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竹竿巷的来历
2015-04-10 17:31:36 来源: 聊城新闻网综合
过去江南有个叫朱刚的人。他见有人从南方往临清州贩运江米、红糖、桐油、茶叶等发了大财,自己也想试着跑几趟赚些钱财。他想北方毛竹甚缺,贩运此货定好出手,于是便装了几船毛竹,沿运河晕倒了临清。谁知北方人对毛竹性质不甚熟悉,盖房时梁檩全用木料,所以朱刚运来的毛竹,堆在集市上,数月都无人问津。这么多的毛竹全变成了死货,不但赚不了钱,连本钱也难以捞回,可把朱刚给难坏了。
这天朱刚闲呆的难受,便来到集市上,想散散忧愁。他来都一个出售编制器物的市场,见用柳条、高粱秸和芦苇编织的筐、篮和帘子,甚是好卖,忽然想到,我如把积压的毛竹破开也学着编些竹器,不就死物变活了吗?主意一定,他便拜临清编织高手为师,将原竹破成竹片、竹条和竹篾,便没白没黑地学编起来。他不顾辛苦劳累,一连苦学苦练数日之久。他编出的竹筐、竹篓、竹筛、竹帘等,不但样式精美,且也轻巧耐用。这一来,竹器就渐渐成了热门货。不但使朱刚的买卖变得兴隆起来,由于朱刚对活儿精益求精,名气也越来越大。人们还给他起了个雅号,叫“朱巧手”。
这年新春一过,眼看到了一年一度的灯节。城里的店铺为了招揽顾客,纷纷寻求高手,扎制花灯,准备于元宵灯节时,显耀显耀门面。有一家大字号的绸缎庄的掌柜,听说朱刚什么活都会编织,他为了别出心裁,出人一格,这日便找到朱刚,让他给编一奇妙的竹灯,于灯节耀耀门面。朱刚心想,编出一盏精美的竹灯,不但会给绸缎庄增了光彩,岂不也为我朱刚的手艺扬了名,于是他便痛快地接下了这个定活。从此,朱刚停下了一切别的活计,便关门精心设计起这盏竹灯来。他编了拆,拆了又编,一连反复了不知多少遍,一盏精巧奇妙的竹灯,终于编成了。灯节这天,绸缎庄把竹灯往店门一挂,一下便轰动了观灯的人们。因为这盏竹灯不但像一个精美绝世的鸟笼,且其间还有两只会展翅跳动的异鸟。一旦里面的蜡烛点着,这两只竹鸟便围着烛光展翅追逐欢唱,真是有说不出的情趣!围观的人们越聚越多,不但为绸缎庄壮了门面,吸引了顾客,赚了大钱,而朱刚的手艺也由此更加出名了。
从此,朱刚编制得竹器,不但供不应求,而且来找他拜师求艺的人也越来越多。时间不长,竹器在朱刚居住的这条街上,一家连着一家,使这条一向偏僻的小街,不仅成了热闹的竹器市场,而且很快扩延到二里多长。人们知道这些店铺的手艺都是朱刚传授,所以后来人们仿着朱刚的名号的谐音,将这条街叫做“竹竿巷”了。
责任编辑:杨翠婷