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脉·唐代最后一位楷书宗师:柳公权

中华书脉·唐代最后一位楷书宗师:柳公权

说到唐代的楷书大家,就不能不提中晚唐时的柳公权,他是唐代几位顶尖的楷书大家中出现最晚的一位,与开启了唐代新书风的颜真卿并称“颜柳”,在书法史上起着深远的影响。

简单地介绍一下柳公权的家世。柳公权所在的家族属于世家大族——河东柳氏道茂一支。柳氏大家族由来已久,关于他们柳氏家族,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典故,一个是“坐怀不乱的柳下惠”,另一个就是“河东狮吼”。唐代是柳氏一族发展的鼎盛时期,柳公权他们这支在庞大的柳氏家族里虽然不算特别显赫的一支,倒也世代为官:柳公权的祖父柳正礼,曾任邠州士曹参军;父亲柳子温,曾任丹州刺史;哥哥柳公绰官至兵部尚书,是有唐一代的名臣。柳公权呢,在家族的熏陶影响下,历经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七朝,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

柳公权(778年-865年)

据闻,柳公权在年幼时就十分好学,十二岁时能出口成章,吟诗作赋,被时人誉为“神童”。唯独有点遗憾,就是字写得不大好。为了把字写好,小柳公权拿出“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头来,早也练,晚也练,终于小有所成。有天他闲来无事,随手写了几个字:“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正好被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见。小柳同学见老人家打量自己的字,心想他必定是没有见过这么好看的字,所以看得呆了。

没想到老人看完以后,摇了摇头:“你这字啊,写得不好。”

小柳一听,老大不乐意:“你一卖豆腐的你懂什么啊。”

老人笑道:“我是不懂什么。我就觉得你这字就像我的豆腐似的,软塌塌的,没筋骨。”

小柳听他这么说,心下有几分领悟,面上却还过不去:“那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

老人说:“我就是一个粗人,不会写什么字。你要是有心想学好字的话,我建议你去华京城里看看。”

年少的柳公权心里边卯着一股劲,第二天就留小纸条出走,去了离家四十里开外的华京城。华京城热闹,沿街写字卖画的人不计其数,其中竟然还有人用脚写字,字写得龙飞凤舞,居然比寻常人用手写得还好看!小柳同学这才明白了什么叫“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他扑通一下跪在老人面前:“小子柳公权,愿拜先生为师,请先生教授我写字秘诀。”

老人在地上铺了一张纸,用脚写下几个字送给他:“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记在心。他更加勤奋地练习书法,汲取百家之长。此外,他还经常跑去看人家剥牛剔羊,研究骨架结构,从中寻求启示。天上的大雁,水中的游鱼,奔跑的糜鹿,脱缰的骏马……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被他熔铸到了书法艺术中去,也给他的书法赋予了独特的灵魂。

勤学书法的孩童

柳公权仕途上的成就,也和他的书法成就是脱不了关系的。

柳公权与颜真卿不同。颜真卿在世时,在人才济济的大唐,其书名远不及其官名。柳公权就不一样了,他受到皇帝的重视,从一开始就是因为他的书法。

公元806年,二十九岁的柳公权高中进士,授为秘书省校书郎,在基层做着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官。混了几年,工作上没有太大的变动。有一次他去一间佛寺看壁画,一时兴起,顺手在墙上题了一首论画诗。

当时的柳公权想不到,正是这随手一题,开启了他人生戏剧性的变化。

自太宗始,唐代许多皇帝都笃好书法,这里边也包括当时在位的唐穆宗李恒。柳公权在佛寺题诗没多久,唐穆宗也去到那里,看见墙壁上的题字,拍着大腿称叹:“这字谁写的?写太好了!我要见这个写字的,立刻!马上!”

就是这样电视剧一般的巧合,柳公权成名了。他被唐穆宗召到京城,授予右拾遗的官职,后又补翰林学士,又升右补阙、司封员外郎,自此开启了他顺风顺水的人生。

纵观柳公权一生,他做官可能不是最大的,但每一朝的帝王都很宠信他,特别是喜欢他的书法。

唐穆宗李恒这个人,在位时荒淫骄奢,但是他也有一颗爱书法的心。从他因为佛寺上的题壁重用柳公权就可见一斑。他自己练了许多年书法,觉得不得要领,于是找来柳公权,向他讨教学书法的秘诀:“爱卿啊,朕的书法怎么写也写不好,这咋办?”

