过庭《书谱》入手的,目的是掌握用笔的技巧,大概一年后转入《集王圣教序》,而且,这些年一直在盘它,间或吃点“零食”。
既然是“零食”,从日常生活上来说,自然可有可无,吃也行,不吃也行。偏偏我嘴馋,正餐、零嘴儿一个都不能少,赶上哪天断了顿,就是剩个萝卜我也能当零食给嗑吧磕吧吃了。可以说,我对“零食”的依赖,有时超过了主食。米芾之于我的书法学习,当属此类“零食”。
印象中,我见过的第一本行书字帖,应该就是米芾所书。可惜那会儿我连“芾”字都还不认识,遑论其他,只是觉得,这人的字怎么写这么好看。瞬间,好像我内心潜藏已久的一种什么东西,顺着他字的笔势倾泻而下,继而周身通透,酣畅淋漓。后来才知道,书法上对这种感觉叫“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形容得真是到位。
郭德纲说,相声说得再好,都会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书法亦然。即便我们面对同一个书家,因为时间的关系,也可能时而欣赏,时而怀疑,时而再心生欢喜,这是一个不断认识的过程。就像我对米芾的态度。当初,“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然而,经年已过,有一天当我再次怀着崇拜的心情,打算“追星”米芾时,观感竟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那种锋芒毕露,过于张扬的风格让我突然感到难以适应。或许是年龄的关系,或许是默默受了“含蓄蕴藉”审美的影响?
可终归还是对米芾怀有一种割舍不下的心情,经过几次漫不经心的临习之后,渐渐也就有了些新的思考。事实上,米芾一生从未停止过追求魏晋风韵的脚步,尤其对右军之书崇拜至极,为了得到其《王略帖》,甚至留下了“投江相逼”的趣闻。遗憾的是,米芾直至晚年也未真正达到他“入晋人格”的目标,只不过书风稍有收敛,有些魏晋平淡的趣味罢了。
米芾之所以留下未得魏晋风流之憾,个人冒昧揣度,概其要有两点:一曰天性,二曰时代。米芾乖张出格的个性,学书者皆有所闻,但其另类之举似乎都不足以形成他下笔的狠劲。《挥麈录》里记载过这样一则逸事,北宋熙宁初年,米芾在江淮制置发运司供职,上司张励对他的玩世不恭很不待见,米芾则“甚不能堪”,可谓“相看两生厌”。不久,和米芾关系很铁的蔡京当了宰相,他就请好朋友把自己衔位上“制置发运司”五个字削去,而且要求职务和张励平级,蔡京一切照办。接到任命后,米芾连夜“闭户自书新刺”,凌晨就咋咋呼呼“直抵张之厅事”。张励很惊讶,不明白出了什么事,只见米芾把自己的新名片往过一甩,说:“以后咱就平起平坐了啊!”始知所以的张励“愤然语坐客”……从这件事可以看出,米芾八成也是个爱和人置气的主儿,且行事率性天真。韩愈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心中常怀不平之气的人,岂能不酣畅一写(泻)?郁郁寡欢的王铎,恐怕也有同样心境吧。然而,无论如何,这都是书家真性情的自然流露,可爱至极。
米芾书难入晋格,另一个重要原因取决于他所处的时代。魏晋,动荡之时也;北宋,承平之世也。诗人顾随认为:“太平时文章多叫嚣,夸大,六朝人文章静,一点叫嚣气都没有。”大概意思是太平世界里的文人喜夸大其词,放大自我;而乱世人都有无力感,心反而可以静下来。这种现象和书风流变也是基本相一致的,所谓“笔墨当随时代”,当指此意,时代烙印,岂人力所能抗拒。
或许正是米芾最后认清了这两点,悟出了“老无他物适心目,天使残年同笔砚”的道理,才使其成为了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书家。因此,我们在临摹米芾的过程中,不仅要看到他兔起鹘落,一片神行的笔墨,更应读懂个性禀赋,所处环境对于一个书家成长的重要影响。
个性其实是个好东西,只要驾驭得当;时代亦是个好东西,无论你选择迎合,还是试图躲避,它都会折射你的当下。米芾这款“零食”今后我还会继续吃,至少现在他很合我口味,对味就是好东西。
米芾《蜀素帖》
临摹作品
创作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