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俗故事】迎轿 | 散文 吕翠臣

“走这么慢!你迎轿呢?!”如果在外听到有人这么说,哈哈!不要问了 ,那一定是俺苏北老乡。
迎轿,以前家乡的习俗,是迎接新娘护送入家门的过程。
那时,村里一家办喜事,那就是整个村子的喜事。若谁家将要娶媳妇,几天前村里就热闹起来,一家一人来帮忙,接亲戚、买菜、借盆、借锅,准备办大席,最重要的是准备迎轿,管事的大总要提前选拔、排练村里的女孩,身高要相仿,服装要统一,我们村有统一的半身长裙,火红的绸布上面绣着古朴的龙凤呈祥,那是村里唯一的迎轿服装。
记忆中我们村迎轿的女孩,先是我大姐那一批,那时候,我年龄还尚小,印象不大深,只记得那吹上云霄的唢呐声,大姐她们穿的好看,连续陪新媳妇吃好几天的大席。村里的习俗,如果谁家娶了媳妇,同姓的乡亲再困难也要做上一桌好饭菜,宴请新媳妇来家里认个门,陪客的还是那几个迎轿的女孩。所以那时我盼望自己快点长大,长大后也能参加迎轿,像大姐那样吃点好的,穿上那好看的龙凤绸布长裙。那时的花轿,其实就是一台拖拉机上,蒙了一条花被单,新娘就像是电影《红高粱》出嫁的九儿,一身火红的棉衣,头上盖着红方巾。
印象最深的是大姐出嫁后,我二姐那一批,因为我和二姐年龄相差不大。大总来选迎轿的女孩,二姐比较腼腆,她不愿意参加,我便自告奋勇要替她。但是娘偏不同意,说凡事要从大到小,等我二姐出嫁后才能轮到我,不能坏了规矩,唉!没办法,我只有继续当观众的分了。
二姐那批迎轿队伍十个人,领头的是婶子家的桂芳姐,依次排队是秀云姐,大丫头,小七姐…因为我二姐最害羞,排在老末。迎轿是有讲究的,走一步退一步或退两步,拿捏控制的时间要适中,这样才能让迎亲的唢呐多吹一会,因为按规矩迎轿不结束,唢呐不能停。
桂芳姐和我婶子一样性格大胆泼辣,村里小伙子们有闹喜的习俗,抢新媳妇的鞋子或红盖头换喜烟。桂芳姐护送新娘最安全,她连抓带挠,闹喜的小伙子们都怕她。最重要的是桂芳姐迎轿拿捏的最好,她领队能做到走一步退两步,就家门口到花轿这几十米距离,能走走退退将近一个小时,把唢呐匠累得直喘粗气,只好拿出提前准备的喜糖和花手帕讨好她们,让她们把脚步放快些。乡亲们扶老携幼围观呼喊,让迎轿再慢一点!唢呐再多吹一会!小村子在温暖的阳光下又沸腾起来。
后来领队的桂芳姐出了嫁,轮到秀云姐领队,秀云姐是个实心眼儿,她也学桂芳姐走一步退两步,结果迎轿的队伍不但不前进而且直倒退。引来村里人哈哈大笑,那笑声赛过《百鸟朝凤》的唢呐声…
几年后,我二姐快要出嫁,我也将要拥有迎轿的资格,但是迎轿的习俗已经悄悄落幕,我始终没有参加村子里的迎轿。
直到现在,小村子还是一家办喜事,依然是全村的喜事,虽然没有迎轿的习俗,但是《百鸟朝凤》的迎亲曲还在村子里欢快地吹奏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