柳公权不温不火地回答:“用笔的方法,其实在于用心。心正才会笔正。”

穆宗听了脸都绿了,这不是说我心不正么?虽然气闷,但想到柳公权不过也是借此劝谏自己勤政爱民罢了,也就没有怪罪他。而柳公权“心正则笔正”的这一论点,也一直为人称颂到今天。后代书家往往以个人品德作为评判书法的标准之一,这也是我们如今也常能听到的——“字如其人”。

唐穆宗李恒

唐文宗时,也发生过类似的事。

文宗时,柳公权曾为中书舍人,充任翰林书诏学士。有一次皇帝召见六位学士,称颂汉文帝节俭,说着说着举起了自己的衣袖:“我这件衣服都洗了三次了。”

几位学士恍然而悟,噢,皇帝是在这等着呢。于是纷纷称颂皇帝节俭。只有柳公权,一句话没说,还翻了个大大的白眼。

文宗哪能没看见柳公权这个白眼,心里边长气。小会开完,文宗说:“柳爱卿留下。”

于是殿堂之内,只剩下柳公权一人。皇帝就问了:“爱卿刚才为啥不说话?”言外之意,为什么不夸我?

柳公权一本正经地回答:“君主的美德,应当表现在亲贤臣远小人、赏罚分明这些地方。穿洗过的衣服只是小节,无足轻重。”

文宗听了更长气了,这是说我小家子气呢。但想到柳公权忠直劝谏,确是少有的良臣,于是压住了气。第二天,他就让柳公权兼任了谏议大夫。仍做翰林学士,掌撰写诏书。

唐文宗李昂

柳公权一生荣耀都和他的书法息息相关。他为官几十年,作为宫廷地位最高的官方写手,当时的王公大臣们家里面要立碑,都会专门请柳公权来书写。得到了柳公权的书碑,那是天大的荣耀。家里面有长者去世,如果不能请到柳公权刻碑,就是大大的不孝。柳公权的书名之大,除了享誉本国,甚至还远达海外,据说外国使团来唐进贡,还会有一项专门的支出,叫作“购柳书费”,是不是很厉害呢?

了解了柳公权的为人,接下来我们就该了解一下大名鼎鼎的“柳体”了。

柳公权的“柳体”可以是看作楷书在中晚唐时期的总结和创新。纵观整个中华书脉的发展传承,柳公权的书法初学钟繇、王羲之等人而来,后又遍观唐代名家书迹,吸取唐楷大家颜真卿、欧阳询等人的优点,溶汇自己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楷书,成为“唐书尚法”的突出代表之一。正如苏轼所称赞:“柳少师书本出于颜,而能自出新意。”后世的“宋四家” 都深受其书法影响。

《玄秘塔碑》可以看作“柳体”书法完全成熟的标志,也是柳公权自己书法创作生涯中的一座里程碑。据资料记载,这是柳公权六十四岁时的作品。内容是叙述大达法师在德宗、顺宗、宪宗三朝所受恩遇,以纪念大达法师之事迹而告示后人。大达法师法号端甫圆寂,是继玄奘法师后又一位有名的高僧。大达法师是唐文宗赐的谥号。

整体书风上,《玄秘塔碑》法度森严,面目又变颜体之肥更加清劲挺拔、瘦硬通神,在唐晚期以一种新的书体及其劲媚之美引起了人们对柳体的赞赏,历来被作为童蒙学书以及其他初学书法者的正宗范本,对后世影响深远。

《玄秘塔碑》局部

《神策军碑》是柳公权另一幅代表作。据资料记载,这是,这是柳公权六十六岁时的作品。“神策军”是唐晚期的主要禁军,到会昌三年时,早已为宦官掌握。此时唐武宗李炎即位不久,为向宦官示好,便巡行左神策军,宦官仇士良也从而请求建立颂圣德碑以回应,于是便有了这《神策军碑》。碑文中因为记录了回鹘汗国灭亡及安抚降于唐朝的回鹘首领嗢没斯等史实,而成为后世学者研究唐代边疆关系的重要史料。

《神策军碑》可以说是一部充满故事的古籍。因为是奉皇帝之命书写的,所以显得特别郑重其事,所书之字较之早两年书写的《玄秘塔碑》更为苍劲精练。其结构严整,充分体现了“柳体”楷书骨骼开张、平稳匀称的特点,被后人赞为柳氏“生平第一妙迹”。

