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儒道释三家思想是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土壤里慢慢生长融合发展起来的,是中国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人类思想的结晶。
儒家和道家是我们本土生长起来的,来源于易经,儒家是乾卦,道家是坤卦。佛教起源于古印度,东汉时传入中国,繁荣于两晋南北朝,大唐最大的贡献是把佛教完全中国化。
三家思想的共同点:一、都是生存哲学;二、都是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问;三、都是回答了人类最根本的问题。它们的思想是相通的,导出的结果也基本一致,只是换了一种说法而已,中心思想是相同的。
这个中心思想是什么?不论它们对世界怎么看,到最后归根结底还得到人,因为是人类的思想,人是主体,解决人类的生存是最终的问题。人类想要生活更美好,每个人都应该具有利他的思想,做有利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事情。本质就是做人一定要无私、无我。对,它们都是这么认为的。解放全人类,人间正道是沧桑,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西方的普世价值观,都是这个意思。
利他其实就是儒家说的仁,道家说的德,释家说的度。它们都要求人们要积极向善,帮助他人,成就社会,成就民族,成就国家,为人民服务。天下为公、普渡众生就是它们共同的价值观。最后它们还不忘告诉你,成就别人,最终成就的都是自己。只有这样做了,你才有可能成圣成仙成佛。孔子说,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利有所往。一句话,就是牺牲自己,照亮别人,得到永生。我想它们的证实过程应该是科学的,普遍原理和基本观点是经世间、时间、实践、事件检验过得,不得不信。
下面,说说它们的不同点吧。
儒家是入世哲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具有阳刚之气,它是积极向上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无可无不可。告诉我们的是要做什么(怎么去做)。生而为人应该积极的去做事情,必须要融入这个社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社会变得更好,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明天,说的是未来。它主要研究的是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解决的都是现实存在的问题,是求生之学。人与社会的关系靠什么解决?孔子的答案就是靠伦理纲常,核心思想就是三纲五常、四维八德,所以儒家又是伦理学的教科书。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是儒生们的价值选择。儒家总的概括就是性理之学。
道家是出世哲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具有阴柔之美,它是消极避世的,倡导不要人为的去改变,人为即伪,无为无不为。告诉我们的是不要做什么。不能做坏事,不能人为的改变自然,它不是不让我们去做事,而是不让我们去做违背自然规律的事,去乱作为。它主要研究的是自然界,研究的是道,它既研究了向上的终极问题,又研究了向下的终极问题。它研究的范围比儒家要广,更深。它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到人。它认为人要入世,首先要站在出世的角度去入世。它解决的问题是终极问题,不是现实问题。它是追本溯源,研究的是过去。它没告诉你具体怎么做,只告诉你不能做什么。该怎么做?老子的答案很简单就是回到过去。复归于结绳记事的时代,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返璞归真。道家是保生之学,老子是保守主义者,犯的是右倾错误,但是他说的很深刻,也很有道理,只是自然社会的发展是单行道,哪能回头。道家总的概括就是玄理之学。
至于释家,没有看过这方面的书,只是学习当中偶尔会涉及一些,了解不多。简单说点儿。
释家是人生哲学。王阳明的心学就是在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基础上,融合了佛家的思想发展起来的。就是研究因果轮回的,此岸彼岸说,说的是三世因果,即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别管那么多了,我们就管好现在世就行了,过好当下。佛家是讲解脱的学说,是乐生之学。它的主题思想就四个字,众缘和合。它也是讲内心的哲学,说一切万法不离自性。它告诉我们的是人来到这个世上就是度一切苦厄来的,如何度?就是要求我们破小我,破小我就是破五蕴,五蕴即色受想行识。色就是一切万法,就是万事万物,就是环境。色是怎么来的?境由心生。境物使心有了情绪感受,苦乐就是受,有了感受的心就会产生欲念,欲念就是想,有了想法就会想着实现它,实现就产生了意志,意志就是行,行之前为了达到目标,就得选条道路吧,这样你就得有所分辨,分辨就是识。如何破?歇假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就是说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假的,都是心的产物,你想那么多干嘛,还是哪儿凉快你就去哪儿歇会去吧,这样你就解脱了。万法皆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释家总的概括就是空理之学。
道家的无与释家的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道家的无是相对于有而产生的,这俩是一对儿,不可分离。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而不有即无,无而不无即有。这两句合起来就是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举个栗子解释一下。比如我有一块金砖(梦想),即有;金砖值100万,即利。所谓有之以为利。金砖在我手里,天天看,也不能当饭吃呀。我只有把金砖卖了,即无;换回100万去买点吃的,然后吃的饱饱的,即用。所谓无之以为用;又或者有人看见我拿着一块金砖,他见金眼开,想抢我的,我抄起金砖就冲他扔去,金砖就这么没了,即无。嘿!是不是应该考虑一下呀,就这么用了。即用。所谓无之以为用。我有金砖即有,不用相当于没有即不有,即无。所谓有而不有即无;我把金砖卖了换回了100万,卖了即无,100万就是有钱即不无,即有。所谓无而不无即有。听明白了吗?其实我举得这个例子,与老子讲的车轱辘和房屋的有无,虽有区别,但都能讲的通。我举了个实体的,他说的是含有空间的。这样不是正好证明了有和无是相对的吗。
再说说释家的空。这个空不是绝对的的无。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比如金砖、金条、金项链都是属于金子,都是色,色即是空,那么它们都应该是空。把金砖融化做成10根金条,金砖没了,即空。把10根金条融化做成100条金项链,金条也没了,即空。把100条金项链融化成金水,金项链也没了,即空。这就是色即是空。这个空不是什么都没有了,它只是以另一种方式存在着。你能说金砖、金条、金项链是金子,那么你能说金子就是金砖、金条、金项链吗?不可以,至少不等同,所以佛家就称之为空。空即是色。这些金子(包括金子本身)系列的东西都是空,那么它们怎么又是色了呢?色是怎么来的?从空里来的。再比如金砖融化制成了金条,金砖就成了空,金条就成了色,也就是说金条是从金砖融化成空后而制成的。空变成了金条,也就是空变成了色。这就是空即是色。空总是以色的方式来呈现。
儒家道家释家的不同点,南怀瑾大师总结的最经典。他说儒家是粮店,道家是药店,释家是杂货店。他还说儒为表、道为骨、佛为心。曾仕强大师总结的也很经典,他说人生如果是一场天考的话,儒家是考试前,道家是考试中,释家是考试完。他还叮嘱人们,年轻的时候要用儒家的思想,先学好生存的本领,打下坚实的道德和理论基础,40岁以后再学习道家的思想,否则容易走歪路呦。释家的思想是我们一生都要用的,因为人生就是一场修行。儒家做事,道家做人,释家修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