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经典致敬 电影表演艺术家——孙道临

《中国文艺》 2018年8月25日向经典致敬 电影表演艺术家——孙道临

【本期介绍】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他,1948年步入影坛,半个世纪以来曾出演《渡江侦察记》、《永不消逝的电波》、《早春二月》等20多部电影,并为《王子复仇记》等多部外国影片配音、翻译;1984年起,他集编、导、演于一身推出电影《雷雨》、《非常大总统》等影片;2001年80岁高龄的他,将电影《詹天佑》搬上银幕获得了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他就是电影表演艺术家——孙道临

【人物简介】
       孙道临(1921年12月18日-2007年12月28日),原名孙以亮,原籍浙江嘉善,1921年生于北京。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导演、朗诵艺术家。多次获国内外电影艺术大奖,出任加拿大蒙特利尔等国际电影节评委。历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顾问,上海华夏影业公司艺术总监。2007年12月28日上午8点59分,因心脏病突发,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86岁。孙道临幼年时代生活在一个知识家庭。1938年入 燕京大学哲学系学习,曾参加燕京剧社的演出,在校期间曾演出过《雷雨》、《生死恋》等剧。代表作品《永不消逝的电波》《早春二月》《乌鸦与麻雀》。

1921年12月18日,孙道临出生在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希望他将来能学理工,孙道临却与文艺结缘。

1938年,孙道临考入燕京大学哲学系。求学期间,受到学友黄宗江的影响走上了戏剧演艺的道路,参演过《雷雨》《生死恋》等剧,还找过白俄罗斯的老师学习钢琴、德国老师学习声乐,成为了名扬全校的英俊小生。
1948年,孙道临从北京来到上海,拍摄黄宗江编剧的电影《大团圆》,从此走上了银幕。
1963年的电影《早春二月》里孙道临饰演肖涧秋,使得当时社会上掀起了“肖涧秋旋风”,男大学生们纷纷模仿起他的扮相,连片中他的豆绿色围巾都在百货商店被抢购一空,他也成为了潇洒和儒雅的代名词。导演陈凯歌曾经说道:“单凭一部《早春二月》,他的表演已达艺术顶峰。”
除了文人形象外,孙道临还出演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军人角色。有别于同时代军人角色粗糙、刚硬形象,常有温暖、细腻的独特印记。《南岛风云》中的游击队长,《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地下党员,《红色的种子》中的政委等,都是他的银幕“兵系列”。
诗人西川曾说:“在孙道临的身上,集合了一个时代的道德、修养、热情、才华。”作为中国影史最知名的电影表演艺术家之一,孙道临所饰演的所有银幕形象,都散发着独特的知识分子气息,他用自己的学养和演技塑造了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银幕形象。

他是如何与戏剧结缘的呢?这就不得不提起另一个人——黄宗江。

穿军装的黄宗江

孙道临跟黄宗江从小学到大学,一直都是同学,搁到现在也算是发小了,黄宗江特别热爱戏剧,到燕京大学之后,跟同学一起组织了燕京剧社。那还是1939年,燕京剧社排演《雷雨》的时候,因为缺少演员,黄宗江便找到了好友孙道临。虽然最后孙道临没有登台,但是黄宗江坚持把他留在剧社。

当年的演员不仅要长相好看,而且文化素质都很高,孙道临既长得帅,知识修养也极高,黄宗江觉得他就是专门适合演戏的。就这样,孙道临在燕京剧社做了一名剧务,当别人在台上排练演出的时候,他就在台下默默的观看学习。日子久了,也捉摸出了一些门道出来。

不久后,黄宗江翻译了一部匈牙利的独幕戏《窗外》,孙道临在戏中扮演律师的副手,这是他第一次走上舞台。他瞬间吸引了观众的目光,帅气的面孔,低沉的嗓音,大家都没想到之前,说台词还磕磕巴巴的孙道临,这次却沉稳大方。

本以为这样的生活会一直走下去,时局却发生了变化。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燕京大学被迫关闭。为了生计孙道临遵从父命在北平的郊外当起了羊倌。直到1948年著名电影人金山,将黄宗江写的话剧《大团圆》搬山荧幕,黄宗江为孙道临量身定做了一个角色,便是故事中那个爱诗歌爱幻想的青年三弟。

这是孙道临第一次,受邀参演登上电影大荧幕。不出意外,获得大家一致好评。

接着,孙道临出演了《乌鸦与麻雀》,这部众星云集的电影,并没有掩盖孙道临的光芒。他塑造的小知识份子形象,反倒吸引了大家,让人印象深刻之外,也让孙道临跻身一线演员的行列。1949年新中国成立,孙道临成为了,上海电影制片厂的一名演员,此后孙道临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多。

《民主青年进行曲》里的方哲仁

《女司机》里的周技师

孙道临温文尔雅的形象,和过硬的台词能力,让很多观众成为他忠实的影迷,而他也成为了那时潇洒和儒雅的代名词。然而孙道临所扮演的形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后来他开始转型,多次扮演了英雄人物。

《渡江侦察记》里的李连长

《永不消逝的电波》里的李侠

拍摄《永不消逝的电波》时,孙道临只花一个月时间就学习掌握了发电报的技巧,这样导演王苹就可以拍摄他的手部特写。在出演被敌人刑讯逼供的镜头时,主动要求体验酷刑老虎凳的感觉,加到第三块砖时,已经青筋暴露、大汗淋漓,几乎要晕厥,王苹赶紧喊停。在世界电影史上,为演戏,演员亲自体验老虎凳,恐怕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唯一一人。

《51号兵站》里的政委

这些英雄角色极大的表现了孙道临的爱国主义,以及他对国家对民族坚定不移的信仰。观众也跟着他饰演的角色一起感伤一起奋进。1986年,65岁的孙道临,华丽转身,从演员到导演,自导自演了一部剧情电影《非常大总统》。

这些只是孙道临演的部分电影,而在朗诵上,我们亦可以看到他对艺术不懈的追求。

孙道临先生在文章《我与朗诵》中自述道,“有人讥笑朗诵是“大声说话”,我也不以为忤”,“比起演戏来,朗诵需要和观众更直接的交流和相互感应,因而具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煽动力。”,“朗诵艺术得到发展,成为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鲜艳的花,是非常需要这样锲而不舍地努力的。”

1999年,孙道临先生,与《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结缘。

作为“唐宋剧组”的精神导师和艺术领路人,他在首演中朗诵了《琵琶行》、《兵车行》、《梦遊天姥吟留别》三首作品(作曲均为顾冠仁先生)。

孙道临先生曾说:“将近四十年来,我曾不断在各种场合进行朗诵。同时由于电台、电视台以及唱片公司的热情邀约,也录制了不少朗诵节目。但说来惭愧,她始终是我的一项“业余”活动。在这方面,我进行的研究和思索太少了。”这种孜孜不倦追求艺术境界的精神,应当使得当今无数后辈引以惭愧。

在他心中,艺术是崇高的,分量很重,而金钱的分量很轻,上海知名文艺评论家毛时安曾这样评价孙道临。曾有厂家以50万元为酬价,用他的形象做广告,得到的回答是“我绝不做艺商。

但在电影《屠城血证》中,孙道临做了精彩的总结性旁白,却没有收取一分钱酬劳,他说:“我是为每一个中国人念出这段旁白,也包括我自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