《神策军碑》局部

除了楷书写得好之外,柳公权的行书也出类拔萃,他的《蒙诏帖》就是中国大名鼎鼎的“十大行书”之六。

《蒙诏帖》又名《翰林帖》,据史考,这是柳公权四十四岁时所写的一通信札。大概是有人求他办事,他力不从心,故有此信说明自己能力有限。虽然有个闲官散职,也办不成什么大事,请对方谅解自己的难处。这幅作品一反柳体楷书之貌,写得气势连贯,苍劲豪迈,尤其是字形的大小参差变化,笔墨的浓淡枯润变化,用笔的或断或连,别有一番豪放雄逸。这幅作品还曾刻入《三希堂法帖》,一直为历代书家所喜爱。

《蒙诏帖》局部

柳公权是唐楷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最后一位大家。他的出现,算是为唐楷作了一个总结,画了一个完美的句点。

从汉字诞生起,书法就随之产生。从陶器上的纹饰,甲骨文、青铜器上的铭文,就留下了笔法结构的美的法则。每一个朝代都有不同的书法特征,不可替代,从而构成了一条书法的长河。

所谓书法,即书写汉字的法规与法度。横平竖直,点画呼应,上下包容,左右礼让,以中正平和之体形成了汉字的结构美学与书写规律。汉字起源于物象,象形会意形声而成字。汉字发展的独特路径,体现了中国人的思维特征,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化与中国历史的面貌。书写是人的审美意识对象化到汉字之中。一部中国书法史,如果没有柳公权,必定是要黯然失色。

所谓魏晋风度,是以老庄为本的玄学与佛学相汇而形成的与道逍遥的精神风度,淡泊世俗名利,寻求精神人格的自在真实。唐代文化的兴盛,使书法得到了特殊的礼遇,名家辈出,书论精妙,篆、隶、楷、行、草,书体皆备,成就空前。得益于上层统治者的提倡,唐太宗、高宗、玄宗、穆宗、文宗等皇帝的身体力行,书法家的地位较高,像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大都身居高位。从初唐到盛唐,出现了欧阳询、孙过庭、张旭、怀素等书法大家。

唐代的社会气象与精神气度推动着唐人绕过王羲之而另辟蹊径,开创书法的新天地与新境界。楷书和草书,唐人不让古人,直达巅峰。初唐时期的楷书,承续了二王以来的隽永书风。经过盛唐,苍劲与粗犷之气化入楷书,书风大变,出现了颜真卿、柳公权等书家,笔画中潜在着一种无形的力量,穷尽了楷书的结体法度与风格形态。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元气大伤,宦官专权,政治气候压抑,书法也只是流风余续而已。晚唐书法的终结者,非柳公权莫属。且独领风骚,集前贤楷书之大成。

到了宋代,范伸淹诔石曼卿文云:“延年之笔,颜筋柳骨。”“骨”是指字刚猛有力,气势雄强。晋卫夫人云:“善力者多骨,不善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书学史上多有论“骨”者。以“点如坠石”举隅,那是说一个点要凝聚过去的运动的力量,这种力量是书家内心的表现,但并非剑拔弩张,而是既有力,又秀气,这就叫作“骨”。

“筋”有多义,或指笔锋,或指执笔悬腕作书时,筋脉相连有势而言。筋也与肉联,称为“筋肉”。颜、柳并称,比较两人显著特点是颜书筋肉较多,但也并非无骨,颜真卿书也重骨力;柳书露骨较著,但也并非无肉,仅是趋于瘦削而已,而柳公权特重骨法。

柳公权最醉心于骨力之体现,精心于中锋逆势运行,细心于护头藏尾,汲汲于将神力贯注线条之中。他增加腕力,端正笔锋,如“锥画沙”,如“印印泥”,其笔势鸷急,出于啄磔之中,又在竖笔紧之内;在挑剔处、撤捺处,常迅出锋铦;在转折处、换笔处,大都以方笔。柳公权的所谓风骨,就是不傍不倚、不趋不鹜的独立与自由。书法是心迹,也是时代精神气象的载体。如果说书法是汉字的舞姿,那么,这舞姿摇曳的是书法家的心性,也是时代的精神气象。个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尽管书写形式在不断演化,历代书家层出不穷,屡经大浪淘沙,唐人柳公权却成为后学们难以逾越的峰巅。书法爱好者们在谦恭地接近他,让自己的字植根于柳书的厚土而努力生长,如若不投缘,也很难奢望在中国书法的大树上有一小片属于自己的叶子。柳书不仅是书体的意义,更是一种文化的力量。他的生命情调是静的,如同默默无言的故乡土原,寂然守望的青山,少有喧哗的林中流泉。而他的灵魂,撞动着一代代汉字书写喜好者的笔墨,像永远也开不败的花朵。

