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兰溪】兰芝风情线导游词(三)
各位领导,现在我们经过的是浙江省文化示范村、孝文化村三峰殿口村。在村口突兀的山峰叫三峰山。
三峰山,海拔高627.5米,三峰山得名于境内有大峰,其间三个小峰如三子奉母,俗称“三子拜母山”。峰巅有岩高三丈许,相传葛洪曾修炼于此。西北面的尖坞山,高耸入云,海拔997米,是兰溪市西北部最高的高山。三峰山下三峰殿口,有始建于宋政和间的瑞峰禅院,后改名三峰殿,殿口有村,故名三峰殿口村。三峰殿口有凉亭,亭石柱联勾画了芝堰地貌和人文历史:“南绕桐山通建德,北沿芝水达兰江。”“路近三峰何处非名山胜迹,地联两邑此间有孝子贤孙。”
各位领导,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浙西古村---芝堰。芝堰古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我们现在所在地就是芝堰古村村口,相信大家一下车就领略到了这青山环抱,绿水相依的美境。
全村简介:
芝堰村始建于南宋乾道年间(宋孝宗时期),到现在已有860多年的历史,建村的时候因为背靠芝山,旁边又有条芝溪环绕所以得名芝村,后来,村里人为了用水方便,在溪中筑起一条条堰坝,久而久之,“堰”的作用逐渐显现,名气也大大提高,因此这个村就自然而然地被叫做“芝堰村”了。当然了,当年堰坝早已经被现在的芝堰水库大坝所替代,不过当我们走进村里,大家还是会体会出当年的水和坝在这个村中的分量。芝堰村自古为婺州与严州的商旅翻山过境留宿之地,古道山环水绕,驿栈当街林立。各色传统服务业兴盛,驿道文化浓厚。古街半边街半边渠,清流激水,潆堂绕户,极富云南丽江之神韵,为江南极有特色的古村落。
现在我们来到了起凤园,起凤园位于新芝桥、起凤桥间的桥头绿地景观。“新芝桥”以建德新叶通往芝堰的公路桥命名,既有芝堰新公路桥的意义,又有连通建德新叶村的含义。
现在我们经过的是经济农本花卉区(雁迂田),位于古村与芝溪间。是根据四季多彩的花期果实种植的农作物和经济作物,有金色的向日葵、红穗的高粱、开小白花的荞麦、黄花的油菜等,使之与芝堰古村相映成趣。
现在我们来到了“驿泽园”。“驿泽园”位于村西到芝堰水库的路旁。“驿”是芝堰村的历史象征,“泽”是“驿道”对村落形成发展的惠泽。“驿泽园”根据“驿文化主题”进行布局。“惜柳曲”碑廊陈列历代吟咏杨柳诗词、书法;“演驿图”长廊,布展驿站发展历史图说;“闻笛台”取“羌笛何须怨杨柳”意;“驿丁策马”雕像;“长亭”取李叔同“长亭送别”曲意。
道旁水渠
大家也许已经注意到了,这里的一大特色就是这道旁的水渠。这当中也有文章,据说当时,与芝堰临近的村庄、集镇的人们都发现芝堰人的皮肤、脸色都要比其他地方人要白得多,嫩得多,而芝堰当地人却后知后觉,没想到是“墙内开花墙外白”,大家都将这现象归功于芝溪的水。后来,慕名而来的外地人不断,大家都想来看看“白嫩面孔”是真是假,观察结果的确如此,于是他们都会兴致冲冲地跑到溪边,学当地人那样,用手捧水洗脸,有的甚至跳入溪中洗澡,享受一下这灵芝之水的“白嫩”功效。可是,遇上久旱,溪中水少,不要说洗澡,就是洗手都不方便,于是,村里人在溪中用石子做起一条堰坝,把水拦住,同时在街道旁边挖筑一条水渠,使堰坝上的水分流出来,穿街绕村,让过往行人在街道旁就可以洗手洗脸,也方便了村里人用水的需要。有兴趣的游客,不妨在这里洗双手,洗个脸享受一下灵芝之水,说不定比女士们天天做面膜还要有效果啊……
斗室乾坤民居
(走出水渠进入横街)除了祠堂的古老和深厚,这里保存完好的民居宅院,同样叫人感叹。散落在村中的一百多座明清古建筑,如今已远离喧嚣,在难得的闲适中独自回味着数百年的荣耀与沧桑,还是别有一番滋味的。
现在,在各位面前的就是一座建于清代中晚期的民居。砖雕门楼,雕刻精美,上书有“斗室乾坤”四个字,意思就是在斗大的小天地内有朗朗乾坤,这里曾是清代村里地主的宅院,解放时,被用做村办公场所,大家有机会可以进去看看……
孝思堂
大家现在进入的就是芝堰“九堂一街”中最大的厅堂---孝思堂,孝思堂是在元代末年时的陈姓小祠堂的基础上建造的,始建于明洪武三年,它由门厅、廊庑和孝堂组成一个“回”字形,门庭两侧都有厢房,中庭陈列有陈钦祚的亲笔题字和众多匾额。孝堂挂有黄帝画,有两厢房,门庭和中庭中间的天井中有两棵桂花树,是当年朱元璋和马氏夫人在原小祠堂前所植的。左面一棵有五六百年的历史。孝思堂是陈氏家族的宗族祠堂。
祠堂的中进为中庭,四面为天井,中庭正中四柱用的是松树、柏树、桐树、椿树,谐音为松柏同春,孝思堂有一个特点,即不论多少年没人居住,都没有蜘蛛网,古时候人们都说是日子择得好,现经过有关专家考究,认为与木料发出的气味使蜘蛛不敢接近有关。
古驿道
现在我们所站的就是当时建德到金华的必经之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严婺古驿道,由此往南去兰溪、金华一马平川,往北去建德、寿昌等地,几十里山路荒无人烟,可谓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所以过往的商旅侠客、走私盐贩、南北货挑夫歇脚住宿都聚集于此,从南宋建村一直到民国,整整繁华了数百年。这条古道长约300米,蜿蜒曲折,南北街头各有一棵古樟树为记,当时这条古道上客栈、酒店、药店、当铺、妓院、澡堂等一应俱全,但现今可供考究的店铺只剩下20多家。如今的古驿道已远离当年的喧嚣,有了一份难得的闲适。现在,就让我们踏上古道,去体味一下那曾经的繁华。
活水明堂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间民居始建于明代,曾是当时村内的显贵人家的宅院,历经那么多年,中间又未曾修缮,因此现在看来显得有些凋敝,带大家到这里就是要大家看看徽派建筑中罕见的建筑构思。大家看,这天井水质清澈,有…,最大原因是由于这里的水与外面水沟的水是相通的,“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在这里就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不相信的话,大家可以到外面看看,你看,这里院墙底部是用形状相仿的清石子砌成,石子与石子之间是镂空的,从而使得墙内天井的水保持着活力,显得分外清澈。“活水明堂”于是就理所当然成了这里响亮的名字。也许是因为活水带来的活力,清同治年间,这里出了一家五世同堂,皇帝以直匾褒奖他,上写“荣褒五代”四字,受奖村民陈准与妻叶氏五代同堂,子孙循守孝道,远近闻名。可惜由于历史原因,匾已难寻,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后来按照当时牌匾的模样重新挂上的,不过我们从中依然能够追寻出当时的显赫与荣耀。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棵古柏已经有1600多年的历史,元末时濒临死亡,后由明初开国皇帝朱元璋救活的。皇帝为什么会到这儿来呢?这颗频死的古柏又是如何被救活的呢?我先卖个关子,当您游完整个古村后就会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