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的积分制教育方法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首先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美国的本科教育在教育教学方法和教育制度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视角和新模式转变。“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核心内涵包括:(1)教学活动的中心是“学”,而不是“教”。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承担的角色为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由探索。(2)教学组织以人为本。承认学生在认知特征、个性等方面的差异,注重个人学习成长过程,注重启发式、探索式教学,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去感知知识和学习知识,让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到充分发展,提高学生自由探索和自主创新能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非常契合中国目前本科教学质量提升和高等教育改革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上,可从知识的具体运用和高效课堂教学内容组织等方面入手来提升教学质量。长期的实践证明,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靠实践锻炼出来的。因此,在课堂教学内容上,教师不能将有限的时间投入到基础知识的讲授上,而应引导学生从实践出发、从身边感兴趣的事情出发,立足专业,去掌握学习课程所需要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提升教学质量在教学方法上的思考是学生,学生的自主学习是重点。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才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但是,在大部分学生被动学习的现实情况下,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使得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笔者认为,在教学方法上,每门课程首先都要设立一个高标准。课程设置要求低,学生自己的要求当然就低。针对具体的课程设置相应的高标准,突出严和难,学习策略上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老师引导为辅。其次,要设立合适的考核机制。考核机制需要从课程学习的全过程去考核,考核的内容可从课堂到课外,成绩的评定多看重过程,少看重结果。
课程积分制可以作为课程总成绩的重要评定依据,充分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度。至于采取何种课程积分制,需要老师针对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课程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设置。课程积分必须要兼顾课内和课外的学习情况,包括课前预习、课堂学习以及课后作业和温习等。这里所说的课程积分是一种动态的积分,应根据班级所有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表现的动态变化进行评分,评分可以按单次课堂表现、单次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打分,随着课程学习的进行,个人总得分会一直处于递增的动态变化中,而最终的平时成绩评定则以个人总分排名作为依据。在积分制的约束下,班级每个学生的得分一直处于可增加状态,一时得分的高低并不意味着最终的学习成绩;课程学习中一段时间好的表现,并不意味着整个学期会有一个好的成绩。要想取得好成绩,需要一门课程整个学期在课堂和课外都要有好的表现,这样在一门课程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就起到了督促学生积极和主动学习的目的。
课堂活跃度和互动性差,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敷衍了事,一直是课堂教学中的痛点,而上述的课程积分制可以成为解决这一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课程积分制强调的是课程全过程的约束和监督。约束指的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建立合适的约束机制,让同学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监督指的是课后学习的监督,一般指的是课后作业和课前预习。要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主要的工作在课后,课后作业的布置是主要手段。课后作业的布置需要强调作业与实际接轨以及作业完成的全过程监督。布置的作业不能是空泛的、宽泛的,而应是学生身边、社会上能实实在在接触和感触到的人或事。学生提交的作业不仅包括最后的作业结果,更需要学生完成作业的全过程记录,需要学生提交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的证据。这个作业完成过程的证据显然是作业监督的关键。证据形式可以多样,如多种文献资料的出处,需要提交证据;调查的过程,需要提交照片、访谈记录、录音、影像等证据,只有这些作业过程中的证据,才能证明这个作业是实实在在完成了。
经过探索,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课内和课外的课程学习全过程的约束和监督尤为关键,教学内容的实践性、趣味性和可接触性,教学方法上的课程全过程积分制在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和提升教学质量等方面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