正派,是柳书的品质,它以不变应万变,使多少时尚的变体花招都如同过眼烟云。它是一种正美,不是邪美。是一种华美,不是丑陋之美。它是硬朗的美,不是柔软之美。它是雄媚兼得之美,不是有阳无阴或有阴无阳的美。它是站在前辈巨人的肩上显示个性的大美,不是无源之水的盲目张扬个性一味孤芳自赏的私美。文如其人,书如其人,古来如此。

来自: 偷得浮生半曰闲 >《柳体》

(0)

相关推荐

  • 唐末书法家柳公权《玄秘塔碑》:再次将唐楷推向楷书的巅峰

    写在开头:书法能培养一个人良好的性格和气质以及文化素养,提笔即可学书法,带着家人一起学书法,特别是小孩,形成家庭学习传统书法的氛围,营造书香门第之家. 柳公权,是唐朝末年的著名书法家,以瘦硬的书风闻名 ...

  • 中华书脉•郑道昭:隐匿千年的书法大咖

    在我国书法史上,南北朝是一个极其光辉灿烂的时期,特别是北魏碑刻为主要形式的"北碑"形成了"碑学"艺术流派,一直延续影响到当代书法艺术.而北碑的代表人物就是北魏诗 ...

  • 中华书脉·篆刻史上的巨擘:赵之谦(下) 赵之谦和他的印人朋友

    晚清一代,出现了赵之谦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他生在没落的时代,却于蒙尘的时代里熠熠生辉,于诗.书.画.印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对后世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于画,他开"海派"之先河,影响了后来 ...

  • 中华书脉•蒙古状元:泰不华

    元代时期,蒙古入主中原,倡导学习汉民族文化,因此造就了一大批少数民族书法家,他们既是元代各民族文化和蒙古文化的化学反应,也体现了汉文化的巨大影响力.而元代的篆隶书法,最重要的特征是篆隶书法开始纳入文人 ...

  • 中华书脉·大明之风华:解缙(上)大明才子解缙

    要说这明代真是个盛产才子的时代,除了最具人气的"江南四大才子"(按照正史的说法应该是叫吴中四才子,即唐寅.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四位)之外,又有"明朝三大才子" ...

  • 中华书脉•倜傥豪放的一代英才:饶介

    饶介 简单地介绍一下这位大咖--饶介是南宋名臣抚州崇仕饶应龙的四世孙.这也是一个著名的大家族,每隔四代出名人.饶应龙是南宋监察御史饶应子堂弟,爷爷饶延年,字伯永,号止翁,江西崇仁人,是陆九渊的学生.饶 ...

  • 书之尚法者——12位唐代书法巨擘

    唐代不只是诗人如天上繁星,书法家也同样人才辈出,数不胜数. 在书法发展史上,唐代是晋代以后的又一高峰,此时,在真.行.草.篆.隶各体书中都出现了影响深远的书家,真书.草书的影响最甚.唐代书法可分三个时 ...

  • 这位唐代僧人的行楷书,颇具右军风采!

    唐代温古<景贤大师身塔记>行楷书,晚明拓本,33.3×39.1厘米,九开半,故宫博物院藏.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羊愉撰,僧人温古书. 首行"会"字完好," ...

  • 唐代的一位“草圣”,这字让李白都服气,却被外行评为“鬼画符”

    什么是艺术,书法到底是不是艺术?这两个问题对于没有认真研究过书法的人,想必是困惑的! 艺术在我看来是通过某种技术手段,将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利用一种抽象的形式表达出来而已.其核心是技术和情感,没有情感只 ...

  • 横比千年瓷都景德镇,且看中华玉都镇平的身位和地位

    产业c 谈起中国,是称呼她是陶瓷大国好呢?还是玉文化大国好呢? 回答上述问题,一个"非此即彼'的标准答案大概难以让人信服. 说道陶瓷,陶瓷从业者常以中国英文单词China与陶瓷的英语翻译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